试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2020-12-08 15:40郭红梅杨随鹏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旅校企融合

□郭红梅 杨随鹏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临汾 041000)

文化是旅游的资源亦是旅游的内涵,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平台,文旅融合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走向,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选择,文旅融合发展亦是我国进入崭新的历史时期所做出的选择。从2009 年《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到2011年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指导意见》出台,再到2017年《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颁布,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特别是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整合,组建文化旅游部,实现了“诗和远方”的完美结合。近年来我国的文旅融合,在理念、职能、产业、市场、服务、交流等多个方面进行着深度融合,文旅产业日渐散发出蓬勃的生机。

一、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挑战

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深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亟需既具有文化旅游专业知识,又具备文旅融合新理念新思维的人才队伍,为文旅产业提供持续而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而这一切都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正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挑战:

(一)专业人才培养不够优化

我国高职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面向旅游产业及相关产业职业群,能够从事旅游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在调研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高职院校在对接国家教学标准及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在一定程度存在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学设计不够优化,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二)师资队伍布局不够合理

如今各高职院校已然组建了“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专业师资队伍,但专业教师中学科教育教师占比较大,一线文旅融合实践经验较为缺乏;兼职教师的文旅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有待提高;教师尤其是兼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还相对滞后,不能有效实现教学意图;教辅人员的专业背景较为欠缺,在发挥教育的合力上,存在一些欠缺。

(三)校企合作流于表层

多年来,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在积极谋求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方面,也进行了诸多大胆的有效尝试,如邀请企业广泛参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校企双方互聘、互用,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等。这些措施为专业旅游人才的培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无论从合作的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待于进一步对接。

(四)教育渠道形式单一

旅游专业以其实践性、综合性、服务性而著称,但在多数的职业院校中该专业仅主要以课堂、第二课堂,实习实训等渠道来进行教育教学,课堂“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发挥良好,但其他渠道的教育作用发挥有限,从而使得旅游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上仍然存有差距。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当下,我国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已经为新时代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高职旅游院校要想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持续而有力的智力和人才支撑,就必须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下功夫,以促进新时代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崭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优化日渐提上日程。高职旅游教育的实施者应科学设置育人目标,持续完善教学设计,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丰富评价体系。

1.科学设置培养目标。就我国旅游业发展状况来看,文旅产业融合度日趋紧密,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而全域旅游的开展更使得文旅产业成为“强省”“强市”甚至“强县”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引擎,文旅消费日渐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消费之一,文旅产业市场需要更为稳定的产品供给品质和服务体验,呼唤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加盟,因此高职旅游专业应基于社会需求,聚焦产业相关岗位群,细化职业能力需求,为文旅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持续完善教学设计。设计教学全过程育人,从入学教育、军训教育、认知实习、专业教育到跟岗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回访渗透文旅融合,从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加强文旅融合教育,努力做到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

3.优化课程体系[1]。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上什么课,如何上课,课程内容的选择与排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优化课程体系要把握以下三点:

(1)确定专业课程。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明晰职业岗位群。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地方文化旅游特色,对接国家相应教学标准,提炼面向各岗位群的相关工作任务,明确并细化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2)构建课程体系[2]。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基于旅游企业岗位工作过程,从基础、核心、拓展3个层面,选修、限选和必修3个维度构建立体化课程体系。

(3)整合课程内容。对接市场调研,结合区域经济特色,整合课程内容,做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无缝衔接及螺旋式上升。特别是针对文化旅游产业,处理好公共课与专业课之间,基础课、核心课与拓展课之间的关系,做好公共课服务专业的相关工作。

4.丰富评价体系和评价制度。按照国家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要求,人才评价、教学评价必须多元化。所以需要丰富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制度。

(1)做好课程评价。课程评价应实现动态考核,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尊重学生生理、心理和求知规律,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聚焦学习过程,强化学习效果。

(2)做好实习实训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聘请企业“导师”[1],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考核职业岗位服务能力、职业综合素养。

(3)做好技能评价。响应国家号召,鼓励旅游专业学生取得与旅游产业相关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做好课证融通工作,真正实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可认定、可查询、可转换,为学生的持续成长拓宽路径。

(4)做好跟踪评价。评价学生的广度不仅仅局限于课内、校内、实习企业,还要开展跟踪评价,监测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建立文旅融合毕业学生智库,吸引优秀毕业生回校“反哺”。

(二)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合理的师资是实现高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必将推动高职旅游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以双师[3]能力提升为基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文旅产业所表现出的综合性、实践性愈发显著。高职旅游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旅游专业学科教育,旅游领域相关理论及基本知识框架熟悉,但缺乏实践锻炼与经验,生产服务能力不强。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应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干锻炼,深化理论运用,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其一线实践经验,力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能言传,又能身教。

2.以教师在职学习培训为抓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当下,伴随着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愈来愈多的旅游新业态,如智慧旅游、全域旅游、研学旅游、生态旅游也日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旅游内涵日益丰富,旅游外延愈渐广延,专业教师唯有不断加强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能力,才能担当培养综合性人才的大任。

3.以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提升为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首先互联网时代,文旅产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和反馈较其他产业更为敏感和直接,唯有持续不断的推进教学信息化建设才能适应并满足信息化社会对文旅人才的需求,使毕业生更高效地占领人才市场。其次推进信息化教学[4]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措施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进入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的发展阶段,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提高教学信息化能力是立足于教育的本质要求。再次,信息化教学便于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课堂翻转[5],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形式得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充分尊重了高职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泛在化学习,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将课堂的效能发挥至最大。

4.以建设优秀团队为目标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探索组建一支高效能、高水平、结构化、专业化教学工作团队,强化学科带头人建设工作,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从而稳步提升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尝试创建一支团结协作、相互支撑的教育工作团队,提升教辅人员教辅能力,丰富服务管理形式,力争做到“以教育人,以文化人”,发挥教育最大合力。

(三)拓宽校企合作渠道,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化发展

文旅融合背景下,应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思路,真正做到校企合作的“双赢”[6],使校企合作不断向纵深化发展。

1.合作企业的广度应进一步拓宽。高职旅游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只能在与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有计划地提升合作企业规模和品质,与新时代文旅融合企业加强合作,做到与旅游市场充分对接,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2.拓展校企合作渠道,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各高职旅游院校应当根据校本特点和文旅融合需求,主动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在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基于校企共赢理念,尝试校企共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文旅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既为学生提供了规划职业生涯的实习实训场所,也为企业提升人力资源水平提供有力支撑。以“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为基础,进一步拓展文旅人才校企合作渠道,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教育培养体系。

(四)加强平台建设,激发学生发展能力

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大力加强平台建设,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1.创新创业[7]教育平台。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号召,高职旅游专业应把创业创新教育融入文旅融合的教育中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创业孵化园、第二课堂、创业培训、创业大赛等开展案例分析、项目设计、学习参观、成果转化等实践活动,拓展学生对文旅产业的关注度及参与度。

2.技能大赛平台。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技能,提高职业综合素养的有效措施;亦是增强高职学生实践水平,适应市场需求的有力保障;更是检验高职专业教学成果,展示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和挖掘各种技能大赛平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扩大旅游专业人才的文化储备,积累文旅热点资讯,重视专业文化内涵建设。

3.社会志愿服务平台。伴随文旅融合的持续推进和全域旅游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很多省(市)都提出了建设文旅强省(市)的目标[8],出台了总体布局,并制定了路线图。“经济搭台,文旅唱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各种旅游发展大会、旅游高峰论坛、旅游展销大会都为志愿服务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充分利用该类平台,拓展学生专业视野,大大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4.社团建设平台。社团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院校不容忽视的力量。社团建设既对繁荣校园文化、营造正能量的意识形态起着积极作用,又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起着促进和带动作用,引导学生参与文旅社团,在文旅产业成为强劲动力和重要引擎的今天,用眼睛去看,用大脑去思考,用脚步去丈量。

三、结语

文旅融合任重道远,发展前景广阔璀璨。为实现文化和旅游事业全链条、多方位、跨领域的深度融合,呈现“诗和远方”的完美契合,高职旅游专业应专注文旅融合社会背景,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牢固树立文旅融合理念,聚焦职业教育和文旅融合的“最佳融合点”“最佳链接点”,从而为文旅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
文旅校企融合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