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琦
(江苏省常州市中医院,江苏 常州 21300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居民生活节奏的加速,造成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尿毒症与终末期肾病等均为其中较常见且病情较严重的疾病,主要利用血液透析治疗,需为患者建立动静脉内瘘,可能会产生感染、动静脉瘘血管狭窄以及血栓等多种并发症问题,增加患者的治疗风险,需要采取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防止患者出现各种风险问题,改善预后[1]。本文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展开比较分析,内容如下。
将我院2018年初~2019年初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材料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内容分组,对照组中包含女21例,男24例,年龄28~72岁,平均(45.1±6.5)岁。观察组中包含女22例,男23例,患者年龄27~71岁,平均(44.6±6.2)岁。此次研究中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组间对比差异存在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并记录各项体征、制定饮食指导方案以及给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给予内容更为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1)健康宣教。定期组织患者及家属开展主题宣教,发放宣传册,使其了解血液透析治疗的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等,着重介绍对于动静脉内瘘及透析穿刺点的科学处理,使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获得更多科学认知。(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为其制定健康的饮食指导方案,帮助患者改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3)心理干预。患者长期受到病痛折磨难免会产生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观察患者情绪表现,加强有效沟通,通过疾病治疗成功案例对患者鼓励,增强疾病治疗自信心。(4)瘘侧肢体护理护理。帮助患者体位的摆放,术后叮嘱患者避免污染物接触瘘口部位,防止发生感染影响治疗效果甚至造成死亡。由于瘘侧动静脉相连,应尽量防止受压。(5)内瘘维护。患者透析前提醒患者着宽松衣物,防止肢体受压或者受凉等,不能随意穿刺内瘘,每一护理操作务必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在患者透析及穿刺过程中应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一旦发现任何异常则应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合理控制患者术后休息时间,防止早期透析对瘘口形成完善度产生影响或者耽误病情,将穿刺时间设定在术后8~12周。(6)术后护理。检查血管通畅度,适当按摩周围血管,防止形成血栓。血液粘稠也是造成血栓的一大因素,所以,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补液,如果患者出现血栓,则应给予及时、积极的抗栓治疗[2]。
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与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医院自制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护理满意度所需数据。
利用SPSS 20.0处理,分别以均数差±、%表示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数据的检验则以t与卡方进行,若P值不足0.05,则表示研究具有统计学价值。
观察组出现感染、血栓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4.44%),对照组出现感染2例,出血1例,血栓3例,并发生发生率为6(13.3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6.425)。
观察组患者中满意32例,基本满意13例,满意率为45(100.00%)。对照组患者中满意27例,基本满意12例,满意率为39(86.67%),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9.425)。
尿毒症与终末期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治疗手段以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为主,以此帮助患者延长生命时间。血液透析中血液通路为基本条件,常用通路则为动静脉内瘘,患者内瘘质量对透析治疗的效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所以,应对患者提供科学、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帮助患者保持通路的顺畅,控制并发症的形成,降低护理风险[3]。优质护理主张以患者为主体,利用多元化途径全面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帮助患者增强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缓解不良情绪,控制并发症的形成。有材料指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较常规护理效果更佳。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表现均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护理依从性,控制并发症的形成,值得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