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伟杰
(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兵种训练系,广东 广州 510000)
教学内容是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上好一堂课教学的基础和前提。随着实战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战化”“实践教学”成了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这要求教员在撰写教案时,要根据实战的要求,吃透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和《人才培养方案》,严格落实“两个60%和一个10%”的要求,在教学内容设置上,不仅要有数量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在本质上向实战靠拢。尤其是想定作业和现地教学等实践教学实践的内容,要占到课堂教学的主体。这就需要教员在大纲和教材的前提下,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教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以点带面。一是研究分析本节课在整个大纲中的位置和分量,注重教案的前后呼应;二是认真提炼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内容,抓“纲”“张”目,紧紧跟上一线部队的专业化、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的形势,紧贴基层业务工作和执行任务日新月异的新情况;三是注重抓好正课的小结,以精炼的语言归纳一节课的内容。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要讲好任职教育的课,教员首先必须懂得部队、了解基层、知晓实战。一是教员必须在知识储备上多一些实战化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多一些实战化内容,在科研攻关中多一些实战化研讨。二是教员在课下反复钻研所讲授的内容,努力做到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如加强学习,拓展其外延;深入思考,挖掘其内涵;注重归纳,提炼其语言。要切实把所讲授的课本知识变深变宽变成自己的语言,变成学员通俗易懂的字、句和要点,使学员易于掌握和理解,切忌照本宣科,墨守成规。
“要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摔打锻炼部队。”可见,实战化教学需要实战化的教学条件来保障,军队院校必须创新教学手段,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善于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保障教学,形象直观地辅助课堂教学,是提高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实战化教学实施的关键要素。
在当前缺乏实战历练的背景下,军事训练如何最大限度与真实的战场对接,选择和使用教具是一门学问,选择恰当有利于教学效果,反之则差。而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彻底改革了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进行简单教学的手段,它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静态的事物动态化,单项的事物多维化,进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是,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要根据授课内容精心设计:一方面,要突出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模拟仿真等新技术与科技方面加大投入,大力建设实验室、专修室、模拟仿真训练室;利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在教学训练中人为设置情况,直观地展示教学的内容,逼着学员独立处理,从而提高学员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好传统教学手段。自己动手设计,设计好画图,使之与授课内容有着严密的衔接和形象的配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自己的现场操作展示所讲授的内容。教具对于辅助课堂教学非常重要,要高度重视,不能草率应付。
所谓“对分课堂”是指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强调教员和学员双主体,教员的“教”和学员的“讨论”同等重要、同样的地位。在院校“按实战要求去训练,然后按训练去实战,训练与实战达到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实话“对分课堂”,可以使课堂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员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一言堂”,提升教学的效果。
一堂课一般为50 分钟。在设计堂课教学中教员要控制好讲授的时间,不能满堂灌输,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员消化、巩固。一是压缩讲授的时间用于突出学员练指挥、练战术和岗位任职能力的培养。在军事技能教学和基础体能训练中,教员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员,在训练中融入实战对抗背景,不再紧盯着“环、米、分”,而更多地关注学员在训练中的强化战术素养。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二是由训练型向对抗型转变让学员“唱主角”。在专业教学中,可采取红蓝对抗法,学员根据任务自行设置战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模拟对抗。在教学考核环节,广泛开展大考核、大比武、大拉动活动,持续发挥“考比拉”的催化效应,将逐步检查学员个体军事技能的“操场点兵”的“三实”训练,升级为检验战斗班组作战指挥能力的“实战练兵”,从而实现由“技术型”向“战术型”转变。
在推进现代化教学改革中,尽管多媒体课件广泛应用,但板书仍然是体现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形式。书写板书要根据黑板的板块,合理布局,分清主次。一般要设计成三块;一是主板书,撰写主要的讲授内容;二是解释性辅导板书,主要书写解释词语或公式;三是提醒式辅导板书,主要书写一些数据和图画。板书不要太多,尤其是有多媒体课件的辅助,更要减少板书的内容;板书不要太乱,不能随写随擦,要给学员留有记录和联想思考的时间。
掌握精湛的授课艺术是优秀教员的追求目标。一台戏需要编剧、导演、演员的三者联合;一堂课则是教员将编剧、导演、演员三者融为一体。课堂教学是教员以演员的身份出现在讲台上,通过讲和演把知识传授给学员,使之在娱乐中学知识。一要讲普通话,力争使来自不同区域的学员都能听懂;二要声调抑扬顿挫,有起有伏,有急有缓,不可平直叙述,切忌语快音小声调平;三要情感交流,通过目光和表情的变化,调动学员的听课注意力,增强教学的效果与感召力,不可面无表情,眼神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