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尚娟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泰安 271400)
下肢骨折是临床发生率相对较高的骨折类型之一,因此临床骨科术后十分重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为了预防和减少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便秘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本院通过随机数字表法从2017年1月~2019年1月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分组后分别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和强化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从2017年1月~2019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予以强化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各40例。观察组40患者中含男、女性患者病例数分别为26例和14例;患者年龄为(61~72)岁,平均年龄为(63.1±7.1)岁。对照组40患者中含男、女性患者病例数分别为28例和12例;患者年龄为(60~75)岁,平均年龄为(63.3±7.2)岁。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备案,且两组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方案无异议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相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常规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患者术后骨折恢复情况,加强病房巡视力度,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如遇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和主管医师沟通并给予相应处理等[1]。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予以强化护理,具体为[2]:(1)做好风险评估:护理人员要及时了解患者病情以及既往病史,认真评估患者术后并发症可能发生情况,根据存在的潜在风险及时予以干预,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加强体位护理并引导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患者术后前5天体位尽量选取平卧位,护理人员要及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指导患者行踝关节主动背伸跖屈,每次5~10分钟,每天4~6次,以及膝关节屈伸等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如果训练期间患者疼痛感剧烈,依从性较差,可指导患者行关节被动屈伸练习。同时患肢要尽量抬高至30°;5天后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在床上做早期康复活动,增加局部血运循环,提高康复速度。(3)加强饮食指导:护理人员要引导患者及家属合理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可减低血液粘稠度的食物如香菇、木耳等,减少动物肝脏以及蛋黄等维生素K含量较高的食物,多进食香蕉、水果等,促进大便排出。(4)加强心理疏导:患者对骨折相关知识知晓度较差,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并影响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护理人员要经常和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同时通过成功案例开导患者,消除负面情绪影响,同时告知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鼓励的价值,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例数并进行对比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自发排便、大便形状、腹胀以及排便费力四方面评分依次为(1.98±0.40)分、(1.96±0.37)分、(2.07±0.38)分、(1.81±0.42)分,对照组患者自发排便、大便形状、腹胀以及排便费力四方面评分依次为(1.28±0.45)分、(1.61±0.50)分、(1.67±0.38)分、(1.23±0.41)分,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便秘指标评分明显增加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8(20.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降低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本次研究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各便秘指标评分明显增加(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分别为2(5.00%)和,和对照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8(20.00%)相比观察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5.00%)明显降低(P<0.05),这说明强化护理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实施强化护理,可以多方面的增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增强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患者病情的稳定和改善,而且实施强化护理,还能够提高患者家属的参与度,这样利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和心理变化,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加强训练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肌肉的耐受,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防止术后长期卧床引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3]。总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强化护理,既有效的预防和减少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又改善便秘情况,效果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