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 渊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恩格斯曾在他的著作《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1]而先秦哲学亦是中国哲学的渊薮所在。阿那克西美尼与孟子作为两者的代表人物,他们对于“气”的思想有着相似之处,同时又保持着自身鲜明的特色,而这在一定意义上亦是表现着东西方哲学各自的特质。
阿那克西美尼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代表人物,他关于气的思想内容主要记载于《〈物理学〉注释》和《驳众异端》两则残篇之中。阿那克西美尼认为万物的本原就是无限的气。“一切生成的东西,已经是或者将要是的东西,还有神和神圣的东西,以及其他由它产生的东西,都是由它而成为存在的。”[2]它可以通过自身的浓缩和稀释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实体,稀释时变为火,凝聚时可依次变为风、云、水、土、石头。由此,阿那克西美尼奠定了自己的宇宙生成论的框架。此外,他更进一步认为人的灵魂也是由气构成的,并将此观点贯之于人性论之中。同时,阿那克西美尼指出:“气的形式是这样的:当它均匀地分布时,它是不可见的,但是,冷、热、湿和运动,却使它显露出来了。它总是在运动中,不然,如果没有运动,变化的事物也就不能变化了。”[3]在此,我们可以发现,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永远运动的,而运动的气是可见的。换言之,作为现实的(而非逻辑的)气是可见的。这样,包括人在内的气及其变化都是可以为人所认识和把握的。由此,阿那克西美尼将自己的气思想一以贯之于认识论之中,说明世间万物的可认知性。由此我们可以发现,阿那克西美尼的气具有本原性、运动性、普遍性、可认知性的特点。
孟子作为先秦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他的“浩然之气”的思想也是影响深远。关于“浩然之气”的论述主要见之于《孟子·公孙丑章句上》之中。“(公孙丑问曰)‘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4]从文中内容我们得出三点:首先,“浩然之气”具有物质性,是一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普遍质料;其次,“浩然之气”不是一种单一的“气”,它必须通过“道”与“义”的配合协调才能产生,才能长久存在,不然就会衰竭;最后,“浩然之气”具有不可知性,它难以言状、难以捉摸、难以形容,难以用人的感官、理性去把握。
通过对阿那克西美尼与孟子各自“气”的思想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有一些相同之处。
首先,二者都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在古希腊哲学罗马哲学中,本体论的研究主要是探究宇宙的本原。各派哲学家试求把宇宙的存在和万物的生成归结为某一种物质、某几种固定物质、精神实体或者某种抽象性原则。阿那克西美尼认为宇宙的本原是气,他用气本身具有的特定的性质和不定形和无限的特征很好的说明了多样性的物质世界统一于一种具体物质形态的规定性。同样的,孟子的“浩然之气”具有“其为气也,配义与道”的特性。也就是说,“浩然之气”它作为一种气是合乎“义”与“道”的。它具有道的特征,符合天道的规则。道,是我们中国哲学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意思就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运行轨迹或者运行规则。稷下黄老学派亦将“精气”作为构成道的质料,认为道生万物是通过获得精气来完成的。[5]其与孟子“浩然之气”的修养方法基本一样,所以被公认为是孟子“浩然之气”思想的直接源泉。所以孟子的“浩然之气”同样具有本体论的意义。
其次,两者都具有物质性。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泰利斯的水本原说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世界万物及性质的多样性不能归结为某一种特定的物质形态和属性。”[6]他也不承认:“一种性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性质,而不赋予本原任何特定性质。”[7]但是他没有准确的说出这是一种什么物质,只能把它描述为数量上无限,空间上无定形并且具有生成万物的特性的“无定”。阿那克西美尼在阿那克西曼德的逻辑基础上明确的提出了“气”,他说:“气的形态是这样的:当它处于最平稳的状态时,不为眼光所见,但却呈现于热、冷、潮湿和运动中”[8]从逻辑角度和“形态”“不为眼光所见”等字眼我们可以明确知道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是一种物质的气,并没有把它上升为某种规则或者精神实体,万物的生成是由它自身的内在特性变化所形成的。而在中国的先秦时期“气”就被作为万物产生的本源,这种本源之“气”是物质之气,所以孟子的“浩然之气”必然具有物质性,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孟子在向公孙丑说明什么是“浩然之气”的时候提到“塞于天地之间”说明“浩然之气”它自身就可以存在于天地之间的而不需要某种载体,所以具有物质性。其次,学术界普遍认为孟子的“气”理论是受到孔子“血气三戒”直接影响,而“血气”存在于人身体之中,它本身就具有物质层面的特性。通过这两点我们可以知道孟子的“浩然之气”与阿那克西美尼的气同样具有物质层面的特性。
阿那克西美尼与孟子之“气”不仅有相同之处,更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和气质。
首先,阿那克西美尼与孟子对“气”进行探讨的切入点和思想径路不同。阿那克西美尼是从对外在自然世界的生成的角度去探讨“气”,而孟子则是从对人生、社会的发展的角度去讨论“气”,两者思想径路的不同就决定了其关于“气”的思想内容的不同。这一点可以从其著作的名称中得到。阿那克西美尼关于气的思想内容主要记载于《〈物理学〉注释》,而根据著作名称就可以直观地发现,阿那克西美尼是从物理学的角度对“气”进行思考和论述,而孟子关于气的思想内容主要记载于《孟子·公孙丑章句上》,而这一章所讲的是孟子对公孙丑问政的回答,孟子是从人生、国事的角度对“气”进行解释和论述。此外,从其思想内容来看,阿那克西美尼强调自然万物都是经过气的稀薄、压缩而产生,并借此来说明宇宙的产生过程,而孟子是在解答公孙丑关于人生大境界——不动心的过程中,强调“浩然之气”对达到不动心的人生境界的重要性。由此,两者在对“气”的理解上,就已表现出不同的理论旨趣。
其次,相比阿那克西美尼的“气”只具有自然性来说,孟子的“浩然之气”除了具有物质的特性之外还具有道德性或者说具有精神性,其具体内涵就在于“气”与“志”的关系。在孟子的哲学体系中,心是性,性是志,性是志成立的前提必要条件是以礼作为基础的,只有如此,“气”才能作为一种能够支持是非的道德情感伴随在性作为志的是非活动中。在孟子看来“气”和“志”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认为人一方面必须“敬守其志”,另外一方面要“勿损其气”。孟子说思想意志是感情意气的统帅,感情意志是充满体内的力量。思想意志到哪里,感情意气就跟到哪里。可见孟子的“浩然之气”存在于人体之内,需向内求,受到人的主观意志还有精神的影响,而阿那克西美尼的气不具有道德精神特性,它存在于人体之外,它不受人的感情意志所影响。相反的,宇宙中万事万物在通过“气”自身的冷热聚散化生而出,其中冷和热是“气”自身的属性,是一对永恒的内在对立矛盾是万物得以化生的根本原因,聚和散分别是冷和热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冷物质集合和凝聚,通过热变得稀散和松弛更值得注意的是阿那克西美尼认为生命和灵魂也是由气所生:“正如我们的灵魂是气,它将我们结合起来,同样,嘘气(pneuma,普纽玛)和气(air)也包围着整个字宙。”[9]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是最根本的,最神圣的:一切生命、灵魂和诸神都是由它所生。孟子的“浩然之气”更加突出人的主体性,强调气与人的关系和内在联系,境界的体验。
总的来说,孟子与阿那克西美尼作为中西方哲学早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气思想有着一致之处,同时又有着独特之处。两者的气都具有本体论意义和物质性的特点,但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更侧重于其自然性、运动性的一面,强调其作为宇宙生成原始物质的属性,而孟子的气更侧重于其道德性、精神性的一面,强调其作为人类本真存在与终极目标的属性。由此亦体现出东西方哲学不同的理论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