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洁
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幼儿园,江苏 张家港 215600
《指南》中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我园在阶梯课程构建的实践中实现了视角转变与实践创新,使园本课程产生了新的活力。
我园的办园理念是“共享有规则的创意生活”,提出了“自我规范、自主探索、自信乐观”的课程目标。相应的,园本课程内容也分为三类:正——体现行为习惯,包括会尊重、好相处、守规则;巧——体现学习兴趣,包括好探究、乐创新、善表现;勇——体现性格品质,包括会独立、有自信、能诚实。
幼儿园的环境是一种隐性的课程。我们将园本课程的目标、内容渗透在环境之中。四条长廊分别为围棋长廊、绘本长廊、美术长廊、布艺长廊,展示小朋友各种各样的作品,琳琅满目。
教室内的环境同样体现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处处体现课程痕迹,调查表、统计表、活动照片、美术作品、收集的成品、半成品材料等,在环境中适当“留白”,将布置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做环境的主人。
在“一日生活皆课程”的大背景下,我们关注幼儿生活细节教育,如我们采用打卡制和儿歌接龙的方法让喝水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为孩子设计的21 天记录表,帮助幼儿养成排队的好习惯;自主点心和午餐,充分发挥了大班幼儿的自主性;小小的餐后水果激发了孩子对水果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探究水果的秘密。
我们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有价值的事件,比如每个班级都有“气象角”,可以产生很多的学习可能。围绕“气象角”我们开展了讨论,有哪些形式适合记录?最后决定用曲线表记录每日温度变化,设计每月的天气变化图,月底进行统计晴天、阴天、雨天各有几天,并根据记录调整穿衣指南。
第一种是以南师大渗透式领域为蓝本课程,通过课程审议进行合理架构。比如在中班上册“多彩的秋天”中,内容的选择都是比较常规的,传统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了,我们通过课程中审议,对课程内容及时调整,课程后审议进一步反思,使我们的课程成为持续发展动态的课程。
第二种是班级微课程活动,老师们在平时积极做到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来生成:有的班级根据户外大区域布艺馆生成:“布料的秘密”、“刺绣工坊”、“染布大不同”、“辅料大比拼”等活动;有的班级从幼儿的兴趣着手,开展了“飞机”、“纸的秘密”、“玩转球儿”、“各种各样的石头”等活动。
第一是班级区域游戏。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自己设计、组建、开店、整理等,孩子们的游戏兴趣、主人翁意识大大激发。在区域活动材料上,教师们发现开放性的材料才具有多功能、多层次性,幼儿也更愿意玩,玩的方法也更多。
第二是户外大区域游戏。我园致力于打造属于孩子们的户外游戏天地,共有19 项内容,孩子们自选区域,自选材料,自选角色,自选合作伙伴,自选内容,大大满足幼儿的个体需要,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交往能力。
我园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春游、秋季采摘、农事体验等,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好;带孩子参观体验“东渡苑”“黄泗普公园”等,体验风土人情和自然变化;组织孩子们去普坤、华芳等乡镇企业,感受纺纱、织布等技术,增长了知识,进一步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第一种是法定的节日。在传统节日中,教师也能够找到很多的教育契机。我园在中秋节、端午节、元宵节、儿童节、元旦等节日都有专门的策划和实施,比如在端午节,我们会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进行节日活动设计:讲讲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比比划龙舟、做做粽子和香囊、护蛋行动等。
第二种是幼儿园的品牌节日,包括“正”之文化节、“巧”之创意节、“勇”之体育节、特色围棋节,这类活动通过前期开展问卷调查,了解近阶段孩子们的兴趣,结合我园特点进行策划和实施。
第三种也是和孩子们约定形成的节日,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需要而创设的,是属于孩子们特殊的节日,基本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如劳动日、宽容日、阅读节等。
《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虞永平教授也指出:课程资源是幼儿园园本化的重要支撑,要充分调查幼儿园周围的课程资源,建立资源地图,登录资源种类和功能,形成一个包括自然社会文化等在内的广泛资源体系。通过梳理,我园将资源主要分为园内资源和园外资源两大块。园内包括室内、室外环境,幼儿、教师资源;园外包括家长、社区、文化资源。
园本课程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从集体课堂到自我活动,从区域表演到户外探索,从欣赏体验到艺术表达,从材料操作到人际互动,都弥漫着、融渗着、充溢着儿童的游戏精神。我们的课程应成为顺应儿童天性、营造童年文化、回归童年生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