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解决途径探索
——以永春湖洋中心小学为例

2020-12-08 08:29:23郑海锋李如悦石琦琦叶欢
魅力中国 2020年49期

郑海锋 李如悦 石琦琦 叶欢

(闽江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一)家庭监管力度低,缺乏严格管理。留守儿童大多都跟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生活,老人年事已高,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教育精力来说都多有不足,且教育方法多简单粗暴,难以让孩子信服,微弱的家庭监管力度是导致留守儿童养成不良习气、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

(二)缺乏父母的亲情关怀。父母外出务工造成家庭亲情的缺失,孩子成长期间父母亲情层面得不到满足,与父母常年不见面造成的情感沟通问题,也容易影响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和意愿,留守儿童会因此长期自我封闭,拒绝与家人沟通,在校也不愿意与人交友,长此以往会造成孤僻自卑的性格。

(三)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低。农民父母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孩子的学习教育问题重视程度低,他们没有时间也没有意识关注孩子的表现,因此留守儿童大多缺乏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对知识对个人未来的发展意义认识不足,是很多孩子在校表现差的主要原因。

(四)家校缺乏沟通交流,教育盲区长期存在

留守儿童的家长常年在外务工,与家人的联系很少,更难以保证与学校的沟通交流,且学校缺乏与学生家长沟通的主动性,不能获得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全面认识,因此会影响教育教学策略的调整,也无法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亲情关怀,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心理建设的主要基地,家长是孩子最有说服力的心灵导师,他们对于孩子的个人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养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外出务工的家长要多多与孩子练习,通过打电话或者视频的方式关注孩子的近期发展情况,耐心进行指导和沟通,叮嘱孩子要好好在校表现,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理想;此外,在家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庭成员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如果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要及时与孩子、家长和学校进行多方面沟通,找到造成问题的原因,及时打开孩子的心结,才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

(二)大力建设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农村教育环境

留守儿童的在校教育也是其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如果学校有充足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教学思想,那么就能保证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的舒适度,一方面这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改善校园的硬件设施,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用学习的热情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养成积极乐观性格;另一方面,学校内部要从制度和管理层面加大对留守儿童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督促教师深入学生群体,定期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专业性,保证及时有效地解决孩子们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发挥教师的关爱作用,弥补留守儿童的心灵空缺

留守儿童大多会在学校的教师身上寻找父母的温暖,因为彼此在学习生活上互相陪伴、朝夕相处,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的角色,还是留守儿童的心理灯塔,因此充分发挥教师的关爱作用,可以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满满的温暖和关怀。首先,教师可以制定详细的心理健康工作计划和教育方案,并详细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就能准确掌握其心理健康发展状况;另外,教师在与学生日常相处的过程中要耐心细心,多多给予鼓励,教师的肯定和关注是孩子们积极向上最大的动力,他们单纯无邪,会因为教师的一句称赞和鼓励就倍受鼓舞,一整天都精神满满地学习;此外,教师既要与孩子们做朋友,又要树立一定的威严,用朋友的温柔关怀给予孩子们关爱,用教师的威严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打造和谐有序的师生关系。

(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室,正视并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在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有专业的课程安排,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设立专门的课程,提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度,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有利于充分尊重孩子们的隐私、及时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这些可以最直观地反映一个学校对孩子们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首先,学校要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心理课程的讲解,每周保证一次心理健康课程,及时引导孩子们进行心理建设;此外,学校要鼓励学生去心理咨询室反映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专业的指导能够有效避免心理问题的重现,充分保证每个孩子的个人隐私;另外,学校的教师群体要正视并采取包容的态度看待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对已经出现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冷静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用心。

三、总结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关其身心健康成长,如果社会、学校和家长提起足够的重视,正视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进行正向引导,孩子们也会逐渐感受到来自周围的关怀和鼓励,这条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共同守护留守儿童的幼小心灵,保护我们祖国的每一朵花都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