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军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 东营 25709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为了为社会及企业培养专业素质较强的新型人才,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体系多以理论结合实践为理念。刚入学的新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习比较侧重教材理论知识点的学习,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的体育教育,因此需要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寻求好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为了更好的促进教学内容的有序实施,高校通常会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开展制定范围,体育教学目标不仅是体育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也是体育教学实施的制约性措施,因此,制定并实施体育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的正常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校的体育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过于表面化,缺乏对教育目标制定的正确认识,进而严重阻碍了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作用有效发挥,使得教育目标成为一句空话,体育教师自身的认识不足,对体育教学的目标实现造成较大的不利影响,对日常教学结构的严谨性控制力度达不到,导致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中,不能很好的掌握课堂的学习内容,不能规范系统的汲取到教学目标中所制定的教学内容,严重影响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在高校的众多学生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取向。据此,高校想要开展高效的教学方式,就不能忽略不同学生个体存在的不同差异。在体育训练教学开展中,因其训练具有一定实际操作性,而不同学生在实际学习操作中有不同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开展适宜、高效的教学,但部分教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并没有进行详尽的调查研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来部署较适宜的体育训练,导致学生对所开展的体育训练没有兴趣,降低了学生参加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对体育训练的有序开展造成了较大的不利影响。
在高校体育训练教学中开展分层次优化教学是推动体育教学高效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分层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个体,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学,实现将不同个体进行区别对待,进行区别教育的实施,让两者在实际教学中相辅相成。高校体育训练面对的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所以,提升大学生的体能素质是体育教学训练中不可推卸的责任,院校应制定完善的、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和技能教育,促进分层次优化教育顺利发挥其强大的作用,努力实现体育训练的教育目标。优化体育训练的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提出的新的要求,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根据不同分阶段和不同的人群,优化训练内容的分层次工作,充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定不同阶段的不同训练内容,使学生在自身兴趣、特长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提升,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对体育训练学习的自主积极性。进而大力推进高校体育训练教学中,分层次优化教学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良好的体育训练离不开良好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方式,其两者是有着密切的、直接关系的。高校在开展体育训练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充分考虑学生个体本身的体能特长,使分层优化措施发挥出相应的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身体素质以及对训练项目的理解以及教师资源配备情况,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群体,并在完成群体区分后,再对每一个不同层次的不同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和调查,整理出合理的数据,供合理化个体教学为参考依据,促进分层次教学的有序开展。由于学生个体的身体素质各有不同,在教学中同一个内容的理解和操作力度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训练教学中要充分掌握每一个个体的不同状况,规范的划分不同个体层次,同时,在不同层次上,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符合优化要求的实际体育训练项目,做到在层次的划分上最大程度的详细化,详细合理的层次划分,有利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互相学习互助提升,教师在面对同一层次的学生时,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制定,也能更加的贴切,更符合该层次学生体育训练学习的发展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推动高校体育训练教学中分层次优化的发展实施。
通过近几年体育分层教学,我们学校效果显著,不同项目、水平的同学分到不同班级,根据个体实际情况针对性教学,学生兴趣得到很大提高,高层班大部分同学达到专业素养水平,充分体现了体育骨干作用。平层班百分之九十基本都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身体素质与及格率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不足之处是分层依据较难准确把握。
在高校体育的教学中,旨在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而不同学生会对同样的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因此,分层次教学在高校的体育训练中开展,对提升大学生的普遍综合素质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有力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体育教学的教学效率。而分层次优化尚处于初级应用阶段,需要广大体育教育工作中,努力探索其中的奥秘,更进一步的提炼出适合开展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为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