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探究

2020-12-08 04:58
山西青年 2020年3期
关键词:城邦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 鑫

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0

世界上不论哪种理论思想都有一定的理论渊源,而且自身发展历程也离不开当时社会文化的滋养,只有在科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理论创新。人类对于共同体的探求历史悠久,当代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人基于对前人的批判继承,立足当下社会现实,展望人类未来社会,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与阿德斯曼斯的论战中提出了自己对城邦共产制的看法。提出“我们建造城邦不是单独为某个阶层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柏拉图提出“城邦共同体”概念。柏拉图对城邦共同体概念进行初步表述。柏拉图认为“正义”是城邦以及理想社会的核心,从探讨正义问题出发,建构一个理想的城邦政体。柏拉图认为社会分工导致共同体的出现,人们不能单独的自给自足地过自己生活,必须建立一个城邦共同体,一起集体生活,并且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实现未来的城邦共同体式的美好生活。亚里士多德城邦共同体思想的核心价值是“善”,人们追求“善”的过程就是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他认为,城邦共同体是人类最未来的社会形态,由家庭、村落、氏族、部落等演变过来。

(二)康德主要的研究成果是立足于伦理观念,以伦理道德为基础,把人类共同体分为以下三种形式:理性共同体、伦理共同体、未来共同体。康德描绘了未来共同体这种政治形式,他认为人类历史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各个民族由分散走向广泛联合,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家联合体。在这各个联合中,人人远离邪恶,人心向善,这种联合体可以集中所有不同力量并用来维护整个社会公德和道义。德国古典哲学里另一位哲学家黑格尔,借助绝对精神思想对现实共同体进行了考察。黑格尔共同体思想的基础也是基于人的伦理观。他认为维护伦理观是一个国家存在并发展的基本准则,或者说是国家就是某种伦理观的外化。最终,在伦理理念的基础上,黑格尔把共同体形态分为家庭共同体、市民社会共同体和国家共同体。

(三)空想社会主义共同体思想。十九世纪以圣西们、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家们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一直追寻着建立人类理想共同体。圣西门认为实业制度是未来的社会形式,人们在其中能够很好地生存。但是圣西门不主张废除私有制,而是强调人们必须警惕那些腐朽的资产阶级的存在和剥削。傅立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不会是人类永久的、完美的社会制度,必然会走向灭亡,人类应该建立一个“法郎吉”这样的共同体。傅立叶提出“法郎吉”这一共同体形式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形态,这种形式即是一种生产、消费的合作社,是人们按照自己意愿组成的基本社会单位,在其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公平、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资料得到极大的满足,最终促使劳动成为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欧文认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是广大劳动人民,所以劳动人民应该也必须享受劳动成果,但是私有制的存在,使得财富集中到少数富人的手中,劳动者创造的越多,但是受剥削越重,生活越贫困。于是,欧文在批判建立私有制的同时,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他还描述了自己的理想社会,即建立一个新“合作公社”。公社消灭了各式各样的劳动差别,公社成员各尽其能,实现按需分配,最大限度地使公社每一个成员都能够“高度享受这一切”。

(四)随着唯物史观的逐步成型和不断完善,马克思将自己研究的重点放在了政治经济学,并且以此为理论支撑来重新审视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生活,阐述其“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在经典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与人之间、人与劳动之间相异化的社会现实,第一次提出只有通过扬弃异化劳动才能建立新的更加公平合理的新社会,这也是对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初步论证。1848年2月,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表述了他们所设想的人类社会的未来形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未来必定会有一个新的共同体形式来代替资本主义旧社会,在这个旧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马克思提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建立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过渡到自由王国。尤其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完全屈服于资产阶级的剥削压迫,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产劳动,人与物的关系发生异化,与必然王国不同的是,在“自由王国”中,人们不用再受各种各样资产阶级的统治,摆脱了阶级差别。人们按照社会和全体成员的生活需求,集体劳作、共同生产,并且实现了按需分配,这是一次伟大的飞跃,马克思将这个社会形态称之为“自由人联合体”。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后,又相继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和文章,这些讲话成果共同形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框架。大体上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含着这几个方面的内涵。

权力利益观:各国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全球化的当下,国家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赖的阶段,以某些西方国家为首的国家行为体企图重建国际秩序,从而进行权力分配的野心注定成为妄想。因为各国都处于同一个国际社会,于是自然而然地成就着一个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只有维护好这个大集体的利益的前提下,自身利益才能得到保障。而且“人类命运共同体”其中包含着一种新型的权力观,就构建一种合理公正的国际新秩序,现存的这种全球问题已经以血的教训告诉我们,面对它们,世界各国均不能独善其身,各个地区国家应积极采取统一联合行动,维护世界人类安全、社会和平,以合作共赢的姿态促进共同体发展。

共同治理观:全世界各国加强联系,共同治理全球性问题。现存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环境生态问题都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这些问题的影响程度已经蔓延到全球各个国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危机。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中蕴含的新型治理观是把全球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国家求同存异,加强协调,统一治理,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义务参与到全球治理当中,将自身的发展机遇与世界各国分享,只有这样,才能让世界更好地合作共赢,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必要的解决路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文明观:坚持文化多元,共同发展。自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引起全人类对世界文明成果的重新探讨,形成了世界文明观的基本理论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汇聚和繁荣,所以不能像以前那样一枝独秀,而要实现百花齐放。它强调的是一种开放包容的情怀。也只有这样,整个世界才不会存在文明冲突。每种人类文明都是历史的沉淀,不同文明之间理应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不同文明开展交流对话,尊重每个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助推器,世界文明大发展的桥梁。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冲击资本主义霸权思想,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当今世界人民追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中尚且还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虽然自冷战结束之后,以军备竞赛为主的世界传统安全威胁力量在削弱,但是留存下来的这种冷战思维还根深蒂固,代表性的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旧猖獗。与此同时,这些年兴起的非传统性安全威胁也开始出现,一定程度上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和平与发展的实现仍旧阻碍重重,寻求解决方案迫在眉睫。近年来,以西方某些发达国家仍然试图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文化霸权主义成为最新手段。这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性,于是当今世界仍然呈现出资本主义占主导的与社会主义并存的局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了当下世界局势中破解全球问题的有效的手段,团结一心,和睦相处,集合各国力量共同应对世界难题。“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合作共赢为核心,寻求各国之间的利益共同点,谋求人类共同利益。

(二)驳斥共产主义“渺茫论”,是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现实路径和必要环节。当今国际上弥漫着一种共产主义渺茫论的说辞,其主要观点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且缺乏理论指导,是一个虚构的理想性的东西。但是通过仔细研究,发现这些理论是缺乏理论支撑的,他们只是用片面的、孤立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丝毫不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作用。实现马克思所畅想的“自由人联合体”不能立马形成,注定会有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当代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正是对“乌托邦”言论的有力回击。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包含着人类追求世界和平、维护共同利益的价值观,这就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具有相通的价值追求,而且其所倡导的价值目标的实现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人类社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生存的交互性、相关性空前加强,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掠夺造成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的共同心愿。这就表明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时代精神的彰显,是迈向真正共同体的必要环节。

猜你喜欢
城邦联合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EPC总承包模式下联合体合作体系构建
湖北省智能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成立
对于联合体EPC总承包模式下成本控制的得与失
宁波党建联合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古代雅典经济责任审计探微
学习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的城邦与公民思想及启示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论《理想国》中的城邦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