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妞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1.传统东亚秩序的定义
东亚传统秩序具有多层次性,即政治统治、文化传承、经济利益一体的国际秩序,谢桂芳在《传统东亚国际秩序的多重内涵》中表述为:传统东亚国际秩序建构的基础就是其内涵外延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天下观”——华夷观。这主要在强调古代中国因为其优越的文明、完备的政治体制和先进的思想文化成为一个核心国,吸引着周边国家主动向中国学习。
2.传统东亚秩序的结构内涵
传统东亚国际秩序概括而言是一种中心-边缘关系,即西周宗法制在天下的一种外化,最终形成的是中央-地方-藩部-朝贡国-互市诸国这样一种以中央之国为核心的同心圆交错的天下秩序。东亚体制中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带有明显的宗法制的影子。中国宗法制采取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士大夫-平民-奴隶这样一种不平等的垂直结构,东亚秩序将这种国家内在的制度外化到整个国际体系内,这样中国作为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除了有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以外,还有一种差序之爱。
这种差序之爱来源于差序格局,来源于费孝通先生提出来的有关传统中国人家关系的一种理论,在这样的差序格局中,中心会以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划分关系的亲属,同理在东亚秩序中也会以交往程度来确定等级。而这种差序格局作为一种人际关系内含了感情这一因素,中国关于其余国家的定位包含了“亲人文化”、“熟人文化”和“生人文化”,根据关系远近会采取友好程度不同的措施。①
3.“礼”在传统东亚秩序中的角色
在传统东亚秩序中维持长期稳定的既有国家的实力威慑,又有规则制度等文化因素的约束。陈康令教授主要分析的是礼治因素。礼治是维系传统东亚秩序的重要支柱,天下礼是如同现代国家法一样具有普遍礼仪意义的国际关系准则,包含了“礼”“理”“力”和“利”四个重要的因素。②(序言)陈教授将传统东亚秩序比作楼阁塔型建筑,“‘力’作为国际政治中的权力要素是古代国家互动的基石和传统东亚秩序稳定的根基;‘礼’作为东亚国家普遍遵循的整套‘天下礼’就是支撑塔的核心支柱;‘利’的要素即国家间追逐和共享的各种利益如同横梁一样发挥着连接国家的纽带作用;而‘理’作为各个国家间的共同观念如同斗拱扮演者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角色。”(第159页)“发挥承接意义的理作为天下礼的基本原则包括克己复礼、礼尚往来、失礼入刑。”(第64页)
“克己”就是作为大国避免对权力的滥用,不轻易使用武力。“复礼”是互相谦让互相尊敬,尊重其他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克己”更是一种实现仁爱的消极选择和行为,而“复礼”则是要求主动去想他国之所想、急他国之所急,“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这是实现仁爱的积极选择。
西方文化中也有与“克己”同样的政治思想。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提出,自然状态既赋予人自由,也包含着丧失自由的原因。为在社会中实现平等,需要通过社会契约建立一个能够保障人们自由和平等的国家政权。其核心是一切人把一切权利转让给一切人,这样每个人的自由权不会被剥夺,反而得到了更多了东西。理性的社会建构无法容纳道德价值,且不能在全球建立普遍的契约,仅限于双边或多边合作。而“复礼”则为社会与国际秩序的建立播撒了温情与仁爱,同时具有普遍性和平等性的意义。
礼尚往来第一强调国家之间的信任,在传统东亚秩序中,国家间的信任来源于礼的维护和失礼入刑的震慑。根据现代合作理论,在长久的贸易往来中,只有合作才可以达到共赢的状态。第二强调双方之间的互动和往来,这种关系主要通过贸易朝贡体制来实现,中国对其他小国采取与小以仁,小国对中国采取“以小事大,事大以诚”,既能满足大国的政治利益,同时还可以提供小国政权的合法性。第三强调利益交换。明太祖时期制定了厚往薄来的准则,中国赐给藩属国的物品都比小国进贡的更加贵重,通过这种制度给予小国更多的经济利益。
这些互惠的利益交换运用到今天就是要改变只顾眼前利益、表面利益的短浅目光,采取综合的发展观进行判断。当时的中国更加需要的是确保边境的安宁、自身国际权威的长期稳定和整个东亚秩序的稳定和平,对于周边小国最重要的是经济利益上的满足、自身的合法性得到保障以及国家政权得到尊重。如今国家地位更加平等和独立,问题是会在利益上有所冲突,但如果能考虑更深层次的利益,只有保证周边国际环境的稳定与和平,才能反过来促进自身的发展。把握全球化机遇,利用国际分工合作来获得更加丰富的资源和开辟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关系和权力是东亚传统秩序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关系体现在用“礼”联系起来的克己复礼和礼尚往来,如果国家背离了这两条原则,就会增加东亚地区战争的几率和危险。作为区域性大国,中国需要采取先礼后兵的方式来维护“礼”的运行。礼居于主导地位,法和刑是对于失礼行为的补充性和辅助性的处罚。
如今世界体系已经发生重大改变,更多是依靠国际制度对国家行为进行约束。首先是重要的国际组织,国际组织的规则对成员国的行为有着一定的约束力,体现了契约精神。比如世界银行会将不遵守规则的企业拉入“黑名单”,将其隔离在外,而被拉入黑名单的企业不被允许承接世界银行资助的项目。如今的联合国在世界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在世界和平受到威胁时,联合国会进行一定的外交、经济甚至军事行动进行制裁,比如联合国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对于伊拉克地区的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实际地证明了联合国对于世界和平与安全的维护作用。
克己复礼的重点在于确立一套完整的“礼”的制度和框架,而中国当下在国际实践中也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的建设。
首先是积极参加维和行动,“长久以来支配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是来源于西方文化中的自由和平主义”,注重国家制度建设,突出保护人权,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晰,而中国在对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态度转变以后,积极提出中国方案——发展和平,“主张在社会和政治稳定的情况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国家全面发展”,自由和平和发展和平共同发挥作用,消除维和困境。③
更为长远的目标就是习近平2017年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是“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国家间政治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同时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给世界人民造成危机。④各国需携手共建稳定的国际环境以谋求长远的发展。
习近平在2015年《迈向命运共同体 开创亚洲新未来》的报告中说到:“‘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中国在蓝皮书中通过对外商品结构数据和地区结构数据来分析沿线国家所处的工业化阶段、发展需求和发展潜力,发现沿线国家都可以从自己的工业发展状况出发在一带一路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共同培育“相互合作”为主导的产学合作“新雁阵”模式。
在当今的国际秩序中,经济方面西方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制度财富在社会内分配不公,导致社会分化严重,原先支撑西方民主的中产阶级如今面临更多的经济压力,国家为了选票纷纷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反全球化情绪高涨;政治方面,UN、WB、IMF是战后世界的三个重要支撑,由于历史原因,西方国家在这些组织成立之初就享有议程设置的权限,拥有更多的份额即话语权。⑤而且国际上并没有形成合理的报偿结构,如今新兴经济体为国际经济做出了更多的贡献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地位,权责不一的现象有待改善。
利益不同的国家对于新秩序的建立也有不同的设想。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处时,既想要享有更多的权力,又想各国承担一样的责任与义务;而与发展中国家相处,美国一边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全球化,一边大力进行文化输出。日欧国家不希望美国的独霸地位,要求同样的领导权。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要求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中国对此一再申明的原则是:1.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2.应当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使其成为未来国际新秩序的有效的控制机构。⑥
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着不同的历史脉络与传统文化,在当代也保持着极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中国的崛起让某些国家感到威胁,中国一直在积极证明自己的强大只是维护国际和平的一份新生力量和强大支持,绝不会奉行强权政治和实行霸权主义。相反,中国为世界提出中国方案,希望自己与西方传统政治学不同的思想文化尤其是“礼”可以为世界带来中国温暖,中国不仅提出方案,同时还用自身的实践证明着中国方案的可行性。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热爱和平的大国,中国希望同世界一同进步一同发展,“四海皆兄弟,天下一家亲。”
注释:
①尚会鹏.“伦人”与“天下”——解读以朝贡体系为核心的古代东亚国际秩序[J].国际政治研究,2009,30(02):29-43+191-192.
②陈康令.礼和天下:传统东亚秩序的长稳定[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③何银.发展和平:联合国维和建和中的中国方案[J].国际政治研究,2017,38(04):10-32+3.
④曲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基础[J].求是,2013(04):53-55.
⑤任琳,尹继武.金砖国家合作的起源:一种理论解释[J].国际政治研究,2015,36(05):102-128+7-8.
⑥程展.李源潮:建立国际新秩序[J].企业管理与改革,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