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学中的跆拳道运动对学前阶段幼儿的影响研究

2020-12-08 13:06:32张树奇北京体育大学
灌篮 2020年23期
关键词:道馆跆拳道教练

张树奇 北京体育大学

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有着灵活多变的训练方法,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出发,科学系统的训练,减少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在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训练方法、手段,比如在跆拳道训练过程中,体现的较为明显。现下,跆拳道风靡全球,幼儿参与跆拳道的训练占大多数,探索科学系统的幼儿训练模式,变得尤为的重要,如何“去成人化”练习,研究探索出学前教育阶段的运动训练体系,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北京市A、B、C、D四家跆拳道馆,河北省、山西省E、F两家道馆,共六家道馆600名学前阶段的学生(为维护道馆品牌影响力,用英文字母代替)。其中,A馆是训练计划,B馆是训练方法,C馆是训练原则,D馆是素质,E馆是训练手段,F馆是竞技能力,共六个方面加以研究分析。

(二)研究方法

1.实验法

六家道馆选取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各100名,进行一年的追踪,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2.文献资料法

查阅知网,万方,维普,运动训练领域相关的文章,作为参考,以便研究分析。

3.访谈法

对六家道馆6位馆长,30名教练员访谈得知,训练过程中方法各种各样,基本上都是按着成人化的训练方式来训练,没有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一步的训练,没有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

二、结果与分析

(一)北京A馆

在A馆的研究中发现(表1),训练计划基本上没有,每个教练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去教授学生,想怎么练就怎么练,只要把本级别的动作学会就行,时间不限制;武道文化中,做的比较完善,有一套系统的流程。在训练前有35人,训练后有7人未改变,其他人在礼仪、品格塑造、团队、财商教育均有积极的改变。这7人多是因为缺勤严重所致;教练技术中,不是特别的过关,该馆有自己的一套人才培训体系,无论有无基础,什么职业,只要1个月考核合格,均能当教练,考核标准不高。在训练前有35人,训练后有10人技术较差,改变的幅度小,这10人,均是由一名之前从事厨师转行的教练授课。由于自己的技术练习的不过关,导致孩子模仿不到位,技术结构变形严重,练习的非常不好;在训练顺序中,非常的不科学,他把体适能与跆拳道训练结合到一起,混为一谈。训练前,无论年龄大小,一起训练,先大强度的体适能训练,中间技术训练直到课堂结束。训练前有30人,训练后有16人技术动作较弱,这些学生体适能非常好,每节课在课前都会把所有的体适能环节做一遍,大约持续40分钟,在练习其他技术动作,未改变技术的占比几乎是一半,多是因为缺乏科学训练所致。

表1 北京A馆统计结果(N=100)

(二)北京B馆

在B馆的研究中发现(表2),训练方法运用时,多采用完整与分解法。在训练前有35人,训练后未改变的有6人。在这6人中,他们理解能力偏弱,学习速度较慢,该级别的教练缺乏经验,不知道差异化教学,用高标准要求这些学生,导致难度过大,学不会,在该用完整法时用分解法,该用分解法时用完整法。一般分解法、顺进分解法、递进分解法、逆进分解法理解不清楚,不会应用,概念模糊,进而导致学生出问题;在运用加减难法时,训练前有35人,一年后12人未改变。在这12人中,有4名学生学习能力较强,很快能掌握技术动作,教练觉得不能教太快了,降低了教学难度,每天都是重复复习以前的动作,长此往来,学生逐渐失去兴趣,动作越练越不行,8人在训练过程中,明显跟不上,该教练认为强度不够,要增加,结果训练难度大大提高,导致孩子在练习的过程中,越学越没信心,前面的基础没打牢,后面又增加难度,最后导致技术动作不过关。在重复、间歇训练时,训练前35人,训练后有15人未改变。经了解发现,在运用方法时,重复训练都在10分钟以上,负荷较大,没有什么间歇时间,在间歇训练时,时间跟负荷安排的不合理,教练分不清二者的区别,大脑中没有这个概念。最终导致,15个学生没什么改变,占比达到46%,该锻炼提高的供能系统,并没有提高;有关持续训练,循环训练法,该馆不知道这种方法,不会运用。

表2 北京B馆统计结果(N=100)

(三)北京C馆

在C馆中研究发现(表3),适宜负荷与恢复的过程中,训练前有35人,训练一年后未改变8人。在这未改变的8人中,训练负荷过大,训练经常受伤,孩子练习时,感觉太累,训练较为消极,课程后部分,没用放松恢复措施,训练技术改变不大;在动机激励中,训练前35人,一年后未改变7人。7人中,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练,训练经常被教练打击批评,主观能动性较弱,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在直观教练中,训练前35人,一年后未改变的人数12人。这12人中,教练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讲解较多,肢体动作直接示范较少,让幼儿阶段的学生理解困难,模仿次数少,技术练习的较弱,改变不明显;在周期安排、竞技需要、区别对待、有效控制、系统训练上,该馆训练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有教练对这些专有名词一概不知。

表3 北京C馆统计结果(N=100)

(四)北京D馆

在D馆的研究中发现(表4),力量的训练过程中,训练前有30人,训练一年后未改变7人。在这未改变的7人中,有4人因练习负荷过大导致太累坚持不了,一年断断续续的上了不到一个月的课,3人因教练原因导致没什么改变;速度训练中,训练前30人,一年后未改变的10人,这10人同一个班级,训练时教练习惯性的先练习体适能,最后在非常疲惫的状态下练习速度,结果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位移速度较之前都没有明显的改变;在柔韧性练习的过程中,训练前35人,一年后未改变的人数3人,这3人平时训练老偷懒、怕疼、爱哭,一有柔韧训练课就不来。基本上大部分人柔韧性都有明显的改变,在耐力、灵敏、协调中,本馆所有教练没有这个概念,概念混乱,简单的擦边球而已。

表4 北京D馆统计结果(N=100)

(五)河北E馆

在E馆的研究中发现(表5),周期单一的训练中,训练前50人,一年后未改变人数13,经了解这些人是小班的学生,每天重复的练习动作感觉枯燥无味,长期往来,觉得没有游戏不好玩,最终练习的不是很好,技术改变的不是很明显;在固定组合的训练中,训练前50人,训练一年后未改变的8人,由于前期基本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结果学习组合动作更是难上加难,技术动作学不明白,最终没什么改变。

表5 河北E馆统计结果(N=100)

(六)山西F馆

由表6可见,该馆的孩子技术动作练习的非常好,在每年的省、国锦标赛中,都能获得优异的成绩,服务做得非常好,家长满意度很高。对该馆研究发现,在体能训练中,训练前35,训练一年后未改变的人数5人,这5个人中有2个人有心肌炎,3个人超重,训练时无法做太过剧烈的运动,与他人相比,基本上没什么改变;在技术训练上,训练前35人,一年后未改变的人数3人,主要是这几个人身体严重不协调,学习起来动作非常的困难,很难纠正,技术练习的不行;在战术训练过程中,训练前30人,训练一年后未改变的人数为10,他们年龄小、理解能力慢,对战术这些有难度抽象的内容理解不了,进步的比较慢。

表6 山西F馆统计结果(N=100)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北京A馆中,没有详细的训练计划,训练体系较为混乱。

在北京B馆中,对运动训练学的方法没有清晰的认识,方法运用较为混乱,不科学。

在北京C馆中,教练对九大训练原则没有清晰地认识,有些原则的概念都不是很清楚概念混淆。

在北京D馆中,基本上都是安排在课前半部分训练,在兴奋状态下,效果最佳,而该训练时,恰恰相反,先大量的体适能训练后,很疲劳的状态下进行速度训练,这样自然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改变就不是很明显。

在河北E馆中,训练手段中周期单一训练占比较多,在幼儿阶段讲究趣味化教学,而该馆每天重复这些动作练习,缺乏创新,动作没什么意思,练来练去就是这些内容,幼儿由刚开始的好奇向往,到最后的枯燥无味,失去兴趣,不明显。

在山西F馆中,孩子们普遍练习的较好,水平较高,在每年的全国性竞技比赛中,都能斩获金牌。由于幼儿年龄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平时战术讲解时,孩子们很难理解,导致战术能力运用起来较为困难,只会一些简单的佯攻,别的用不出来。

(二)建议

在计划安排上,要科学合理,幼儿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较强,理解能力弱些,抓住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安排好训练内容,内容顺序结构合理,幼儿可接受。武道教育文化下,家、校、道馆三方配合好,持久的坚持会有积极地改变的。

在教练技术考核上,要公平公正,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去筛选优秀的体育教育者,而不是搞“关系户”,一言堂要杜绝,评价考核体系多方面,而不是“晕轮效应”,一丑遮所有。

在训练原则、方法、手段上,道馆加大培训力度,请知名体育院校的研究者去培训,制定一份适合本馆的科学训练框架,只有教者领其义,学者才能悟其理。

在竞技能力上,体、技、战、心、智要理解透彻,加大培训力度,有些抽象难理解的体育专有名词,要结合幼儿实际,变抽象为具体,使之趣味化、游戏化,易于理解运用。认识到竞技能力有互补性的,不是非要把每个环节都练习的非常精湛,这不切实际。不同的年龄段学什么要计划清楚,不能拔苗助长,适得其反。

各大培训机构,加大监管力度,支持有教育情怀的体育教培行业,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植,限制纯谋取暴利,心术不正,扰乱体育培训行业的机构,渐渐的淡化出人们的视野,让更多正规良心企业规范化运营。

猜你喜欢
道馆跆拳道教练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嘻哈跆拳道
字谜道馆
字谜道馆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嘻哈跆拳道
家教世界(2018年10期)2018-04-24 07:37:58
嘻哈跆拳道
家教世界(2017年16期)2017-06-22 10:56:09
加油
前卫文学(2016年3期)2016-07-01 09:55:12
嘻哈跆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