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在广大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是教育部根据我国的现实国情作出的重大决策。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教育本身发展的需要,是与国际教育接轨的必要条件。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其与传统的计算机教育的联系与区别,也要善于发现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设法去解决问题、改变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关键词】信息;信息技术;计算机教育;素质教育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才然我有了要去解决这些问题的想法。于是就在这寻求解决办法的途中,我才算是真正认识了信息技术,了解了信息技术课的内涵,了解了开设信息技术课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课与计算机课的区别
许多中小学领导和教师认为,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实际上就是传统的计算机课程的继续,因而,已经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的中小学仍照原有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的中小学纷纷为学生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信息技术课的前身是微机课,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这样沿用,实际上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信息技术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计算机只是此类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信息技术课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更重要的是增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收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信息道德,进而提高学生思考间题、解决间题的能力。
(一)社会要求不同
两门课程的开设都是为满足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计算机课程是在“计算机文化”理念下提出的,当时把“程序设计语言”作为人类的第二文化,人类要想适应社会,就必须具备阅读和编写计算机程序的能力。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文化”的概念发生了变化,信息在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而提出“信息社会”的概念,出现了‘信息文化、信息素养”等新名词。中小学的培养目标也在原来的“读、写、算”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增加了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二)涵盖范畴不同
从原有的计算机课程来看,初中为计算机技能训练、操作系统和文字处理;高中为数据库、电子表格、程序设计及工具软件等,其主要内容是计算机原理、构造和操作,以及通过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来认识计算机,亦即把计算机本身作为认知对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虽以计算机内容为基础,但计算机技术是用于学习、探索的有力工具,用来帮助学生认识信息、信息利学、信息技术、信息伦理道德和法规,以及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不同
计算机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养信息素养,这里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分类处理、获取信息、创造信息、表达信息、发挥信息作用,以及信息协作意识与能力、信息免疫能力等。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不能停留在最基本的信息获得和信息处理上,还要求能够准确表达处理后的信息,能有自己的创见。信息技术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它的主旨出在于培养信息素养,它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通过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简单地等于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学习,而是使学生通过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来培养信息息识、情感和伦理道德,提高信息获取、处理、创新的能力,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因此,以计算机课程的目标来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不可能的,掌握计算机使用技能只是我们达到信息技术目标的手段和必备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方法不同
计算机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教材、投影、录像等多种媒体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讲授,并开设相应的计算机实践课程,学生随着教师的指导,认识计算机结构、练习各种操作技能、使用各种软件等,这是一种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缺乏充分的考虑。
由于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具体表现为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进行各学科的学习。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以基于问题的学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认真准备相应的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环境。网络教室的使用使学生在时空上也获得了很大的拓展,它既可以支持个别化教学,同时还可用于班级集体教学和小组协作教学,有助于现代人才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这也正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精髓之所在。
(五)评价方法不同
评价是获得教学结果信息,形成判斷和做出教学决策的过程。计算机课程的评价方法往往沿用传统学科的测试方法,围绕教学目标,通过笔试、上机测试来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及相应的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信息技术课程是以学习成果为主要评价对象,学习成果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达到的状态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通过对提交的学习成果(如实验结果、调研总结、小组讨论、个人作品等)的评价,来衡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及运用的程度,着眼点在于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在考虑新世纪的教育、人才问题时,都应考虑这个时代的代表物对我们的影响。计算机及其网络就是信息时代的代表。作为21 世纪的中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是其基木的素质。但从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看,还存在一此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信息技术教师的高度重视。
首先,任课教师数量不足、大部分学校只有两名信息技术课教师,较大规模的高中也不超过四人,而且多为兼职教师、有些教师工作量大,对信息技术学科的规律性缺乏认识、教学规范性差。
其次,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创新性差、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应当立足于基本知识、基木操作的掌握和应用,引导学生勤于动手、积极参与,结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方面,部分教师没有把握信息技术课的学科特殊性,机械地套用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重知识、轻技能,偏离了正确轨道,教学效果较差、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缺乏与外界交流的机会,闭门造车,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水平不高。
最后,方法步骤训练重视不够、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习个性差异比较大,教师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学生,如果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把操作方法和步骤用简练精确文字概括出来,使学生记牢靠、学扎实、反复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规范合理的步骤进行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目前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如下一些现象:学生玩游戏、聊QQ,却不喜欢听课;机器数目大大少于学生人数,且配置低、运行速度慢、故障率高,影响正常使用;没有教师机或教师机上没有电子教室软件,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没有投影设备,影响了演示效果;学生都把信息技术课看作是副科、轻松课,上课看小说、杂志还有上课睡觉的同学层出不穷。
针对课堂上出现的这些纪律问题,我们的老师要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使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热情。在机房上课的时候,强调课堂纪律问题,对于违反纪律的同学要给予惩罚,通过屏蔽、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减少学生下载、安装、运行游戏的机会。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必须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质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要有个面扎实的基本功、要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要有敏捷的思维能力、要有极强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教师要成为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带头人。总之,要搞好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身的素质至关重要。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将这此素质充分体现到教学实践中,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黄萍,女,汉族,一级教师,单位: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颜士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
[2]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续) [J].中小学电教,2001.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