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伦理思考

2020-12-07 06:08葛亮
关键词:人际交往伦理大学生

葛亮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日常交往越来越离不开网络。与传统的人际交往行为不同,当今大学生的交往模式愈来愈依托于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空间。与此同时,网络虚拟空间中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也渐渐出现了信任危机、自我迷失、责任感缺失等问题。鉴于此,有必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道德教育,从高校、家庭、大学生自身等多个角度进一步强化对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伦理调试。

关键词:网络虚拟空间;大学生;人际交往;伦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大学生作为使用互联网的主要人群,互联网构建的虚拟世界极大地拓展了其人际交往的空间。然而,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学生人际交往呈现的特点和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大众的强烈关注。

一、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一)人际交往功利性强

人际交往是人们表达情感的正常需要,具体到大学生群体,其绝大多数人际交往也同样出于自身的情感需求。然而,在各种互联网技术构建的虚拟空间中,部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仍不同程度地带有功利性,这部分人交往动机明显只从自身利益出发。当前,大学生交往功利化的表现以“微商”最为突出。微商是在互联网技术构建的虚拟空间中,人们借助社交软件,由社交衍生出的新商业。不少人的微信朋友圈都充斥着各类推销保健品、化妆品、日用品、服装等广告。部分大学生也出于赚零花钱的目的涉足微商,为了扩大营销范围,他们想方设法添加微信好友,除了自己的老同学、老朋友和亲戚以外,还不停地添加同班、同系和同校的同学,最后几乎所有的微信好友都成为自己的潜在顾客,这直接导致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学生人际交往变得越来越功利化。毫无疑问,这势必加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功利性色彩。

(二)人际交往在形式上的主动性增强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虚拟空间中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成本越来越低,互动频率越来越高,交往越来越方便。在互联网构建的虚拟空间中,网络社交媒体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亲睐,其在社交平台上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积极分享自己的状态,而这种主动表达和积极分享其实隐藏着诸多问题。比如,QQ或微信好友过生日,只需给好友发个QQ或微信已备好的虚拟礼物,由于这类方式交往成本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主动给好友发虚拟礼物,而很少像传统交往模式一样送给好友实实在在的礼物。还有主动给同学朋友的微信状态点赞,通过简单地主动点赞来维护彼此的交往关系。然而,不论网络虚拟空间中主动给好友发虚拟礼物还是主动点赞好友状态,都抹杀了传统人际交往在情感、语言方面的实质性交流,虚拟的主动交流也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反而让不少大学生逐渐感受到网络虚拟空间带来的孤独感。

(三)打破传统人际交往,导致情感淡漠

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学生可借助微信等社交媒体随时沟通情感。然而,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学生人际互动并没有真正弥补其内心深处的情感缺失。不管是多年的老同学、老朋友,还是最新添加的朋友,大学生与朋友的微信交流总是在昙花一现的欣喜和寒暄后,陷入冷场的尴尬境地,因为缺少实实在在的现实基础,双方很难在虚拟交流中找到持续的沟通话题。个别大学生由于只是在微信等社交媒体上与好友交流,时间一长反而觉得乏味,甚至有心理负担。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人际交往由于双方主体身体的“缺场”而缺少了面对面交流。虽然微信等社交媒体可通过视频等方式实现眼神交流,但考虑到视频流量的耗费,微信视频也无法在任何场合都发挥作用。而微信和QQ聊天内容都是经过事先过滤地有计划表达,由于双方客观身体的缺场而造成的情感淡漠依旧不可避免。

(四)人际交往中功利主义价值观盛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上的利益群体也不断随之深入分化,当代大学生的个体意识相较于以往也越来越强烈。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个体远远不像从前那样依附于集体,而有着充分自由。个体和集体的关系由原来的辩证统一转向了二元对立。最真实和最容易把握的只有自身的个人利益,相反,他人、社会乃至国家只不过是像水中花、镜中月一般不可捉摸的事物。同样,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部分大学生已将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作为自己思想、行为、观点、看法的主要价值取向。大学生扭曲的价值取向使得其人际交往也大多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功利主义实用逻辑的影响下异化为一种工具理性,传统交往中的集体主义、家国情怀越来越走向边缘化。总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社会上的利益群体也发生了深刻分化,我国社会中的各种文化思潮也走向了多元化,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给这种多元化趋势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受此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趋向多元化。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充斥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总体趋向。

二、当前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

当前,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学生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人际交往信任危机:人际交往走向虚拟化,限制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产生了心理问题;大学生人际交往缺乏责任感。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信任危机

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体,其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主要借助QQ、微信等社交平台进行人际交往。与现实中的交往个体不同,网络虚拟空间的交往主体仅仅表现为QQ、微信等媒體上的呢称代号。此时,由于主体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能设置多个昵称、角色进行匿名人际交往,交往主体之间都无法知晓对方的真实身份,使网络人际交往带有明显的虚拟性。而网络交往的这种虚拟性使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侥幸心理,不断触碰传统社会的道德底线,丧失了最基本的诚信,甚至当这部分大学生实施网络诈骗等严重背离道德规范的违法犯罪行为时,匿名的虚拟网络还为其提供了藏身之地。实际上,要想彻底追责QQ、微信中的各种不文明行为,按照当前的技术水平,法律和舆论都很难做到。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群体虽然能够紧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但在技术伦理修养方面却明显欠缺。因而,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人际交往中逐渐与现实社会貌合神离:二是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跨越了时空的界限,无论多远都可成为朋友。

(二)人际交往走向虚拟化,限制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

目前,大学生过于依赖和使用网络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部分大学生为了有更多时间沉迷于网络,甚至经常旷课,他们十分擅长运用QQ、微信等网络社交媒体在网上与他人互动,而任何人的生活终究要回归到现实中,当这部分大学生回到现实中,真正交心的朋友却少之又少,如此发展下去,他们在现实中的交往沟通能力将越来越弱。人际交往离不开交流与沟通,在交流过程中能体现出人的品德修养、知识面和能力等。不少大学生的交往圈子本就比较小,加之缺乏社会经验、不善于倾听、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差,这些不足造成部分大学生在现实中与他人沟通存在或多或少的困难,这反而使其更依附于网络虚拟空间,而越是依附于网络,就越让现实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日趋弱化,最后形成了不可逆转的恶性循环。

(三)沉溺于网络虚拟空间,产生了心理问题

客观地说,大学生平时经常使用各种类型的网络社交媒体经营和管理自己的朋友圈,是大学生际交往很普遍的方式之一。然而过犹不及,任何事都讲求一个“度”,大学生倘若过度依赖网络,长期下去就会导致难以分辨虚拟与现实,最终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例如孤僻、抑郁症、自卑等。虽然大学生已是成年人,但由于其人生阅历尚浅,其行为和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面对平时人际交往时有发生的各类冲突,大学生在应变和自我调整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让他们的行为方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人交往遇到问题时很少主动换位思考,自身情绪管理能力比较差。这就造成了一些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媒体上能说会道,但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却不知所措,而大学生在现实中越是不知所措就越是沉迷于网络,一些潜在的心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缺乏责任感

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常常会扮演各种不同角色,以不同身份出现在各类网络社交互动中,可任性且随心所欲地选择交往对象,而基本不需承担任何道义责任,这就增强了网络虚拟空间中人际交往的虚拟性和随意性,同时给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变得违背传统道德、缺乏责任感提供了可能,现实当中甚至有些大学生利用网络肆无忌惮地散布一些谣言或暴力等负面信息。传播这类不良信息势必误导其他学生,还会对大学生人际关系造成不良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网络交往已处于社会道德约束的灰色地带,这就容易导致大学生缺乏责任感。网络身份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在言行方面不受任何约束,网络虚拟空间中各种不负责任的言语和行为因而随之出现。

三、网络虚拟空间中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伦理调试

互联网技术使人类的交往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人类交往进入了崭新的网络时代。同样,与传统人际交往相比,大学生人际交往也主要通过网络进行,极大地拓宽了大学生的交往范围,也大大地增强了其人际交往的随意性和自由度。因此,加强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伦理调试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

(一)引导大学生坚持人际交往的伦理原则

首先,高校要认识到学校是人际关系教育的重要場所,要与时俱进,更新人际交往的教育观念。第一,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仅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教育,还有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认真研究人际交往教育的相关课程设计,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营造更加生活化的人际交往教育氛围:第二,高校要突出人际交往课程的重点内容,要特别突出交往伦理、人际交往技能等重点内容,通过有重点地学习,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伦理原则,使其逐渐形成一套正确的交往原则并始终坚持,与自己的父母、同学、老师和其他社会成员积极主动地经营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等人际交往品质。

其次,高校要搭建人际交往教育平台,监督学生坚持人际交往的伦理原则。互联网时代,高校要高度重视网络在大学生人际交往教育中的作用,重点推进建立在校园网基础上的安全、开放的网络社交平台。其一,建立安全的网络社交平台能够让大学生结识到更多的良师益友,使大学生真正在与人交流的实践中既能获得更多知识,又能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其二,高校要及时对网络社交平台进行监督,高效引导学生既要坚持自己人际交往的伦理原则,又要学会灵活处理人际冲突。一旦发现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问题,高校就要及时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此指引大学生走上坚持人际交往伦理原则的正确道路。

再次,尽管虚拟空间中大学生人际交往与现实社会不同,但作为人际交往领域的延伸,本质上和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相同。因而,传统社会所倡导的交往伦理也理应成为大学生在虚拟空间中的伦理原则。只有以诚信、友爱等传统交往伦理为原则,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人际关系网才会联系得更加紧密。

(二)加强伦理道德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正确导向

对大学生进行高效的伦理道德引导,帮助他们在网络虚拟空间中顺利开展人际交往是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教师共同的责任。

第一,充分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伦理引导。大学生应多与父母、教师、同学进行交流,敞开心扉,以获得心理改善及人际交往经验,也可做人际交往测试题或人际互动游戏等活动,以此进行定期自我道德测评,倘若发现自身存在某方面的道德交往问题,应积极主动地与思想政治教师或辅导员沟通,正确认识自己在网络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冲突,寻找更好的解决人际冲突的办法,提升自己在网络人际交往方面的道德觉悟。

第二,高校和教师要加强伦理道德对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正确导向。一方面,高校要把学生人际交往的伦理道德规范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为大学生定期开展有效的人际交往道德讲堂,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人际交往的伦理难题,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树立理性的伦理导向。同时,高校还可开设专业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多与学生谈心,深化交流,发现学生人际交往遇到伦理困境时,应积极主动地站在学生角度理解学生,将学生引向正确的道德抉择,并善于发现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优良品德,积极宣传学生美德,在广大学生中倡导网络人际交往的道德新风尚。

第三,家长作为学生人生的第一任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学会做孩子的朋友,要花时间经常陪伴孩子,了解孩子。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人际交往伦理问题,就要予以高度重视,与孩子共同面对网络人际交往过程中的道德难题,采取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积极帮助孩子走出道德困境。

(三)强化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道德自我约束

历史和现实中许多人际交往的道德修养实践证明,一个人要想维系良好的人际交往,必然在各方面都需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而关键还是在道德自我约束方面要做到修身克己、省察克治。具体而言,大学生可从以下几方面强化网络人际交往的道德自我约束。

第一,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见贤思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现实的人际交往过程中不断涌现的道德榜样和模范,比书本上的道德知识更直接、更生动,因而更容易有深刻的感受。与此同时,大学生还要积极对照道德榜样和模范。有针对性地向榜样学习,找差距、补短板,即找出自己人际交往中道德上的差距,并努力向榜样和模范看齐。同样,大学生在网络人际交往中也要勤于思考,做到容止若思、言辞安定;与人交往还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定期给自己树立近期目标,并定期自查目标的完成情况;让自己接受一定的惩罚,达到严格约束自己的目的。此外,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大学生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道德过失,虚心听取他人意见,进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网络人际交往。

第二,在人际交往中要努力积善。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善行,精心培育自己心中良好道德品质的萌芽,使其不断积累并成长。思想家荀子曾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高尚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日两日就能够养成的,它要经历一个长期的积善过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只有不放弃小善,才能累积成大善,而只有累积成大善,才能有高尚的道德境界。这就要求每一位大学生不论在现实还是虚拟的网络人际交往中,都要时刻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逐步提高自己的网络道德修养。

第三,在人际交往中要做到慎独。慎独即在独处中谨慎不苟,这种道德修为方法强调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不僅不能放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而且还要更加注意坚持自己的道德操守。一个人独处时候,四下无人,最容易为所欲为,而不以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而事实上,藏在人内心深处最隐蔽的念头和举动,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本性。而由于网络空间交往的自由性和随意性都很强,大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的人际交往,更多时候也是别人看不到,听不到的。这就要求大学生坚持慎独,有人在场和无人在场一个样,杜绝任何违背交往伦理的思想出现,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反过来,慎独的修养方法也能提高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觉悟。

(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当代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网络虚拟空间,利用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开展人际交往,或多或少淡化了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何在现实中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促进网络交往统一于现实交往,成为当下规范大学生虚拟空间人际交往急需解决的问题。社会各方要探索多种途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促使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开展人际交往的有效手段目。

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背景、思想、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及价值观。而人际关系的好坏会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个性产生诸多影响,而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等方面又没有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因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极其重要,学校、教师、家庭与社会各方都应齐心协力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

首先,高校应将规范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作为学校主要工作来抓,可开设专门的人际交往课程,定期举办有关虚拟空间人际交往的专题讲座,聘请专业的人际交往指导教师,开展丰富多样的网络人际交往宣传活动,将人际交往观的教育与心理辅导等工作紧密结合。其次,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积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人际交往观的重要性,在课下积极走近学生,主动与学生交流谈心,指导学生有效、正确地处理人际冲突。再次,学生家长最了解学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学生内心与学生交流自己的人际交往经历与心得,通过多种方式传递正确且积极的人际交往观。

猜你喜欢
人际交往伦理大学生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