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现代化视角阐释

2020-12-07 06:08李碧莹傅畅梅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治理高质量

李碧莹 傅畅梅

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经济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对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作进一步的提升。如何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解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上需要思考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从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分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既能从多维角度探究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也能够分析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与保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治理;治理现代化

自改革開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增长速度和发展质量方面的成绩不断攀升。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经济就会无障碍平稳发展,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经济还面临着许多危机和挑战。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国必须掌握大势,纵观全局,从经济的发展趋势、治理现代化诉求以及治理困境下手,不断优化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争取在保持经济一定增速下推进经济的发展效益,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中国现代化治理视域下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我国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纵观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全局,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在投入和产出上利用科学技术和管理机制,促进产业由粗放性经济模式向集约经营性经济模式转型的发展治理方式,也是推动我国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发展的治理手段,在现代化治理条件下中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具有如下特性:

一是包含五大发展理念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按照我国“十三五”规划以及更长远的国家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思路。着力解决的是发展动力、发展不平衡、人与自然的和谐、国家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这是我国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行动指南。

二是实现需求和供给相协调的发展。从市场需求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是能够及时洞察市场变化,根据消费者的个性化特点,满足他们多样化消费需求的,同时也能够引领供给体系和结构变革:从市场供给来看,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是技术先进、创新力良好、生产效率高并且能提前预知消费者需求的发展,以此刺激新的需求产生。二者相互作用,实现供需平衡。

三是产能高,回报大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标志是土地、劳动、资源、管理、技术五种市场要素不断提高。要通过运用市场体制机制、政府调控以及法律法规等治理手段,尽可能的减少资源投入,实现稀缺资源的高效配置,争取经济效益回报最大化。

四是收入分配科学合理的发展。收入分配的好坏,直接反映经济结构的优劣。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充分发挥我国的税收调节作用,做好脱贫兜底工作,时刻注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争取做到高收入有调节、中等收入有提升、低收入有保障。

五是市场经济运行有序的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平衡程度,提升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的协调性,实现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的高度统一。

二、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现代化治理的必然趋势

高质量发展顺应我国经济现代化治理趋势,可分别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国际环境下我国应对机遇和挑战的重要举措

当前国际格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一方面体现在过去的10年,诸多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已平均超过了6%,对世界的经济贡献更是超过了50%。相比之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实力相对减弱,世界经济发展中心由西方转向了亚太地区,世界的发展正逐步摆脱西方单边主义的控制,经济全球化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我国要把握好外部发展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顺应国际的发展趋势,进行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动出击做好打硬战的战略准备。另一方面体现在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自2013年以来我国向世界提出“一带一路”的中国方案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3月中国已与123个国家、29个国际组织签订了171份合作协议。如今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6万亿美元,在带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极大地提升了沿线国家的治理能力,中国在国际上的角色已由“跟随者”转变成为了“引领者”。由此可看在全球经济治理格局中,我国发展更高层次、更多领域的开放经济,推进全球治理体制改革,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关键所在。

(二)实行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治理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对国家经济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2019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以达到5到7亿人口,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559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063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28元。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28.2%,连续八年下降,消费结构继续升级。由此可见,我国居民对产品与服务质量要求持续提高并且内在动力巨大,要求我国在经济治理中放弃“速”的追求偏好,转向对“质”的高度重视,以解决社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关键性问题,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种诉求,从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三、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现代化诉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是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重要命题,在维护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科学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关系到我国进入新时代的发展进程,因此要对政府、市场和社会三种公共事务的管理机制,进行深入调整,实现经济的现代化治理。

(一)全面提高政府治理效能对经济高质量有重要引导作用

政府在国家治理结构中站主体地位,在现代化治理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经济治理方面中国政府具有制定和实施长远战略规划的能力,可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相关的经济发展计划,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机制,发挥推动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全面推广营改增试点,减免对产业化普惠性税收等政策,以减轻实体经济负担,能增强对促进经济高质量技术研发的支持;适当运用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能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货币的合理流动陛:政府通过法治制定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能有有效保障经济高质量在市场发展中有序进行。

(二)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党的十九大的战略部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求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效的经济体制,这无疑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方向和目标。目前,我国相对于政府和市场的比较,更加重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在相关文献上也强调了它的决定性地位。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能保障商品正常流通、价格反应灵活,实现土地、资本、劳动、管理、技术等市场要素的合理配置。与此同时有效的市场监控机制可以激发市场和社会的活力、可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可以引導企业实现优胜劣汰、可以改善消费环境,实现供给与需求的良性循环。

(三)合理的社会治理体系是维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保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中,出现“政府失灵”或者“市场失灵”都会导致一系列的经济体制和理论危机,为了更好的把控这一局面,现代社会治理理念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地被提及、被肯定、被革新,指导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道路上实现了从“社会管控”到“社会管理”,再到“社会治理”的历史性跨越。社会治理理念主要是以行政、法律、经济、道德、科技等多元的治理手段和治理方式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表现在:为了增加国民收入,形成了有效促进就业的体制机制:为了推进农村发展,建立新型的城镇化格局,引导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走向城市,以缩小了城乡的收入差距;为了保障民生,不断完善惠及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多个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了推行扶贫攻坚战,通过制度变革和行政手段确保达到精准扶贫的任务。

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困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治理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经济投入产出方面、在经济的发展速度方面以及经济产业的转型方面都有着显著的提高,从我国治理现代化的视角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理仍然面临着以下几大困境:

(一)社会治理的制度和能力与经济发展不同步

新旧经济对比而言,新的经济有更高的生产效率,节能减排,产品和服务都更加多元化,但是由于我国的社会治理制度和能力并没有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导致新旧企业相互接触时难免会遇到一些难点问题。部分地区不同产业间互动少,一、二、三产业之间占比不协调,导致经济发展形式粗放的问题;一些传统经济陷入发展瓶颈期,资金投入限制了技术开发周期的问题:随着企业生产效率提高,部分劳动者面临失业的问题等等。在对这些问题的处理上,我国在的理论、制度、法律都欠缺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社会诉求多元化,高质量经济治理难度大

首先,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人民的社会需求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程度的增高而不断增多,社会无法及时察觉且不能准确定位到人民的需求,在经济治理领域也缺乏一定的调查与协调的能力,无法及时有效地实施干预政策。其次,随着大数据的信息时代来临,人民表达诉求的渠道也更加多样化,人民诉求的声音随处可见。这对于社会来讲数据收集统计任务巨大,需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来解决这一难题,进一步增加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理难度。

(三)经济发展的基础环境亟待加强

新经济的发展依赖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传统经济对大数据的重视不够,导致我国在大数据网络体系方面的建设亟待加强,一是产权、专利保护不到位,阻碍着新型经济的发展。二是小规模农业竞争力薄弱,缺乏有效的治理结构和秩序维护。三是我国制造业融资难,核心技术缺失,品牌建设滞后。四是区域发展不协调,发展差异化严重,行政权力分散机制不健全。五是部分新经济发展模式不符合生态文明的建设,如何达到节能减排,处理好废弃污水的排放等问题依然是有待攻克的难题。综上所述新型经济的基础发展环境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之一。

五、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现代化实现对策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要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就必须直面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突显的治理现代化诉求和治理困境,根据我国发展需要,突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影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结合我国的“三大攻坚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确保经济高质量稳定发展。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明确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导向

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是马克思在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在计划和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各项组织活动中都依靠人民群众,我国的一切权利都属于人民,将人民放在国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推行经济治理的基本要求。由此可见国家在部署各种经济工作之前都要考虑到是否符合我国民情,将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经济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强化民生导向,推动消费稳定增长,切实增加有效投资,释放国内市场需求的潜力l圳,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梦。

(二)完善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机制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经济运行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个字上下功夫。”深化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体制机制,对我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机制:在市场经济方面,完善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立政企、政资分开的经济原则,充分发挥我国经济混合所有制的积极作用:在政府职能方面,深化“放管服”的体制改革,对于政府要减少对资源配置的程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制度,促进市场的主动自我调节作用;在市场和政府互动方面,完善创新宏观调控手段,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共同配置资源,防止产能过剩,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相互协调,综合以上体制机制让市场经济向多层次的高质量水平发展。

(三)构建现代化的农业治理体系,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两会”中提出,要稳推乡村振兴战略,夯实乡村治理根基。对于农村的治理工作,首先要遵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全过程的原则,把基层党组织深化到农村经济发展当中去,组织指导农民参与到乡村振兴的政策和项目中来,把握对农村经济的主导权。其次,健全农业的三大体系,用现代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和产业化水平。再次,着手组织重建乡村的文化建设,通过增强农户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促进农村农业、养殖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拓展农村产业的合作领域,加强农村的集體发展能力,明确指定产权机制,使乡村具有真正的自我发展能力。

(四)加强制造业的治理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推动制造业的发展是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项治理任务,需要综合施策,一要毫不动摇地走制造强国之路,打破产业界限,将制造业和服务业有机的结合,建立产业融合的治理机制,同时推动服务业的现代化发展。二要制定实施相关淘汰机制,加快“僵尸企业”的退出速度,合理处置企业退出遗留问题。三是根据现代化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特征,组织联合高校、政府以及研究机构参与研发工作,打造综合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多元产业技术的创新平台。四是打通创新链、产业链与资金链的通道,实现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五)实行区域治理新机制,处理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不协调问题

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构建新的调节机制,是有效应对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战略,是实现经济高质量治理的必要条件。必须先明确不同地区的统筹规划制度,确定区域发展的解决对象、管理部门、管理手段和监控机制。再从竞争秩序下手,在区域规划上划分多个层级标准,建立标准化的区域制度,利用法治制度,明确参与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在区域合作上消除阻碍区域形成整体竞争优势的因素,充分发挥区域现有资源与经济优势,实现区域框架内的有效资源整合,综合两种手段避免出现区域无序竞争的恶劣现象。因地制宜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针对一些产业薄弱、资源紧缺、发展落后、自身发展能力匮乏的区域进行对口支援政策和政府帮扶政策,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六)坚持经济开放创新政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内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使得国内的经济运转压力不断增加,外企的外贸也不断转型升级,在此情形下迫切需要我国强化开放创新的发展理念,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在保证我国货物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平衡好我国的“出口”和“进口”的结构性问题,以“一带一路”开放的经济战略为重点,保持我国第一出口大国的经济地位,加强我国的外贸经营的贸易地位。第二、继续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范围,出台相关外贸政策,实现外贸经济的稳步增长。第三,提高中国贸易竞争力。在巩固我国的传统竞争优势的前提下,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大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的鼓励政策,保证我国实体经济的做大、做强、做优。第四、时刻做好调研工作,具有危机意识,防范外向型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加快促进外向型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经济的全方位发展。

(七)加强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治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就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作出的重要论断,充分表明了国家在经济高质量的治理中对生态保护的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模式具有高投入、高增长、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特点,能源消耗过量、生态环境恶化违背了绿色发展理念,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此我们应该探索出几条治理生态环境,从而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首先,可以从对产业改革的引领上着手,建立绿色环保的经济体系,完善国家对绿色生产的法治体系和激励政策,加快产业向低碳发展转型,壮大我国节能环保的企业阵容。其次,加强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理念和建立完善生态网络监测的技术手段,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再次,要关注我国部分地区的生态短板,关注西北地区的沙漠化问题和东南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贯彻到整个中国的环境治理体系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展更多的发展空间。最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宣传教育方面人手,对破坏生态环境的不法分子予以相应的处罚,以防范环境破坏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效率。

猜你喜欢
治理现代化治理高质量
对“高质量发展”的四个追问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语言习惯与民族地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