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力培育引进总部经济,是武汉市长周先旺同志在2020年1月政府工作报告会议上提出的重点工作任务,是增强武汉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推动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加快朝国家中心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迈进的必然要求。基于调研,本文对江岸区总部经济发展情况进行SWOT分析,梳理江岸区总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坚持科学推进、优化体制机构、明确发展思路、强化产业定位、打造精品楼宇、促进集群发展等发展建议,着力推进江岸区总部经济加快发展,把江岸区打造成武汉市总部经济聚集示范区。
关键词:总部经济;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26-0106-03
一、总部经济概念
总部经济(Headquarters Economy),是随着商务园区、中心商务区(CBD)的发展从而被发现的一种资源最优配置的多方合作共赢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某区域由于特有的优势资源,创造有利的条件,吸引国内外经济实体的总部集群布局,形成不同区域分工协作、资源优化配置、产业集群发展,并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企业总部集中了企业价值链中研发、营销、资本运作、战略管理等高度密集的知识性劳动,人才、资本、技术、信息资源等资源要素,在总部商用办公楼产生强大的聚集和辐射效应,形成了不同产业之间的经济链条,带动各类服务业发展,对中心城市产生重要影响。总部经济模式在不同城市、区域、产业、功能、规模并不相同,存在全球总部、地区总部、国内总部,以及行政总部、营销总部、研发总部等层次。
二、总部经济受到追捧的原因
1.总部经济是信息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
网络及通信技术的普及,大大降低了企业进行内部信息的传递成本,为企业管理研发机构、销售中心等总部与生产加工制造基地实现空间分离创造了条件,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优势作出最优的生产销售战略决策。对企业而言,总部模式是利用区域比较优势、寻求经营成本最小化的组织结构;对总部入驻地而言,使得密集的战略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提高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对生产加工基地而言,制造资源被充分利用,实现企业、总部入驻地、生产加工地“三方”合作共赢。企业总部经济的产生客观上是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而采取的自发行为,“总部-制造基地”甚至“总部-二总部-制造基地”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2.总部经济是区域经济重构的动力
企业总部向人才、信息、技术等战略资源较为密集的发达地区聚集,生产加工制造基地则向制造资源密集、综合成本较低的地方集中,通过专业化分工有效整合各类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统筹协调发展。能布局总部经济模式的企业一般实力较为雄厚,其总部作为控制中心所创造的价值通常会超过一般性企业。在总部经济模式下,某一区域吸引了总部经济资源,聚集的资源又会吸引更多的与其有紧密业务关联的资源参与,从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企业总部通常是组织价值链分工中执行战略控制、研发、营销、资本运作等功能,对知识型服务产业具有旺盛的需求,为其提供了巨大的拓展空间。总部经济能够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
3.总部经济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体现
纵观总部集聚的城市,北京、香港、上海都是国际化大都市,这些地区的总部凭借当地资源优势,占据国际经济活动的主动权,同时也为整个城市在国际经济大舞台塑造了良好的形象。企业总部在某一城市布局,为该城市带来了一种新的经济成分,一种新的企业组织结构,更带来了一种新的观点理念。企业设立总部经济主要是为了吸引人才、融通资金、引进技術、搜集信息等,企业会根据不同城市的基础条件和比较优势选择总部所在区域。因此,一个城市总部经济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三、吸引总部经济的关键因素
通过和传统制造聚集区对比,我们认为,吸引总部经济的关键因素在于核心功能区的基础性、政策措施的引导性和服务环境的保障性。
1.核心功能区的基础性
总部经济是企业空间布局的一种形式,在决定总部落户城市时,总部企业首要考虑的是该地区的区位条件和资源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产生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信息流、人才流、现代物流、资金流等要素资源不断聚集。总部经济就是规模经济、聚集经济,尽管要素集群并不就是总部经济,但是要素聚集为发展总部经济奠定了基础条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居环境,建立便捷的交通系统,夯实城市产业基础,加快总部聚集区的建设,塑造城市品牌,对总部企业选址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2.政策措施的引导性
完善的总部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不但能吸引总部企业入驻,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针对性,也能充分调动总部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为企业自由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充分的制度保证,对总部经济发展发挥引导和助推作用。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和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加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总部经济扶持力度,对于总部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3.服务环境的保障性
总部企业的发展总部经济对区域软、硬环境要求较高。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教育优势,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良好的社会秩序、健全的法律法规,相对优越的服务环境才有可能形成总部经济。从城市的市场环境、信用体系建设、文明教育等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围绕总部服务的专专业化服务支撑体系,能为吸引总部经济增添不少砝码。
四、江岸区发展总部经济的SWOT分析
1.江岸区发展总部经济的优势(S)
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江岸区位于长江北岸、武汉市东北部,区域面积70.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万人,下辖16个街道1个管委会,150个社区居委会,是武汉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江岸区优势明显的交通区位、资源丰富的历史人文特色、生态独特的滨江绿色区、日益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不断优化的政务环境、发展迅猛的产业体系,为发展总部经济奠定了基础条件。
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江岸经济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金融保险、高端商务商贸、文化创意、创新科技、生态环保、生命健康和休闲旅游等重点产业,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新兴产业为引领的迭代产业体系。在武汉天地集中了国际商务产业,在建设大道集中了金融产业,在汉口历史文化风貌区集中了文创产业,在长江左岸集中了创意设计产业,在汉口滨江商务区以国际总部聚集为主。
2.江岸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弱势(W)
对总部经济存在模糊的认识。有的企业对江岸区总部企业如何界定,怎么发展总部经济以及相关政策方面缺乏深入了解,并不清楚运用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做大做强企业。有的企业虽然开设了子公司,但是在做企业空间布局时,往往还是根据以往习惯单纯设置企业组织构架,并没有意识到企业资源可在不同区域实现最优配置,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在对总部经济的招揽工作中,重点关注招大引强,忽略了配套产业的招商,导致未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特别是对于引进总部型企业(项目)的上中下游及关联企业的招商力度不够,影响了产业的延伸和发展。
精品楼宇稀缺。总部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企业的集聚和运行需要物质载体,即商用办公楼宇。虽然近几年江岸区加快城市建设的步伐,建设了一批“城市综合体”,但江岸区楼宇单体较多,现有总部企业散落在全区大大小小的楼宇里,集聚度不高,规模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有的楼宇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或规划不够超前,停车位设置不足,对总部企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有的楼宇配套产业链延伸发展不足,资源要素集聚受到一定影响,导致未能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江岸区发展总部经济的机遇(O)
国家政策带来的机遇。武汉市出台了多项政策吸引大型跨国公司特别是尚未入驻武汉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同时鼓励和引导已经入驻武汉的跨国公司扩大投资,设立研发中心和科研机构。武汉将大力培育引进总部机构,建设一批总部经济示范产业园,培育引进各类500强企业总部和“第二总部”。
市场发展带来的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资本、人员、资源等企業之间、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越来越多的设立专门的区域总部,以求占据更大的资源市场,江岸区借助其优势不仅吸引各种企业的进驻,也吸引更多的丰富资源聚集,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江岸区产业发展。
4.江岸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威胁(T)
总部经济竞争加剧。自总部经济理论的提出后,各中心城市纷纷提出吸引企业总部入驻,发展总部经济的战略,优惠政策层数不穷,各地对总部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在一定范围内,市场条件下不同利益主体对总部资源的争夺是有益的,但是从整个宏观层面来看,过分的竞争,容易造成一定的浪费,难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商务成本不断升高。江岸区写字楼、商业用房和其他非住宅租售费用不断上涨,推动了商务成本的不断提高,给总部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商务设施配套完善提升遭遇瓶颈,基础设施老化问题较为严重,市政功能老化,投资成本较高。
5.小结
研究和挖掘总部经济与当地特定条件的结合,是发展总部经济的关键所在。通过以上SWOT分析,江岸区发展总部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总部功能区建设有序推进。但我们也要注意,江岸区总部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因此,江岸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进一步理清思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寻找对应措施弥补一些不足,寻找自己的模式和路径,抓住外部机会来发展辖区总部经济,也就是综合运用优势-机会(SO)和劣势-机会(WO)战略,不断培育和发展总部经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增强城市聚集力和辐射力。
五、促进江岸区总部经济发展的建议
1.坚持科学推进,优化体制机构
发展总部经济要完善政策体系。一是要从体制上、政策上改革创新,打破以往的 “政策争夺型”发展策略,充分发挥 “差异化政策优惠+市场吸引型” 发展策略。根据总部企业发展状况,参考其他地区先进经验政策,不断调整完善江岸区总部经济发展的扶持政策,围绕协调服务、规划建设、招商工作、载体建设、环境改造和重大活动等关键环节,制定出针对本地产业特征的差异化政策措施,凸显地区优势。二是明确总部机构认定标准,建立健全总部经济数据库,对总部企业实行档案化管理,在把握总部企业发展规律基础上,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方法,科学确定不同产业类别各项指标权重,构建总部企业的评价体系。寻找能够与江岸区产业发展共命运的总部企业,实施总部企业招引专项行动,提升政策设计的敏感度,针对不同类型的总部企业分类精准施策。三是优化总部经济空间布局,加大规划引导、资源倾斜、主体培育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加快建设总部经济各种载体,把江岸区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经济实力和效益,系统推进总部经济生态圈建设,充分发挥政策的扶持引导作用,做好领先一步的产业规划、科学合理的区块规划、清晰明朗的招商规划,确保招商更具战略、更加精准、更有力度,加速商务经济向高端、高效、高产值跃升。
2.明确发展思路,强化产业定位
发挥本区优势,强化产业研究和形势研判,准确把握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市场状况和重点企业生产布局,与兄弟城区错位发展,打造特色总部经济聚集区。一是支持发展现有总部企业。落实各项配套扶持政策,加强对江岸区现有总部企业的服务,鼓励企业立足江岸,加大投入,通过资本运营、并购重组、增资扩产等方式做大做强。同时,依托已落户企业引进其核心配套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关联企业来江岸投资,开展以商招商、强链补链招商和配套招商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二是大力培育本土总部企业。鼓励本土优势企业通过关联企业内部产权重整和外部兼并扩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总部形态。要从江岸区现有重点企业中梳理出一批准总部企业,通过实施大企业培育计划,引导区内企业走“生产基地在外、企业总部在内”的发展路线,将准总部企业培育成真正的总部企业。对具备分离条件的工业企业,可以指导其实行服务业分离,做大做强其最具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务,逐步培育成为以管理、研发、营销为主的总部企业。若营销企业可以发展连锁经营的,要将其销售门店的单一管理逐步升级为品牌建设、人才管理、财务中心管理,引导其成为连锁经营企业总部。三是积极引进外部总部企业。充分发挥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将重心瞄准跨国公司、大型国企、优势民企,积极引进区域性、职能型总部。引进总部企业中,不仅要紧盯目标企业,重点引进总部经济表现为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企100强,国际性、全国性和区域性的企业总部,以及企业的管理、研发、制造中心等职能性总部,更重要的是要坚持总部集聚和产业发展相结合,突出重点产业的核心地位,发挥区位优势和服务功能,积极发展产业集群总部聚集区。
3.打造精品楼宇,促进集群发展
随着政策空间的日益缩小,未来总部经济楼宇之间的竞争将演变成管理、服务、文化等“软实力”的竞争。一是注重品质,盘活整合一批闲置楼宇。以核心老旧楼宇提升改造和新存量楼宇产业导入为工作重点,引导总部企业进驻现有楼宇,盘活存量资源,对空置楼宇进行充实提升、业态调整、功能置换和定向招商,减少楼宇空置面积,提升空间资源的利用水平,提升楼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二是共投共建,新增建设一批优质楼宇。鼓励总部企业建设总部楼宇,严把商务楼宇建设标准,强化营销打造江岸精品楼宇,聚合各方资源共建共投共享,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聚焦重点,精准发力,切实打造一批功能品质高端化、形象品牌国际化的总部经济发展集聚区。三是注重配套,加快打造总部经济集聚区。积极探索服务总部经济发展的新招,以创新支撑、商务配套为基础,从特色性、主题性、参与性出发,打造拥有鲜明特色的精品楼宇。实施“白领午餐”工程,引进一批特色楼宇餐饮;开设“白领学堂”,满足白领继续充电需求;开设“白领驿家”,举办楼宇邻里节活动,满足白领交友需求;增设区域停车场,满足楼宇白领出行需求,打造成集总部办公、商务休闲、时尚文娱、交通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参考文献:
[1]张新伟,陈建成,田新豹.总部经济形成机制的探讨[J].中国科技论坛,2006,(06),91~94.
[2]王林杰.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四城市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比较[J].特区经济,2020,(07):18~21.[3]万容.论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J].社会科学辑刊,2013,(01):113~116.
作者简介:
王莎,供职于武汉市江岸区商务局,中级会计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