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京娴
摘 要:装置艺术是科技与空间相互融合的一种艺术,是人类思维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装置艺术不仅能为公众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更能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装置艺术的表达形式较为自由,不受规则、材料、功能等制约。可以把城市公共环境类比成一面镜子,折射出城市的发展格局和建造水平,公共环境是构成城市视觉系统的关键一环,其起着装扮城市、规划城市的重要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装置艺术的概念,接着介绍了装置艺术的作用,最后提出了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加深装置艺术与城市公共环境的融合程度,进而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为城市魅力的提升添砖加瓦。
关键词: 装置艺术; 城市公共环境;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1-0115-03
如今人们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相比传统的艺术作品,具有创新性和互动性的装置艺术更受民众青睐。装置艺术能完全契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增添城市的美感和魅力,让城市焕然一新,更具特色。装置艺术的应用能够提升民众对城市的好感,让城市内的居民生出自豪感,进而为城市的建设规划积极地建言献策。为了与城市公共环境相协调,装置艺术的建设和应用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强调装置艺术的亲切感和协调性,发挥装置艺术的情感交流作用,加强城市和民众的沟通交流,进而让民众热爱自己的城市,乐于为自己的城市无私奉献。
一、装置艺术的概述
装置艺术是一门综合了科学技术与民俗文化的系统艺术,其具有时代性和动态性,在建造装置艺术时,艺术家往往会把当代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融入其中,赋予装置艺术时代气息和当代烙印。装置艺术在诞生早期被人们视为一种环境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目前装置艺术已经作为一种风格鲜明、独具特色的艺术被人们所认识。装置艺术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美感,赋予城市时代气息和人文精神。具体分析装置艺术可以发现,装置艺术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装置艺术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是指装置艺术可以满足大部分民众的审美情趣,符合大部分民众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具有让广大民众从被动接受美到主动寻求美、发现美的艺术感染力;第二,装置艺术可以活跃民众的思维,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使其产生联想,想象装置艺术背后的多样性和变幻性,让他们从不同的思维角度来领略装置艺术的设计、情感和寓意。
二、装置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原因
(一)传统观念的转变
城市雕塑在城市公共环境中常被视为艺术的一种静态展示,这是大多数人对于雕塑的共识,这使得雕塑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与公众形成了鉴赏与被鉴赏的联系。因此,在科学与视觉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设计者结合先进的科技与观念,给雕塑注入新的生命,即装置艺术。装置艺术填补了传统雕塑艺术缺乏感情交流的缺陷,实现了与公众形成互动关系的创举。设计师不仅可以在科技产品中加入艺术创作,同时也可以在装置艺术中加入各种新奇的技术,给雕塑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飞速更迭,必然也带动了艺术方式的多样化。首先是影视设备、灯光效果、录音媒介等,开始被融入装置艺术作品里;其次,AI技术、生物科学等尖端科技更加丰富了装置艺术品与公众互动的可能性;最后因为各种技术的操作工具越来越趋向人性化,更加简洁,这也使得设计师拥有更广阔的设计空间和更快的效率,推动了艺术作品从室内走向室外的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当今各项科技的诞生速度是前所未有的,这不仅考验着装置艺术设计者推陈出新的能力和适应能力,更是考验在机会众多的大环境下,艺术设计者能否保持对艺术本质的坚持。
(三)大众审美的提高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类天生有着追求美丽事物的本能。在科技更迭的今天,人们对“美”的定义自然也更加的多样。例如,人们过去没有手机的时候,就不会追求手机的设计;没有汽车的时代自然也不会有“靓车”这一说法。因此,在艺术创作中也是如此,设计师必须在科技中加入传统与经典的审美定律,将这二者相结合,创造出更加符合当今审美品味的艺术作品;同时,社会结构也对人们的审美产生了影响,公众似乎更加趋向主观认识,而作为公共代表甚至是城市代表的装置艺术,它承载了挖掘公众审美标准和保留传统经典艺术形式的重任,从某种意义上更是代表着公众的审美水平。
(四)人文精神的诉求
人类的人文精神综合体现在人们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和向往。在人们生活幸福、尊严得到重视、自由得到提倡、真理得以倡导时,人们在艺术中就会寻求对人类的终极关怀,装置艺术则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非常独到的角色。许多艺术家通过设计形式各异的装置艺术,展现出内涵不同的人文主题,表达对和平、人类、环境等主题的思考。同时,设计师与艺术家更应该细心客观地分析公众情感层面的需求以及心理上的感受,这样装置艺术就能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总之,艺术家要以人文的起点出发,以顺应时代的方式,表达时代中人们需要的更高层级的精神诉求。
三、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作用
(一)裝置艺术能实现与受众的情感交流
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和其它产品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有着很明显的区别,即装置艺术能够增加受众间的沟通交流,而其它产品只具有装饰功能,这些产品主要指雕塑类产品。雕塑类产品只能单向地让受众获得情感体验,因此,其虽然是常见的艺术产品,但仍有改进的空间。装置艺术却能够实现与受众的双向互动,装置艺术融入了科学技术,其能够随着大众审美的变化而变动,所以其能够迎合大众的审美情趣,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给广大欣赏者带来双向的体验形式。
(二)装置艺术满足了人们丰富的审美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的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但是精神生活却越来越匮乏,其中有部分原因是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独特,要求越来越高。在审美方面,相比传统的艺术品,当代人们更青睐于具有创新精神且个性鲜明的艺术品,而装置艺术恰恰是具有时代气息、具有创新特点的个性艺术品。其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成为部分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追求,培养大众的审美情趣。
(三)合理应用装置艺术能够提升城市形象
装置艺术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和城市公共环境的发展需要而出现的,装置艺术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城市的艺术美学和文化特征以及科技水平。各式的装置艺术也是展现城市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装置艺术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升格局,还能成为构建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进而维护城市秩序。装置艺术的存在,能让看起来杂乱无序的城市构造变得错落有致或整齐统一,更具协调美感。总之,合理应用装置艺术能够提升城市形象。
四、装置艺术的应用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装置艺术设计理念
装置艺术的主体是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因此,装置艺术的设计必须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社会瞬息万变,人们对艺术的需求虽然较为稳定,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装置艺术的设计师们,不能只考虑自己的艺术想法,闭门造车,而要走出工作室,与人们充分交流,了解当前人们的审美偏好和艺术需求。具体而言,装置艺术设计可以分门别类地针对特定人群进行设计,例如,针对儿童设计偏动漫的、多彩的艺术作品。
(二)装置艺术的应用要与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相协调城市发展建设规划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城市公共环境建设,城市公共环境建设不能率性而为,而是要以发展现状为依据,结合风俗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建设公共环境不仅能够提升人们对城市的满意度,还能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居民对自己的城市感到自豪,发自内心的热爱,提升城市的人文属性。应用装置艺术时要注意遵循其内在规律。城市公共环境的建设要依托城市环境建设规划来进行,将规划当作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指导文件和重要依据,城市规划决定了城市公共环境发展和努力的方向。因此,首先要把城市建设规划作为工作重心,做好规划工作的重要前提是进行市场调研,调研要围绕城市功能环境的功能位置、民众精神需求来展开,要遵循提升城市综合形象与加强民众情感交流的理念;其次,装置艺术的设计和构造,要充分融入城市的文化元素,使得该装置艺术能够成为展示城市独特文化的窗口,成为人与文化沟通的桥梁;再次,在设计装置艺术的过程中,一定要持续关注社会热点,依托政府的指导性文件来设计,防止现实设计和理论指导出现偏差,使得城市文化背离了既定的设计的情况出现;最后,装置艺术作品在完工以后,相关人员要积极听取城市居民的评价和意见,将这些意见进行梳理整合以后,选出有价值的意见作为后续项目设计的参考依据。
(三)装置艺术要结合当地优秀文化资源
装置艺术从最初的构想到具体设计、制造都应该把当地的优秀文化渗透到每一个环节,进而构造出能够弘扬城市文化的公共环境,为城市的形象注入文化内涵。我国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而在文化的传承之中,每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拥有不同的城市文化。在设计装置艺术时,相关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本城市的历史,从中挖掘出设计元素,获得设计灵感,给装置艺术烙上特有的文化烙印。因此,需要有关人员尽可能地多学习相关历史,通过实地走访或者调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风习俗;或者可以从本城的历史文化人物、英雄人物,甚至自然风光入手,汲取其中能够代表本城的因素。适当融入城市文化,不仅可以为装置艺术赋予独特的色彩,更能提升其对受众灵魂的感染力,尤其是对远离家乡的游子而言,这种装置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乡愁。
五、小 结
优秀的装置艺术不仅能为公众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更能满足公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众对城市的认同感。设计装置艺术的相关人员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元素,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使装置艺术与公共环境相协调的同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宋阳.装置艺术融入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10):83.
[2]张天佐.现城市装置艺术发展的趋势[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5):77-78.
[3]王梓成,郝健.探析裝置艺术下的景观意象[J].美术教育研究,2014(7):79.
[4]胡玉多,李昌菊.装置艺术对城市景观的塑造[J].艺术教育,2013(3):169.
[5]庞彦.浅谈中国装置艺术与环境保护[J].大众文艺,2010(21):198-199.
[6]唐东堰.论沈从文的思维特质及其对创作与思想的影响[J].中国文学研究,2016(1):94-97.
[7]凤凰空间·华南编辑部.景观装置艺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
[8]孙川.装置艺术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4.
[责任编辑:武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