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珍
【摘 要】数学是比较抽象的课程,而数学的教学模式又比较固定,教师容易在授课的过程中将一些数学结论直接告诉给学生,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学生不断积累数学问题,产生数学基础不牢,无法灵活地进行学习和应用的问题。对此,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知识形成过程的培养,注意数学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关键词】数学教学;知识形成过程;应用过程;教学方式
数学是学生长期学习的基本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同时,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数学基础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显而易见的帮助。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出于种种原因忽视了对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培养,而直接教授学生相关的数学结论,导致学生的学习呈现出刻板化的趋势,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给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精进埋下了隐患。本文将对如何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和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希望能对相关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注意公式推导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大量的公式给学生提供了多样的简便算法,使学生在数字运算上能做到快速高效。而要想应用简便的公式,学生需要具备跳跃性和创新性的思维,以便在问题中找到规律和方向。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跳跃性,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放式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等差数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计算从1加算到100,让学生将长串的数字罗列起来,并询问学生是否能发现其中的规律,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规律总结。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其他的等差数列,引导学生进行规律总结,帮助学生逐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使其对等差公式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在教学过程中细化数学概念建立的过程
在传统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只是将结果告诉给学生。学生虽然能获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但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依旧会茫然无措。这归根到底是教学方式太简单直接,导致学生无法充分了解一些数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数学概念的建立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同时能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数学概念的细化教学。例如,在圆的概念建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生活中的圆形事物,自己如何画一个标准的圆,人们是如何确立圆的面积和大小等,通过一些问题,促进学生对圆的探索。数学课本中对圆的定义是比较抽象的,对此,教师可以将圆和正方形进行比较,分析如何计算得出圆的面积等,最后在不同的面积计算公式中,逐步建立学生对圆形的概念,使学生对圆形保持更加深刻的认识[1]。
三、通过推导,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公式的认知
在数学教学中,公式推导对理解相关的公式十分有效。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对推导公式的过程进行详解,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公式的含义。例如,在推导如何计算等边多变形内角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三角形的内角和入手,分析随着边长的增加,等边多变形的内角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总结和归纳,最终使学生自然地接受内角和计算公式的结论,减少生硬化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多推理、多思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反应,避免被个别学生带偏教学的节奏,导致其他学生无法充分适应课堂速度,出现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的现象。
四、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及解题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抽象思维的特点就在其跳跃性和创新性。教师的教学虽然给学生提供了连贯的思维方式,但学生的学习可能只是记忆的结果,在实际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茫然失措的情况。对此,教师就必须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在实际动手的情况下解决实际问题,减少学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给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演算完数学公式的推导后,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练习推导,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推导对数学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在讲解数学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先给予学生足够的提示,然后要求学生进行自主答题,使学生对数学题目和解题思路有更深刻的认识,丰富学生的解题思考方式,增强其解题信心和解题兴趣。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能图“省事”,直接告诉學生答案,而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2]。
五、加强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加强数学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导入新知识的时候可以选用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情境作为题材,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一问题将自己代入情境之中,让学生不再觉得数学问题抽象难懂,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种联系实际、代入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在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知识只是应付考试的固有思维,而学校和教师必须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此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使数学学习不再抽象。
(一)开展多样的活动
教师要通过开设多样的数学学习活动,给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探索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上交各自的实践结果,教师再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评定和考核,指出其中的问题,并且对学生表现良好的部分给予鼓励,以此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自己思考、总结、应用数学知识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在安排学习任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不同学生之间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是各有差异的,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提升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信心,优化数学教学的质量。
(三)趣味性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数学游戏的方法提升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学生引入数学教学的情境中,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奥妙之处,使数学学习不再枯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结语
数学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考验着教师的耐心、智慧和学生的兴趣、信心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培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摒弃机械化刻板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学习和掌握,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永春.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研究[J].中学数学,2019(2).
[2]王冬元.浅谈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J].好家长,20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