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凤
摘要:社区治理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的突发事件中,社区是防控的基础环节和前线“战场”,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基础的防线和坚强堡垒。目前防控形势向好,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基本恢复。但随着温度转冷进入冬季,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守严守牢社区防控阵地尤为重要。该文以这次突发公共事件为契机,结合丰南实际,从群众关注的重点、难点、痛点着手,总结出社区治理中暴露出来的党建基础不牢,协同防控力量不足,社区信息化程度偏低,社区干部队伍薄弱等问题,对今后事件常态化下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引领作用,扩大党组织在城区新兴领域的覆盖面,实现社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的目标,摸索出了一些新经验,提出了新见解。
关键词:党建引领;常态化;社区治理
今年年初,丰南区区委动员各社区带动群众迅速投入特殊时期防控阻击战,采取联防联控措施,有效切断了病毒扩散蔓延渠道,为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交上了一张关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状的真实答卷,并形成了很多社区治理的体制机制和经验做法,值得总结。
一、丰南区社区治理在特殊时期防控中的成效
党建引领,激活社区治理活力。回顾这次突发事件:丰南区直共建单位共抽调401名党员干部进驻社区,赶赴街居防控一线,全身心投入到检查点值守、摸排以及防控知识宣传等具体工作,街道各社区党(总)支部共有68名退休党员向党(总)支部递交了请战书。同时又给予各社区自主空间——调度自己的人员,不同的小区有不同的治理策略和手段。比如:社区联合物业公司对小区公共部位进行杀菌消毒处理,在小区进出口处设置体温检测点,畅通联络机制,一旦发现特殊情况可做到立时汇报,及时处理。这是一种特色社区治理机制 ——“精细化+差异化”的治理机制的体现。
形成了以抗疫为主线的“全民参与”社区治理机制。突发事件期间,各小区各种物资源源不断、秩序安定有序,24家区直共建单位进驻社区,与丰南区胥各庄街道21个社区居委会携手做好防控工作。这是在防控大旗下集结形成的“全社会”社区治理机制。例如,一是对小区实行闭合式管理。通过制作两张证,管好两扇门,拧紧“安全阀”、筑牢“防护墙”。推出“居民通行证”和“防控夜间通行证”, 无物业管理小区由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居民代表负责值守,有物业管理小区由保安和社区工作人员联合设卡,全面实施“从严从紧、凭证出入”,切实从源头上减少出行人数和次数,实行“全封闭”管理。二是全面消杀,全民参与。205名街居党员参与到排查、巡逻、消杀、检查点值守等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居民服从统一安排以自觉居家方式“把病毒困死”;机关抽调人员、社区工作者、物业管理保安、志愿者挨家挨户摸排统计严防死守;警察、消防人员、环卫工人、保障水电气路通畅等各种工人硬核保障社区秩序;农民生产的蔬菜肉蛋保障社区供给等一系列的服务队伍带着党的温暖,穿过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联防联控的社区治理机制如静脉血管连接社会,形成了以防控为主线的“全民参与”社区治理机制。
形成了以社区“微服务”为特色的群防群控主战场。防控助推社区完善和创新“微服务”方式,党组织协调各方共同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比如,新兴社区组织群众,通过微信群等方式为居民团购蔬菜和日用品,同时,社区积极联系各超市等生活物资供应商,采取“套餐+配送”等方式为小区居民提供蔬菜、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着力减少居民出入,做到人员流动可管可控,最大限度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湖岸龙城小区由社区工作者和“双报到”党员帮助孤寡老人、对在家隔离人员始终保持密切关注,一日三次询问体温及健康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此外,此次事件催生小区管理流程创新,比如,唐人街一号小区设计临时物资自提点,将物资移入小区公共通风区域分开设点,避免人群聚集,方便小区业主。社区各种“微服务”群防群控既取得了防控疫情的显著效果,又赢得了社会认同。
二、防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病毒在国内早期以及后期境外的急速传播,给我国执政党执政能力和水平带来考验,也是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是否完善有效的一次考核。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管理能力和治理成效的水平也在此次疫情中得以显现,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突出问题。
(一)社区党建基础不牢
社区自治理念缺乏,同基层治理发展存有差距:此次突发事件,表现出社区在落实防治管理制度的进程中出现的最大突出问题就是缺乏自治理念。社区居委会作为城市社区的日常管理组织,在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暴露出了缺乏自治意识,缺少自治经验的治理短板。面对突发状况,大部分社区居委会靠着上级的指示意图,弱化了居民主体地位,以至于无法在应对突发事件中自主有效的展开工作,最终导致居民的行政化思维僵化,上级政府的日常工作更加繁重。这不仅影响居民自治理念的培养形成,同时也妨碍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引导,不利于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
组织覆盖率仍然不高。新兴领域党建"真空区"依然存在,组织覆盖基础不牢导致党的工作覆盖面低。
党建与防控工作融合深度不够。没有把不同系统的党组织和不同组织关系的党员、群众有效组织起来,在此次事件中没有形成合力,不能实现党建和防控工作的同频共振。在职党员“双报到”落实效果不理想,部分党员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防控服务,部分只报道不参与实际服务,甚至有个别党员从未报道。
(二)协同防控力量不足
社区治理主体单一化,统领作用弱。当前社区主要是社区党委和居委会履行治理职责,因他们都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虽有一些行政職权,却并非行政执法的主体,职责缺乏明确的规定,不能完全整合辖区内各类资源,社区往往无法调动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另外,各个社区所拥有的资源也有不同。
社区居民参与度低。受人员、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社区群众工作的形式和内容不能有效满足群众需求,在此次防控时期部分居民社区意识淡化问题集中凸显出来,如对社区难以有认同感、归属感,既不关心公共事务,也不参与社区活动,突发事件转入常态化后,有些居民更是产生了逆反情绪,破坏围挡、驾车闯卡、辱骂工作人员等现象频发。例如,据丰南某社区反映,有居民不遵守防控规定,与好心劝阻的社区工作者发生肢体冲突,导致其伤残。随着社区群防群治、联防联控的深入推进,此次防控常态化需要居民更加积极参与社区共建。
社会组织发展慢。目前城市社区拥有社会组织少,差距大。不能满足常态化防控和社区治理需要。
(三)社区信息化程度偏低
受思维观念局限影响,一些社区工作者仍然采取"纸上防控"、"表格防控"、"开会防控"等传统方式,不善于利用已有的信息化手段——社区APP等大数据科技手段开展工作,防控工作效率低下、准确性差。
(四)社区干部队伍薄弱
社区工作者队伍构成"年龄偏大、女性偏多、学历偏低",人员数量不足等特点明显,普遍缺乏此次防控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突经验;任务繁重、薪酬偏低、发展空间有限,连续超负荷工作,压力巨大导致人才流失严重。特别是此次防控常态化形势下,面对各项工作日益精细化的要求,社区工作人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社区治理和服务要求。
三、对策及建议
(一)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
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提升基层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地位。突发事件后期,社区治理应高度重视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多措并举抓防控、抓保障、抓平台、抓引领,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通过发展社会组织来扶助业主组织的成长,确保社区治理有抓手,从根本上来解决社区管理问题。
扩大基层党组织辐射范围。突发事件中,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始终战斗在第一线,为人民健康安全保驾护航。随着事件的常态化,社区工作的持续性特征更需要以群众路线作为防控长效机制。基层党组织应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在关键时刻不惧风险,当先锋、作表率,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把基层党组织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和群众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凝聚全社会抗击突发事件的治理合力。
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导作用,推进社区共同体建设。社区治理需要社区、辖区单位、非盈利组织等多方参与,重点发挥党建优势,推动区域化党建,搭建街道、基层党组织、社区、社区社会组织四级联动基层党建共同体。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各类资源下沉一线前沿,对症下药、精准施策;加强政府与基层多方监督和管理力度,提升居民委员会地位,协调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关系,提高居民素质和参与度,把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增强人民幸福感和满足感。
(二)完善协同防控格局
理顺治理主体权责关系。强化依法治理,用合法的方式授予社区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必要权限,,明确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加强街道、社区、物业三驾马车的作用。例如,突发事件状态下,可以允许社区征用物业公司财物来救灾,平时定期对物业公司人员进行风险培训;赋予社区某些权利,如出面搭建社区医院与三甲医院的远程服务桥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家庭医生"的服务体系,并利用此次特殊时期形成的多类社区共同体,加强公众参与和友善共治,鼓励志愿者参与。
调动居民积极性,主动参与自治。为了有效应对突发事件,胥各庄街道在全区率先行动,出台意见,以社区最小网格单位为基础,推选一名具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居民担任楼栋长(或核心志愿者),组织和发动群众成立居民互助组织,着力形成街道—社区—楼栋长(或核心志愿者)—志愿者队伍—全体居民参与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金字塔型架构体系。
(三)推进治理手段现代化
依托信息化手段减负。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和任务,加大对社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特别要加大对数据模块的采集,依托现代信息化手段为社区减负。例如:丰南区各社区,以"智慧党建"信息平台为载体,对排查出来的武汉返唐人员进行信息上网,每日通过"党群速递"模块更新监测信息、发布防控信息,做到防控信息宣传全覆盖,人员健康状况和思想动态适时掌握。
使信息化手段达到双重效果。社区工作者要具有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意识和能力,能够运用微信群、小程序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工具,对社区内与事件相关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管理,达到"人防+技防"的双重效果。
(四)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选拔高素质队伍进社区。通过组织选任、公开招聘、机关挂职等多种选任渠道,选拔一些高校和具有基层社区经验的人才来扩充队伍,既能保持队伍活力又能解决人手紧缺问题;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到社区挂职的常态机制,对表现优秀者可提任街道担任领导职务,推动社区工作的专业化。
强化激励保障。提高社区工作者薪酬待遇,基于社区工作者女性居多的现状,采取带薪休假和生活困难补助等措施。拓宽社区治理资金筹措渠道,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政府层面应通过具体政策推动基层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将对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纳入地方政绩的考核中,鼓励基层社区工作者积极参与专业培训,提升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整合从国家到社区的管理路径,减少基层工作者为应对不同上级部门要完成重复的工作的情况。
此次突发事件中,丰南区所有城乡基层社区作为主战场,取得了重大成果,为今后加强和深化社区治理积累了经验,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应将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吴玉玲,夏静静.疫情防控视域下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N].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0(07)
[2]许馨文.疫情防控背景下社会治理制度的坚持和完善[N]时代人物 ,2020(01)
[3]杨艳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視角下的社区治理效能研究—以北京社区疫情防控为例[N].中国应急救援,2020(03)
[4]田毅鹏.理视域下城市社区抗击疫情体系构建[N].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