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均势思想及其现实启示研究

2020-12-07 10:55吴聪敏
时代人物 2020年25期
关键词:列宁

吴聪敏

摘  要: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认为世界在整体上形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和国际资本主义的均势局面,他指出苏俄所面对的均势局面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差异基础上的力量均衡,并呈现出暂时性与长期性相统一、稳定性与波动性相统一的特点。列宁进一步将这一思想“苏俄化”,使之成为当时苏俄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时至今日,虽然时移世易,但从苏俄当时的历史方位与我国当前的历史方位来看仍有很多的相似性,因此,列宁的均势思想对新时代中国的外交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列宁;均势思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均势”是社会制度差异基础上的力量均衡

在欧洲传统的均势理论中,均势是国际关系领域中常用的概念,它指的“不是一个静态不动的概念,它是国际体系与结构内部各种力量(即‘均势各方)互动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总体平衡状态”[1]10-11。这阐明在传统的观念中,均势是指各方在力量层面的均衡。列宁的均势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继承了欧洲传统的均势理论,但又跳出传统均势理论单指力量上均衡的局限,是基于社会制度差异上的力量上的均衡。

众所周知,俄国在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直到十月革命时期,俄国进入资本主义阶段已将近六十年,但仍然是资本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因此,从物质方面来说,苏维埃俄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是处于绝对劣势地位的,但在三年国内战争中,俄国还是取得了胜利,这是超出常规情况的,甚至列宁在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对外政策》中也提到,“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种奇怪的局面,这种不稳定的、难以理解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不容置疑的均势”[2]321,“我们现在面临着某种极不稳定但毕竟是确定无疑、不容置辩的均势” [2]325。从列宁的用词“不容置疑”、“确定无疑”、“不容置辩”中可以看出,苏维埃俄国与国际资本主义之间的均势是摆在眼前的既定事实,虽然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但确实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显然,造成这种以弱胜强局面的原因不是双方军事、经济实力相当的结果,但均衡的局面却是实实在在的摆在眼前。针对于此,列宁说道:“国际帝国主义虽然比苏维埃俄国强大的多,但无力扼杀它,反而不得不暂时承认它或半承认它,不得不和它订立通商条约。”[2]2明确地说明了苏俄与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实力差距悬殊,但还是取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承认”,这种承认就是以意识形态的差异为基础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承认。因此,可以说这种均势形势是苏维埃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上的平衡状态。

二、“均势”是苏维埃俄国面对的一种国际形势状态

苏维埃俄国建立以后,资本主义列国为了扼杀这个社会主义政权,对苏俄发动了侵略战争。经过三年的战斗,资本主义列国仍然没有战胜实力上丝毫不占优势的俄国。这场胜利充分表明,资本主义暂时并不能消灭社会主义。而且俄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得到了巩固与加强。苏维埃俄国与西方资本主义之间的均势状态更加微妙。列宁认识到此时的世界局势不得不提的就是“在资产阶级社会即整个国际资产阶级与苏维埃俄国之间的均势”。[2]38因此,这种均势是苏俄在国际上与资本主义形成的一种形式状态,并且呈现出波动性和稳定性相统一、暂时性和长期性相统一的特点。

首先,这种国际局势是波动的、暂时的。虽然苏俄与国际资本主义之间的均势局面成为了一种既定事实,但这并不是帝国主义国家所期望的结果。因此,列宁在《关于俄共策略报告》中强调,“由于国际资产阶级扼杀我们共和国的企图未能得逞,目前出现了一种均势,自然,这是一种极不稳定的均势”。 [2]39苏维埃政权依然处在帝国主义虎视眈眈的包围之中,所以,列宁在对均势的阐述中运用最多的形容词就是“不稳定的”。同时,苏俄也无法预料国际资产阶级何时会再次入侵苏俄,因此也无法预判这种均势的状态能维持多久。由此可见,此时苏俄所处的国际环境是波动的、暂时的。其次,这种国际局势是稳定的、长期的。虽然种种事实表明这种均势是波动的、暂时的,但我们也必须要承认在均势的局势下,苏维埃俄国和资本主义国家迎来了和平的局面,双方都摒弃了战争的武器,为世界营造了相对稳定的局势。

总起来说,虽然由于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悬殊的差距以及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侵略企图,这种均势的局势具有波动性和暂时性,但国际上和平稳定的环境和苏俄地位的上升,使这种均势的局势还呈现出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可以说,苏维埃俄国当时面临的均势的局势最终呈现出波动性和稳定性相统一、暂时性和长期性相统一的特点。

三、“均势”是苏维埃俄国对外政策的基点之一

列宁在认识到国际上新的均势局面以后,迅速根据新形势来调整国内国外政策。从政策层面来看,列宁均势思想的运用侧重在苏俄的对外政策上,成为苏俄对外政策的基点之一,利用与国际资本主义之间的均衡形势来尽快恢复和发展本国经济,以谋求自身的独立、增强社会主义的力量、促进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第一,利用资本主义列强之間的矛盾。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由此,列宁开始探索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规律,他发现出现了许多大企业联合的垄断组织,但“从自由竞争中生长起来的垄断并不消除自由竞争,而是凌驾于这种竞争之上,与之并存,因而产生许多特别尖锐特别剧烈的矛盾、摩擦和冲突” [3]400-401。从表面上看,垄断组织的出现增强了垄断组织内的协作、减少了市场不必要的竞争,但实际上,虽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都是敌视的态度,但资本主义经济争夺最大化剩余价值的本质决定了它们是各自为战的,故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也矛盾重重。因此,列宁在1918年《致斯·格·邵武勉》的书信中说:“目前只有帝国主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和斗争才能解救我们。” [4]147由此可见,列宁认识到俄国当前必须要调整外交政策,学会与资本主义打交道,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为俄国争得一席之地,发展俄国的经济。

第二,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的经济合作。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鼓舞了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但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发展并没有到达预想中的程度,特别是1919年秋天以后步入了低谷。社会革命并没有像列宁期望中那样“直线地进展”,因此,列宁指出俄国的发展暂时还不能依靠国际革命的支持。列宁遂将目光转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与资本主义国家搞外交,利用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其中之一就有“在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共存的时期,我们也愿意在合理的条件下给予承租权,作为俄国从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取得技术帮助的一种手段” [5]188。采取了用俄国丰富的原料来换取先进技术的策略。事实证明,根据《关于共和国的对内对外政策》中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晰看到,俄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合作策略的实行卓有成效。这表明积极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和平的经济合作,吸收资本主义先进的成果,能有效的让俄国利用好这个喘息之机迅速发展经济。

第三,保持战斗准备,提高警惕。正如列宁所言,苏维埃社会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之间的均势是极不稳定的,“国际资产阶级已经不能公开进行反对苏维埃俄国的战争,他们仍在等待时机,盼着有一天能重新发动这种战争。” [2]2并且部分国际资产阶级就已经按捺不住了,在苏联远东地区进行了新的侵略尝试,毫无疑问,这种试探性的动作之后还会继续。针对这种情况,列宁多次在党内强调“我们在思想上必须明确:目前存在着一种不稳定的均势,……同时一分钟也不忘记武装斗争仍然可能突然发生” [2]39。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丝毫不掩饰他对资本主义的戒备之心,他一再告诫全体人民必须时刻提高警惕,不能沉浸在一时的胜利之中,沾沾自喜,全国上下都要做好准备。

四、列宁均势思想的现实启示

列宁的均势思想是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为解决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战后如何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时代命题,基于帝国主义阶段的特殊矛盾,重新审视国际局势而总结出的思想。反观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下,我国作为迅速成长起来的世界大国,在与世界各国的外交问题中也要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列宁的均势思想可以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理论指引和思想遵循。

第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虽然苏俄与国际资本主义之间形成了均势的局面,但列宁并没有被这种风平浪静的局势所迷惑。他清醒地认识到苏俄还处于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资本主义想颠覆苏维埃政权的念头一直没有打消。所以当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虽然表面上维持着和平的局面,暗地里却剑拔弩张。所以列宁告诫全体人民要保持战斗准备、时刻提防资本主义的复辟。纵观全球,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朝鲜、古巴、越南和老挝五个社会主义国家,从整体上来看,资本主义国家不论数量还是力量上都比社会主义国家强大。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对外政策中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妥善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在与资本主义国家交往的同时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利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2]249。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中国如今的和平稳定得之不易,所以,中国外交和平发展的理念不能动摇,也不会动摇,但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民族尊严也决不允许任何势力的侵犯,中国不称霸,中国也绝不接受霸凌。

第二,推进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存在意识形态对立和物质力量悬殊的情况下,苏维埃社会主义和国际资本主义之间仍然形成了均势的局面,世界中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并存的局面。当今时代,毋庸讳言,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仍然存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贸易摩擦、地缘动荡等问题层出不穷。虽然如此,当今时代的主题仍然是和平与發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摈弃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成见,推动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外交中要多做些得人心的事、多做些暖人心的事,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增强中国作为大国的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第三,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在列宁所处的时代,他根据当时苏俄所处的国际环境,适时地提出了适合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展的外交政策。当下中国虽然已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国崛起引起的世界格局的变化给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危机感。再加上随着英国“脱欧”、反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局势越来越复杂,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增加。如何处理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如何在国际上发挥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等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面临的挑战。鉴于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7]427。在把握历史大势的基础上,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把握住本质和大局,弄清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义虎.均势演变与核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2]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列宁.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4]列宁.列宁全集(第4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列宁.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7]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猜你喜欢
列宁
斗鹅
列宁逝世95周年,迁葬争议卷土重来
列宁的后代
乌里扬诺夫斯克列宁无处不在
拉美有多少“列宁”?
《登山》梗概
俄共隆重纪念列宁逝世90周年
纪念列宁
俄共拒迁红场列宁墓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