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宸
如果你走进十八洞村,见到一个穿苗服的婆婆,脸上布满皱纹,身体状态却很好,并不费力地拄着一根拐杖,脸上带有慈祥而温暖的笑容,那很有可能就是碰到阿婆了。
阿婆是五哥的妈妈,在村里工作的一年多时间,我吃住都在五哥家。
阿婆今年86岁,阿爷今年91岁。在这个年纪,阿爷和阿婆身体之好实在是让人惊叹。每逢镇上赶集,他们还会自己背上包,走上几公里路去镇上转转。
一年四季,阿婆都穿着苗服。对她来讲,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大概就是早上起床之后包头帕了:先把头帕整理好放到板凳上,将头发一遍遍梳顺后盘起,然后左手举起用于固定,右手用力一圈圈地把头帕裹起,裹好之后还要让阿爷看看直不直、挺不挺。阿婆的动作始终稳健庄重,以至于我觉得更像是在进行一种仪式,一种她的外婆她的母亲教给她的,与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祖先对话的仪式。
湘西苗族地区,流行着方言(西南官话的一支)和苗话两种地方话。阿婆只会说苗话,方言就会讲“七饭”(吃饭),而苗话我只会说“汝”(好)和“几客”(谢谢),一开始,我和阿婆有效的语言交流,也就局限在这几个词。有时阿婆用苗话和我说上半天,我知道她肯定是在说某件很有意思或者有趣的事情,但又听不懂,就只能时不时地点头,不过到后来,随着了解的加深,再借助手势和动作,我对婆婆讲的话慢慢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有一天,阿婆和我讲话的时候,五哥也在场,他吃惊地问我:“你现在听得懂苗话了?”我自豪地告诉他,我是从阿婆的表情和手势猜出她要说什么。
工作不忙的时候,我会一个人坐在屋里看看书。这时只要阿婆在,肯定会四处“翻箱倒柜”,找家里好吃的给我。“落落,七!”(来来,吃!)如果我拒绝,阿婆就会换一种吃的,继续递给我。有一次,五嫂跟我说:“婆婆让我告诉你,她不会用液化气做饭,看你在家里没东西吃,只能拿零食给你,希望你不要嫌弃。”这让我特别不好意思,其实我只是不太爱吃零食。在这之后阿婆如果再递给我吃的,我都会马上接住。
村里的冬天特别冷。有一次进城,我去超市买了双厚厚的老布鞋准备在村里穿,到村里后才发现,收银员忘记解开防盗扣。阿婆主动来给我帮忙,但我俩忙乎半天还是没打开。等我回到房间,阿婆竟然爬上二楼狭长的木楼梯,给我送了两把菜刀来,想让我用菜刀把防盗扣给劈开。那一刻,我先是觉得好笑,后来却有点想哭,这么大岁数的老人家,冒着危险爬上爬下,爱护晚辈之情令人动容。
我离开村里的时候,阿婆从柜子里拿出一匹家织布,让五嫂拿出皮尺给我量好身材做两件衣服。我不好意思拿,阿婆却一定要送,甚至挡在了家门口,不拿不让走。村干部劝我:“收下吧,婆婆这是把你当自家人了!”
第一次见到阿爷的时候,他刚从县城回来,蓝色中山装扣得整整齐齐,里面还穿着件白衬衣。阿爷虽然年纪大了,但他是个闲不住的人:白天喜欢在自家地里“搞劳动”,去邻居家里帮忙,到村部看看有没有什么新活动……为了去远点的地方,阿爷还买了台电动轮椅。到了晚上,阿爷就爱看电视新闻,并对着字幕一字一句地读出来,我曾经和他开玩笑,说他白天是体力劳动者,晚上是“口力劳动者”,把他逗得哈哈大笑。
阿爷年轻时搞过社教,修过铁路,去过全国各地,是“革命、建设、改革”的亲身经历者。每次和阿爷聊天,他跟我讲起解放前老百姓和国民党的尖锐斗争,讲起大队干部举火把走夜路去开会、公社干部从家里带大米去上班,还有聊起苗族的“巴代”“赶秋”“接龙”等习俗,我都觉得自己像是在听一部湘西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的“口述史”。阿爷讲得口若悬河,我听得津津有味。
阿爷还有个光荣的身份:共产党员。村里修了新村部之后,我第一次从村部参加完主题党日回到住所,平时一直和颜悦色的阿爷却很严肃地叫住我:“为什么今天开党员会没通知我?”村里考虑到阿爷年纪大了,住的地方离新村部远,就没有通知他参加。我跟阿爷解释之后,阿爷仍然很有意见:“我又不是走不动了,支部开会我当然要去。”此后,每次党员过组织生活我都会通知阿爷,阿爷也是一次不落准时参加。后来,村里组织党员和群众结对互助,阿爷主动申请担当结对工作,要求和年轻党员一个标准。阿爷常常说:“中国历史上只有共产党这样对老百姓好!”
湘西州第一条铁路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枝柳铁路,阿爷一直很自豪自己作为民工参与了这条铁路的修建。他从电视上得知湘西正在修建第一条高铁,经常问我:“这高铁修到哪里了?建好了去长沙要多久?”阿爷从没乘过高铁,他说到时候自己一定要去感受下,每小时350公里到底有多快。
阿爷和阿婆的儿子五哥个子不高,身材偏瘦,从不多话,性子也不急不躁。家里姊妹六人,他排行老五,大家就都叫他“五哥”。
五哥早些年并不在村里,而是在吉首跑出租。2017年,五哥看到村里旅游發展形势好,他放弃了在城里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回到家里开起了全村第一家民宿。他和五嫂,既是老板也是员工,不管有没有客人,每天都把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五嫂从小就学苗绣,也喜欢苗绣。在政府的帮助下,五哥五嫂成立了苗绣合作社,带领周围的绣娘们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积极推广苗族文化。
五哥勤恳、善良,又有一手好厨艺,于是村里旅游公司成立后专门聘请他给员工做饭。五哥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镇上买菜,回来之后洗菜、切菜、煮饭、炒菜,等员工们吃完,马上洗碗搞卫生,忙得脚不沾地,往往要到晚上七八点才能闲下来。这一天天循环往复,五哥也不觉得单调辛苦。在他看来,靠自己劳动挣得的收入,踏实又安心。村里旅游红火起来之后,五嫂也被旅游公司聘请,每天坐在特色纪念品商店织布、绣苗绣,承担起了向游客展示苗族非遗工艺的任务。五哥五嫂,一个是“站着挣钱”,一个是“坐着挣钱”,用村里人的话来说,“不用种地、在家门口挣钱的事,以前哪敢想啊。”
今年过年,五哥给我寄来了亲手熏的腊肉,吃着腊肉,我心想明年高铁通到湘西,一定要回村里去看看,看望阿婆和阿爷,看望五哥一大家子人,也重温自己在村里工作的那段难忘而又充实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