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璞
不与老为期
[唐] 白居易
不与老为期,因何两鬓丝。
才应免夭促,便已及衰羸。
昨夜梦何在,明朝身不知。
百忧非我所,三乐是吾师。
闭目常闲坐,低头每静思。
存神机虑息,养气语言迟。
行亦携诗箧,眠多枕酒卮。
自惭无一事,少有不安时。
【诗词赏析】
不想与衰老有约,因何两鬓却已经出现白发?刚刚免于短命,便已经衰老瘦弱。昨夜的梦在哪里?明天也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成百上千的忧愁不是我所希望的,三乐的荣启期是我的老师。
闲坐的时候经常闭目养神,安静的时候就低头思考。存养精神的时候要抛开杂念,停止思虑。护养元气的时候说话要缓慢。出行的时候也带着放诗稿的小箱子,很多次睡觉的时候枕着盛酒的器皿。没有一件事让自己觉得惭愧的,因此很少有内心不安的时候。
这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词。原文中的三乐指的是“启期三乐”,这个典故见于《列子·天瑞》。传说春秋时期,孔子游至泰山,见到了行走于郕之野的隐士荣启期,他身穿鹿皮袄,腰系绳索,一边弹琴,一边唱歌。孔子好奇地问:“先生为何如此快乐?”荣启期回答:“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可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为一男子,是二乐也。人的寿命有时短得死于娘胎、亡于襁褓之中,而吾年已九十,是三乐也。”
【养生解读】
这首诗中出现的“闭目常闲坐”,从古至今都是简单有效的养生好习惯,即“闭目养神”。闭目而远离周遭的烦扰,宁心静气养护心神,是一种养生的好方法。白居易在古代诗人中属于比较长寿的,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淡泊的心境,还有较好的中医养生素养。
简单的好习惯——闭目养神
中医理论认为肝开窍于目,人体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因此,眼睛常常被认为是心灵的窗口,传神的灵机。古代养神修性,经常把闭目养神作为一种简便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黄帝内经》中也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通过闭目养神,排除杂念,精力集中,无思无虑,直至人静,便可达到养生安神的功效。
什么时候最适合闭目养神呢?答案是饭后。吃完饭后,身体内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道内,参与食物的消化活动,如果此时行走、运动,会有一部分血液流向手足,消化道则会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影响食物消化代谢。饭后闭目静坐10分钟至半小时,有助于血液更多地流向消化道。特别是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饭后更应该闭目养神。
由于生活节奏加快,现在很多人都有烦躁、焦虑甚至失眠的问题。闭目养神是一个不错的调节方法,对阴虚火燥的人更有帮助。随时找个空闲时间,闭目养神10分钟左右,可起到化燥生津、滋养神志的作用。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古今不少名人常用八段锦中的一段“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来闭目闲坐,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闭目静思。练功之前,先微闭目,观想周围空洞无物,然后将身心全部放松下来,观想自己如水晶珠般晶莹透明。一呼一吸通至全身任何一个部位、任何一个细胞,全身通透无有滞碍,最后全身置于虚空一片。呼吸绵绵细长,任其自然。冥心静坐后不可再观想。
冥心静坐。即左脚踏右脚交叉盘膝坐,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軟),不可前俯后仰。握固的方法是,将大拇指掐于无名指的根节处,其余四指向掌心握拢。
轻闭两眼,舌舐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
练习时,先全身放松,自然呼吸,然后静守丹田片刻,双手捧气,手心对丹田穴。缓缓做顺腹式吸气,再意守片刻,提气膻中穴,逆腹式呼吸,然后稍停吸气,阔气。双掌向膻中穴中间往下砍,同时呼气,鼓小腹,感到产生一股热流,此时将它收回至丹田。
(编辑 林 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