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长总编谈媒体融合

2020-12-07 06:10
传媒 2020年16期
关键词:融合

新华社总编辑 何平:新华社坚持一体化发展、移动端优先,以打造全媒报道平台为龙头,以供稿线路调整为依托,以采编流程再造为关键,以提高融合报道能力为重点,推动新闻采编从文字、图片“两翼齐飞”向文字、图片、音视频“三位一体”转变,从单一、单维、单向向全媒、多维、互动转变,从以服务纸媒为主向为各类媒体服务转变,使报道既“可读可听可看”又“可互动可分享可体验”,初步构建起与融合发展相适应、体现通讯社特色的全媒传播体系。融合发展关键是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其关键在“融”,前提是“合”。通过信息有序聚合、资源有效整合、各方有力配合,变“你是你、我是我”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进而实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媒体融合关键要统筹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体制机制上,处理好“统”和“分”的关系;二是采编流程上,处理好“一”和“多”的关系;三是业务技能上,处理好“专”和“全”的关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成员、副台长 阎晓明:以主流价值引领“全媒体”舆论导向,以机制创新推进“全媒体”改革重塑,以技术赋能驱动“全媒体”转型升级,以平台建设构建“全媒体”传播生态。全媒体时代为媒体发展创新创造了无限可能。建设全媒体,首先要深刻认识全媒体,全媒体之“全”字在于全新的媒体形态:一是传播渠道“全媒体”。全媒体包括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各类媒介形态,能够适配广播、电视、手机、报纸、图书等全部终端,拓宽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让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二是应用场景“全覆盖”。全媒体应该适应工作学习、娱乐运动、日常生活等各类场景,面向城市乡村、海内海外等各类差异化、分众化需求,更好地进行垂直细分服务;三是信息生产“全流程”。全媒体要打通“台网”“报网”界限,按照信息数据一次采集、多种生成、聚合传播的理念,真正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流程再造、共融互通。

光明日报社总编辑 张政:光明日报社紧密围绕“思想文化大报”定位,深入落实“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要求,充分发挥“团结、联系、引导、服务知识界”功能,其融合转型从各个角度对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精神,将报纸的历史优势延伸到移动端、以新媒体的生产方式牵引报纸改革,正在形成思想文化大报的全媒体表达。近年来,扁平化传播越来越受到分众化的挑战,平台特色与内容特色越来越一体化,充分适配“思想文化大报”定位和服务知识界功能的移动端平台,成为光明日报所需。为此,光明日报启动了新版客户端建设,经过多轮技术测试和内容板块重构,最终于2020年4月8日上线。光明日报近年来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将原来负责移动端业务的融媒体中心改造为全媒体总编室,成为整体内容生产的统筹部门;二是基于知识分子定位和特色内容设立多个独立处室,如社评室、智库办、重点报道室、突出贡献知识分子联络办公室,从成立之初就采用全媒体生产模式,以特色内容的融合生产牵动整体转型。

人民政协报社党组书记、社长 王相伟: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中,人民政协报社立足自身优势,从理顺体制机制入手,以建设服务型媒体为重点,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之路。目前,人民政协报社已经形成报、网、端、微、屏五位一体的全媒体格局,日均发稿量在200篇左右,阅读量多次创造10万+,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政协报社从顶层设计入手,成立融合发展中心,重构策采编发流程,为融合发展筑牢制度之基。融合发展中心采用“建机制不建机构”的核心模式,在保持报社现有人员服务原部门工作不变的前提下,将大部分人员结合工作特点纳入新设立的策划、内容、设计、运营、推广等专项小组,以每周一次的策划会为龙头,统筹整个融合发展的全流程;立足核心优势资源,多终端齐发力,一次采集、多点发布成为常态;面对现实独辟蹊径,以“假如我是委员”为龙头打造虚拟服务性平台,让服务和宣传形成完美闭环。

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张坤:中青报的全媒体融合转型探索自2014年启动,从“报网互动”到“报网融合”“24小时中青报在线”,再到“24小时中青报随手看”,直至2017年3月,中青报“融媒小厨”开张。这是中青报全媒体内容制作、分发传播、整合运营的机制平台,是全媒体网报融合的流程再造,是全媒体精准的渠道连接,是全媒体移动优先的精品制作,是全媒体品牌拓展的服务创新。“融媒小厨”其实是根据报社自收自支的现实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创建的经济适用型特色“中央厨房”。采用“部门主导,三端融合”的内容生产制作模式,基本实现“信息共享、一体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努力追求机制、内容、平台、渠道、产品、运营、服务等一体化深度融合,目的就是要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目前是“融媒小厨”正在全面升级为“融媒云厨”的关键时刻。中青报初步构建了全媒体价值链,从“互联网+”的物理式重构转型,向“互联网×”的化学式融合质变迈进,从全媒体价值链的重构再造,转向全媒体价值链的延展拓宽,从机制体制的初步改革向深层改革纵深发展。

中国日报社副总编辑 曲莹璞:中国日报社作为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国际传播重点媒体,多年来积極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站在新时代高度传播中国、影响世界,努力为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作出新贡献。中国日报社在媒体融合方面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以核心报道机制为引领,对外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出短视频、系列评论、H5等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二是以移动优先为驱动,英文客户端影响力显著提高;三是以视频化社交化发展为重点,传播中国声音表达中国态度;四是以人才建设为依托,推动采编队伍“全媒体化”转型升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融合进程,体现融合效应,实现全媒体传播、全球化传播、多语种传播、多形态传播融为一体,在媒体融合“自我革命”的时代课题中致力于构建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新贡献。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 桑献凯:近两年来,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坚持守正创新,突出移动优先,以完善“一支队伍、两个平台”一体化运行为抓手,再造新闻生产流程,强化先进技术支撑,加强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努力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在媒体融合工作上整合报网端微采编力量,一支队伍办报办网办新媒体,明确报纸和互联网两个平台不同定位,实现“两个平台”的优势互补、此长彼长;坚持以内容生产为根本,做好内容供给侧改革的加减法;坚持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技术助力传播,以技术促进融合;抓住人才这个融合的关键,努力培养更多“大记者”、采制更多“大作品”。

上海报业集团副社长 季颖:上海报业集团着力探索构建“智媒体”战略布局,突出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关键核心技术为战略抓手,积极抢占全媒体时代的技术高地,加快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在被称作“万物皆媒”的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的竞争正在变换赛道。业界最新观点认为,在大致完成了以平台搭建、资源整合、流程改造、技术升级等为主要标志的媒体融合转型“上半场”之后,互联网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在2019年开始进入“下半场”,不仅仅是跨媒介的融合,而且是跨时空、跨物理屏障、跨主体身份、跨功能的更深层次融合。2019年,上海报业集团着力探索构建“智媒体”战略布局,突出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关键核心技术为战略抓手,积极抢占全媒体时代的技术高地,加快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为此,上海报业集团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成立上报集团技术委员会;二是构建“20、50”智媒体矩阵;三是以八大重点项目作为深化融合的重要抓手。

猜你喜欢
融合
美劳与共融合绽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刚柔并济
多彩融合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与反思——以《价格变动的影响》“融合课”为例
公益广告
破次元
阅读理解
融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