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语境下如何提升党报影响力

2020-12-07 06:10顾雷鸣
传媒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华日报党报舆论

顾雷鸣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在纸媒影响力式微的背景下,党报如何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调整办报思路、彰显竞争优势、壮大主流舆论,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作为一张拥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红色基因”的党报,新华日报近年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大力弘扬与时俱进、勇立潮头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思想立报、精品立报”的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内容建设这个根本,不断提高内容质量、优化版面格局,加快从传统主流媒体向全媒体语境下的精品党报转型,进一步提升了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近年来,新华日报的新闻报道多次获得中宣部和省领导充分肯定;中国新闻奖获奖数量连续两年在省级党报集团中名列前茅;报纸发行量稳中有升,2020年达47万份。聚焦重大主题,彰显“重深新活”特色

在近年来的媒体融合中,有学者提出“反向融合”概念。所谓“反向融合”,即商业化媒体主动向主流媒体靠拢,利用主流媒体的党政信息资源提升品牌、扩大影响。这种现象值得重视。党报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展开新闻报道,从政治上讲是履行应尽职责,从媒体竞争角度看则是对优质资源的充分利用。

当前媒体泛化、注意力分化的传播格局中,主旋律很容易淹没在信息洪流之中,中心工作宣传需下更大功夫。对党和政府的各种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重大决策、重头部署,新华日报高度重视、精心策划,坚持“每逢重大主题必创新”,形成了“重、深、新、活”的鲜明特色。

总体分量求“重”。将重大主题之“重”体现为新闻报道之“重”,前提是“审题”要准,准确把握各类主题报道的重要思想内涵、重点报道要求,不能避重就轻,更不能滑边跑题。在此基础上,报道力度要大。在复杂舆论生态下,只有强化议程设置、适当放大“音量”,才能让党和政府的重要部署、重大决策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因此,新华日报对每一个重大主题都投入精兵强将和大量版面进行报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华报业传媒集团策划推出5大类20个系列和专栏;抗击新冠疫情,投入人力之多前所未有,报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决胜全面小康,集团在“规定动作”之外策划了10多个方面的“自选动作”。这些全媒体报道,很大部分都在新华日报上呈现,不惜版面,浓墨重彩,形成了宣传声势、舆论强势。

主题开掘求“深”。对重大主题报道进行纵深开掘、系统梳理,既是正面宣传体现“总体真实”的要求,也是党报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功能的需要。围绕决胜全面小康,新华日报在全国两会前夕推出“向两会报告·决胜全面小康新答卷”系列,从“六个高质量发展”和防疫发展“两手抓”等七个方面,生动展现一年多来江苏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果。同时推出“市委书记纵论高水平全面小康建设”系列,充分反映各地小康建设的思路、举措、成就和特色。两个系列,从“条”和“块”两个维度,全面深入地反映了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态势、进展成效,引起读者广泛关注。

新闻内容求“新”。部分重大主题特别是涉及成就宣传的主题,易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强调内容新,既要强化新闻时效、拓展报道领域,也要以增强“四力”为基础、以创意策划为关键,通过新视角、新素材、新思考让老题材展现新面貌。2019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中,新华日报策划实施“虎踞龙盘今胜昔”——庆祝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0周年重走渡江路大型全媒体行动,6个采访组总行程达4000公里;推出“我们的五星红旗”大型全媒体行动,16路记者奔行5万多公里,足迹遍及祖国版图的东南西北。利用扎实采访获得的大量鲜活素材,生动讲述人物故事,充分反映沧桑巨变,在读者中产生强烈反响。

报道形式求“活”。全媒体语境下,新媒体是创新报道形式和手段的主角,但纸媒绝不能因此而成为“旁观者”。新华日报在报道方式、版面呈现上追求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中,新华日报策划邀请10家省级党报,分别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一带一路”、脱贫攻坚、贯彻新发展理念等重要议题进行联动报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宣传中,新华日报在10月1日和2日连续推出精心设计的跨版,图文并茂地反映中央和省里的重要活动和国庆大典,庄重大气,喜庆热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不少读者将这两天的新华日报作为纪念品予以珍藏。

堅持思想立报,理论舆论同向发力

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竞争,作为党在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阵地,党报应发挥自身优势,以观点和思想的力量强化舆论引导、彰显社会影响。这既是履行党报使命的要求,也是优化媒体定位的选择。新华日报强调“思想立报、观点兴媒”,坚持理论和舆论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努力实现从新闻纸向观点纸、思想纸的转变。

完善党报评论言论体系。新华日报目前初步构建起形式多样、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全媒体评论言论体系。反映在报纸上,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社论和“辛仲平”署名评论。“辛仲平”属大型政论文章,2019年10月1日推出的第一篇《今看东方盛世还》,兼具恢宏气势和思辨色彩,回眸奋进70年的辉煌成就和发展路径,融汇江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深挚感情和卓越贡献,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表扬。二是根据省委重要精神推出“苏言”言论,观点鲜明,要言不繁,为读者提供观察江苏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三是本报评论员文章及系列评论。配合中央和省委中心工作,新华日报每年刊发10余组系列评论。2019年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推出的“九个有没有”系列评论,直面党员干部的各种思想作风问题,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获中宣部《新闻阅评》表扬。四是常年坚持推出“新华时论”“江东时评”“漫说快评”等专栏评论。“新华时论”创办13年来一共获得10次中国新闻奖,“漫说快评”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五是创新评论工作机制。发挥评论理论部女评论员观察敏锐细腻的优势,2019年3月成立了“姿正腔媛”工作室,并为其量身定做了多个特色专栏。

猜你喜欢
新华日报党报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融时代”地市党报影响力提升和生存发展策略探究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时期如何增强党报影响力
采编探析
《新华日报》首报 “敢死队”英勇事迹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添笔游戏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