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教学课堂创新策略与实践

2020-12-07 05:56温晓慧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方式创新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我国的高等教育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提升中国音乐史的教学效率,满足新时代的教学要求,实现高等教育过程中对学生核心素养以及专业知识的培养与提升。文章结合中国音乐史的教学现状分析,提出了以传统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出了几点课堂教学创新策略,以期能够对相关机构或者类似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方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现阶段的教学理念,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有效融合新时期的教学目标,促使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强化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在新时期的教育中,中国音乐史是重要音乐学科之一,其重要作用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作为音乐专业的重点课程,中国音乐史的课堂教学创新至关重要,良好的教学方法有助于为学生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在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通过优良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传统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与此同时,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在课堂中有效融合中国音乐史中抽象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理解;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課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一、现阶段高校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音乐史作为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重点基础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音乐理论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阶段中国音乐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部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国音乐史的课堂教学课时不足

中国音乐史具有庞大的理论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耗费较多的课时,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校音乐专业对于中国音乐史的课程分配越来越少,繁重的教学任务迫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良好地组织有效的教学方式创新,深化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宗旨。由于中国音乐史的课堂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梳理一遍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划重点”的形式应付教学反馈,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良好地掌握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降低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由于课时的缺失,教学活动无法有效展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教师无法有效地了解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教学的氛围沉重,不利于中国音乐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师资不足

随着近年来艺术类院校的不断扩招,高校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相关专业的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补充,导致中国音乐史教学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师资不足的情况。同时,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不同于其他专业,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艺术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帮助教师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制订出个性化的教学方案,然而,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教师无法有效地进行个性化教育工作,只能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利于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成长。此外,在中国音乐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的教学活动是由其他专业的教师兼职担任,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导致教学活动无法高效进行,无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理论脱离实践

由于中国音乐史是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不能良好地结合实践进行教学。过多的理论知识灌输导致学生对于学习中国音乐史产生了一定的抵触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开小差”的现象,同时,由于对中国音乐史的考核机制缺乏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良好的实践课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活跃教学气氛,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中国音乐史教学过程中理论脱离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以教授传统的教学内容为基础

所有课程的学习是从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教学开始,这些基本知识与概念为课程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能够有效掌握课程内容的最低要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着教学主导地位,教师利用课件进行教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努力理解教师传达的教学理念。这样“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增加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在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合信息化教学资源,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有效利用MOOC进行翻转课堂教学

MOOC是一种新的知识传播和在线课程开放工具,翻转课堂的本质是对学生课内与课外学习行为的逆向反转,教学的基本目的是针对学生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难点进行在线讨论,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深化学生的理解。其基本结构由三个链接组成: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复习。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是引导和调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在中国音乐史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融合MOOC优质教学资源,以实现中国音乐史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例如,在中国大学MOOC教学资源中,有一段由中央音乐学院陈荃有教授制作的中国古代音乐史教学视频,通过分布式知识依次显示。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把预习的相关内容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分析与讨论,解决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传统的教学知识整理成课件,通过MOOC优先发送给学生进行预习,完成课前准备,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针对性地对知识进行讲解,然后提醒学生进行课后预习,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利用MOOC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活动,转变了传统的“填鸭式灌输”的教学方式,有效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加强应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

“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是在微信与课件的使用基础上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线上教学办公室联合开发的,其简便的使用过程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体验,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完成教学目标。通过雨课堂,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工具,并且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行进。在中国音乐史传统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工具向学生发送MOOC视频、教学PPT等预习资料,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班主任可以在课堂上把概论和讲解的基本知识转化为实践题,通过雨课堂进行随堂测验,有效记录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利用雨课堂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弹幕、红包等方式活跃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

课堂教学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知识的传授与解答。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发展,基础知识学习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深化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中国音乐史作为高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提升学生的音乐必备能力

高等院校音乐系负责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设计适合学生展示的内容,例如对于自身喜爱的作品的讲解、自己家乡的音乐风格、自身擅长的乐器等。教师提前与学生沟通,确定学生想展示的内容,讨论报告计划,引导学生查找和整理信息,积极鼓励学生思考如何扩大学习范围。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告主题的数据收集、教学大纲的编制和课程文件的编写,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报告。最后与同学或者教师共同讨论,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主要是陪同学生进行准备,鼓励学生在舞台上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必备能力,强化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在传统的中国音乐史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教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吸收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看着似乎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但是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音乐作为一门强调学生自主实践体验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聆听,学生讲解的方式可以有效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体验,为学习中国音乐史培养良好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普及各大高校,教师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深化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高等院校教师应通过广泛的经典教育活动,自觉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确保学生到了工作岗位后能够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在中国音乐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例如刘天华及其音乐作品的赏析,内容包括刘天华生平介绍、音乐创作与工作经历、音乐贡献与演出总结等。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讲解,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确定演讲的主题,然后以课件的形式进行演讲,最后让教师或者其他小组进行评价与反馈。通过运用课堂合作、团队合作和团队竞争的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赢得团队荣誉。合作学习与训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与促进,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且凸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能够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新时代社会的需要。

为培养新时期的创新人才,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找到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师运用启发、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根据学习内容提交一份测试报告或一份简短的研究报告,并对具体问题进行反思,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学术报告进行修改与整理,并对优秀的成果进行展示。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促进学生完成毕业论文或者设计,同时,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有效提供助力。

(三)有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实现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中国音乐史作为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集中了音乐与历史的双重属性,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音乐史的课程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需要时刻保持创新,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作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中国音乐史对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与音乐素养有着独特的意义,并且有助于完善学生的理论知识系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中国音乐史还具有独特的知识贡献,加强学生对中国音乐发展过程中音乐文化本质的一种认识,让学生能够借鉴过去,创造出新的音乐文化,体验和演奏老歌,努力学习音乐。中国音乐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信任感,提高学生的目标和方向,树立音乐学生和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因此,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传达基础的理论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

基于中国音乐史理论知识的特点,应用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在中国音乐史的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引入我国古代或者当代的优秀作品赏析内容,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旋律等因素进行有效的剖析讲解,引导学生深入其中,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可以更好地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理解中国音乐史的教学内涵。

四、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基础知识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不利于高等院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在中国音乐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传统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有效利用MOOC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加强应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作用,同时,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提升学习必备的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精神,有效實现课堂教学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培养出新时期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尚媛.新时代高等院校中国音乐史教学改革浅谈[J].北方音乐,2020(4).

[2]周凤新,王兴辉.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

[3]刘媛媛.加强中国音乐史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艺海,2016(6).

[4]吴雨华.试论中国音乐史教学[J].北方音乐,2016(2).

[5]孙介孚.高校中国音乐史教学中课程设置与改革方向浅析[J].黄河之声,2019(19).

作者简介:温晓慧(1981-),女,汉族,硕士,讲师,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艺术系,从事高校艺术教学、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与教学。

猜你喜欢
方式创新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探究基层廉政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和方式创新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探讨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