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2020-12-07 05:55冯如只张羽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0年11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故障诊断教学改革

冯如只 张羽

摘 要: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因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而备受重视。因现阶段学校教学设备陈旧,教材中的检测方法与检测设备已被淘汰,师生交流不足,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为提高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效果,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该课程的改革措施,利用校企合作优势,丰富活动载体,改进教学方法探索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故障诊断;校企合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U472-4;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11.050

作者简介:冯如只(1982-),女,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汽车故障诊断。

1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目前,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由于其理实一体化的特点,在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专业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虽然很多院校在课程教学方面实施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并取得了既定的效果,但是,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应用及汽车维修岗位能力需求的变化,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教学模式单一

很多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理论和实践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教学环节,通常先理论再实训,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将导致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毕业的学生无法迅速胜任岗位。

1.2 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上课,实训设备和教学设备在一个教学场景,但是教学形式仍然是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不够生动。虽然实现了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环节交替进行,师生在一体化教室通过教、学、做完成某个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学环节,就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1.3 教学内容落后,教学设备陈旧

近几年,汽车故障诊断排除课程内容主要讲授的是一些老款车型及低端车型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常用设备的使用等。课程是以学科知识为结构体系,使汽车系统结构、拆装调整、检修及故障诊断等内容相互分离,课程教学内容抽象,设备陈旧,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增加。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汽车出现故障时可能不是局部的机械故障引发的故障现象,而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影响或者多源性的故障引发的故障现象。这就要求我们在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教学时的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教学车型要多样化、教学任务要来源于企业真实场景。

针对目前的现状,我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将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从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双师型”教师培养、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改革措施

2.1 教学模式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采用的“线场教学”模式,是我校职业教学产教融合下,在真实场景中,以解决真实问题、完成真实任务为学习载体,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活动形式。线场模式是践行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必然选择,是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必然选择,是深化“三融四境”办学模式的必然选择。线场模式是我校历经十余年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创新实践所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本质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构建线场课堂、开发线场课程、实施线场教学,培养企业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线场课堂是在线场教学点构建的能生产、能训练、能教学的战场、靶场、道场。

线场课程是基于真实岗位清单、项目清单、任务清单、能力清单,由校企共同开发的培养岗位职业能力的课程,包括全科、专科、专长三个模块。

线场教学应采用“任务—完成、问题—解决”的形式,在工作中实施教与学的方法,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综合了任务完成情况、岗位达标情况,对标职业标准,利用平台数据,实现过程和结果相结合。

2.2 教学内容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应用、新车型的更新,故障诊断与排除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根据汽车行业企业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校企深度融合为契机,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同时兼顾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选取汽车常见故障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项目作为典型任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目的,注意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以汽车故障诊断的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典型故障排除为载体,以适度够用为原则,真正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实现“岗位即是课堂,课堂即是岗位”,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在课程内容选取上,整合校企优势资源,同时考虑学生就业地域特点、从事岗位需求,从岗位中选取典型任务,从任务中提取教学因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完成、问题—解决”为思路,组织教学、服务教学,使学生学到真技能,掌握真本领,真正实现学校與企业的深度融合和零距离对接。

2.3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中根据学生和所设汽车故障的特点,不断改进、变换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及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教师授课、教师演示、学生实操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培养相结合,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形象和抽象交错出现。实操中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分组操作、小组汇报的四步法进行,大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任务教学中采用情境描述、信息收集、分析计划、任务实施、检验评估五环节有序实施,同时将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如利用仿真教学软件、VR技术、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发动机怠速不稳任务教学为例,情境描述阶段,教师将学生在实习岗位上遇到的汽车常见怠速不稳故障现象做成教学演示视频,还原故障现象,让学生身临其境感知故障存在,提高感性认识;信息收集阶段,教师派发任务单,学生根据任务单分组进行收集解决此故障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并形成解决方案;分析计划阶段,小组派代表汇报解决方案,师生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总结并形成最终解决方案;任务实施阶段,小组成员采用角色扮演法完成:解决方案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分组实操—小组汇报四步法的实施过程;检验评估阶段,采用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同时邀请企业师傅走进课堂或现场连线企业专家点评,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过程化。

2.4 “双师型”教师培养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由于其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方式对教师实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汽车专业教师虽然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实操能力较差,对汽车新技术的应用掌握不够,加上学校硬件设施条件有限,教师参加企业生产及新技术培训较少。基于此,为提高教师“双师”素质,鼓励教师利用假期积极参加企业生产、技术研发及新技术培训。多措并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

2.5 考核方式

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采用科学合理的考核形式,可以准确而又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是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过程性考核是教学模式中考核方式改革的重要方向,而高职院校的学生由于其学习主动性差及岗位能力需求的特殊性,就要求职业院校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及考评。

过程性考核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任务实施中采用角色扮演法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生生互评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小组汇报重在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现力。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有利于改进职业学校的教风、学风;采用生生互评、教师点评和企业师傅考评相结合,有利于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和过程化;采用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强调技能考核的重要性、突出过程性考核;注重企业师傅的评价,突出了校企合作育人的重要性。通过改进考核方式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冯宁.高职课程过程性考核的研究与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7(2):25-29.

[2] 閆建国,王丽娟,侯占峰.《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5(2):86-90.

[3] 焦洪宇,李英,张凯,等.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12):106-108.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故障诊断教学改革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因果图定性分析法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基于LCD和排列熵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