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作用研究

2020-12-07 05:56张艺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认同文化交流

【摘要】长期以来,跨境民族之间基于亲缘和族缘的纽带,在语言文字、学术、宗教、教育、政府联谊、婚姻、劳务、节日、演艺、新闻媒体等多方面领域存在着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本文旨在研究通过跨境民族文化的交流在促进边疆繁荣稳定,实现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建设和谐边疆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跨境民族;文化交流;文化认同;边疆繁荣稳定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建设中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与民心相通研究(项目编号:16XMZ074)本论文是该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传承和发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建设民族文化产业上他们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本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有很深的认同感,这是构成“跨境民族”的重要人文资源,同时,这对于我国开展和加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选择。在跨境贸易、劳务输出等方面,他们是一支不可忽视的人文力量;在经济发展以及对外交流与合作方面,他们发挥了積极作用。未来,我国要提升对外文化影响力,跨境民族的文化交流必然将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在我国境内,“跨境民族”一个民族跨居在接壤两国的情况很多。比较典型的情况,在内蒙古有俄罗斯族,新疆则有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西藏有珞巴族,等等。而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也是一个典型的跨境民族聚居地,这里与老挝、缅甸、越南等周边国家接壤,边境地区居住着16个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自古以来,这些跨境民族与邻国民族处于“和平跨居”环境中。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以及跨居模式,对于跨境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一、跨境民族的内涵及特点

(一)跨境民族的内涵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国家疆界和民族的分布状况逐步形成,且呈现出相互交错的面貌。很多学者对“跨界民族”做过界定,大致来说,主要分为两个层面,即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本文中讨论的跨境民族是指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同一民族跨国境而居,分别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民族,且在政治上属于不同的国家,但有着共同的血缘文化联系,文化同流、民族同宗,信仰也大体相同,因而也有着较为稳固的民族认同和内聚力。这些跨境民族在政治和社会形态以及文化生活方面已经由于所属国家不同而有了鲜明的差异,但是在文化传统上和发展传承上、在民族风俗习俗上,却有着难以分割的血缘联系和相同的文化基因。因此,对于跨境民族文化问题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合作具有重要价值。

(二)跨境民族的特点

1.国家认同趋于稳固

自1978年以来,中国边境的民族地区,由于民族政策的贯彻实施、基层社会控制和调节等各类有利因素的影响,总的发展趋势是国家认同意识得到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使得边境地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当地边民的国家认同感。加之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表现,这一系列的因素让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更加增强,国家认同趋于稳固。

2.民族文化日渐式微

由于受到现代社会的文化冲击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一些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失,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比如,在越南高谅省保乐地区,老挝倮倮族传统的语言文字、民族服饰正在慢慢消失。一些珍贵文物上面保留的倮倮族文字,即便是村里的老人们都已经不认识;少量先祖器物虽然还有所留存,但只有极少数老年人懂得少许古倮倮语;传统的民族服饰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特色,看起来与当地苗族、岱族没有区别。

3.边境贸易前景广阔

跨境民族所处的地区具有发展边境贸易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例如,在我国云南,中、越、老三国的彝族跨境往来民族文化交流,发展边境贸易是一种主要形式。长期以来,老挝境内的倮倮族购买物品通常会来我国的集市,他们同老挝市场的经济联系很少,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因素:一是因为地缘因素,极为便利的地缘优势;二是因为经济因素,我国集市多且物品便宜。近段时间以来,邻国的老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于北部山区工业的发展规划,目的是为了提高老挝北部人民生活水平。最典型的就是开辟“中国—磨丁—南塔—会塞—泰国经济走廊”等经济走廊,即以琅勃拉邦经济为中心,开放老挝—中国磨丁边境贸易区为特色的3个边境贸易区,从而搭建我国与老挝之间的边境贸易重要平台。

二、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意义及形式

跨境民族文化交流活动的一个极为显著特点就是跨文化传播与沟通,涉及不同的语言、文字、历史、风俗、社会制度和民族文化心理等,在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活动中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相互尊重对方权利、平等交往的基本原则。

(一)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意义

在当前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互动越来越频繁、联系更加紧密的情况下,作为跨境民族国家,深入探讨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问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和平互利,交流融合,对建立长期稳定、和平友好的睦邻国际政治环境、维护我国边疆地区的安全和稳定,以及跨国界新型的经济合作关系的形成,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重要资源,在全球化时代更加凸现其重要意义,由于它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文化无形中也成为了国家竞争力和核心要素的一部分。其交流与沟通对一国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跨民族文化交流,能够增进国家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现阶段,中国和平崛起的实现离不开强有力的文化认同的形成。跨境民族间感情和认同感的形成也需要其文化交流,而进一步利用跨境民族同根同源优势,能够创新沿边境地区对外开放和发展的新格局以及国际通道的形成,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建立创新文化交流新模式,强化国际文化软实力。在“一带一路”视域下,打造富强、民主、文明的国际形象,以此推动跨境交流和经贸往来,才能有效促进我国沿边境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形式

在近现代民族国家构建导致的国家边界界限清晰化之前,跨界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处于自发状态。在边境两岸国家政策、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下,跨境民族的文化交流原来的自发状态就发生了改变。现阶段,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频繁性和开发度离不开国家政策及重大战略的实施。跨境民族文化交流包括官方和民间两个方面,具体有以下几种形式:跨界民族劳务交流、跨界民族语言文字交流、跨界民族节日文化交流、跨界民族宗教文化交流、跨界民族教育交流、跨界民族学术文化交流、跨界民族新闻媒体交流、跨界民族政府联谊文化交流、跨界民族演艺文化交流等。

三、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作用

(一)促进各族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使民族关系亲和化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地区的发展总体来说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比如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生活等,边境民族地区尤其如此。多民族的国家希望自己的社会成员既能够认同本民族和地方文化,同时又能够认同这个国家以及其主流文化。如果不同民族之间缺乏认同、包容的心态,彼此不能够认同,有可能会导致民族之间出现冲突、文化适应障碍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民族认同应该是民族的一种自觉行为,表现为一种归属感,具体来说,正是由于拥有共同的价值系统、精神结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同一个民族的人们才可能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获得歸属感和认同感。

代表国家的各级政府在实施各种行政行为时,不但要确保跨境民族文化的教育使命,增强跨境民族教育的“软实力”,即加强国家认同教育及文化安全教育等软实力;另一方面,民族国家还要制定和实施积极、平等、务实的民族政策,促进跨境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以及文化认同。经由文化认同而增强族群内部凝聚力,最终形成“和而不同、共存共荣”的理想格局,实现民族关系的亲和化。正是通过这些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方式,让各民族参加到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中来,担负起国家主人翁的角色,为确保我国民族社会的发展繁荣、边疆地区安全和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扩大邻国间的对话空间,提升边疆地区的政治软实力

随着我国的崛起,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在不断增强,且对周边国家产生一定“辐射力”,当然,这种影响对于不同周边的民族国家、不同民族文化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受到西方文化以及舆论的政治影响不断扩大,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例如越南、泰国,甚至老挝、缅甸,有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们受到蒙蔽,甚至接受了这些舆论和政治影响。所以,面对这种国际政治舆论环境,我们要积极迎接新的挑战,通过跨境民族文化交流的方式,制定切合实际的新战略,扩大邻国间的对话空间,增进彼此的互信和合作,这样才有利于消除误解,促进彼此的信息交流和沟通,积极应对东南亚国际关系的变化,建立新的秩序。

当今世界,不同国家和共同体间的关系建立必须是相互具有构成性因素、彼此存在内在关联紧密的文化之上。跨境民族这种“和平跨居”的形式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双赢模式,双方之间形成了互相交织、紧密关联的文化交融关系。跨境民族应当充分利用其在地缘和族缘上的优势,一方面应该不断提升自我,自强自立,积极担当好国与国之间友谊的桥梁和沟通的纽带;另一方面要积极促进跨境民族在既有国家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无论如何,通过跨境民族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进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之间相互的了解和尊重,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边疆地区的政治软实力。

(三)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边疆各国各民族间的和谐

跨境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内容,表现在各民族所拥有的共同心理结构、思维习惯、宗教信仰、生活风气等方面。传统文化在一个社会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更影响着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社会风俗习惯、群体生活方式等方面。传统文化是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的内在动力,一方面可以促进民族的共识和认同,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各民族和平共处、相互团结,实现共同发展。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搭建一个行之有效、便利通畅的交流平台,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和传播渠道,既要借助传统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更要善用各类新媒体的影响力。例如,在传统媒体运用的实例中,在符码传播方面,注重多元化、立体性、层次丰富的多种传播媒介组合的运用,将民族文化相关的内容制作成影视作品进行传播,这是很常见的一种方式,民族文化集中的缩影借助影像进行全方位立体、直观的展示;而新媒体的运用实例,最广泛的就是借助多屏幕、多网络协同传播,让互联网成为多媒体时代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此外,在传统的民族文化交流形式中,通过举办文化节会以及利用一些民族节庆活动或者借助各民族学会、边境文化交流协会等民间组织都是不错的选择,抑或开展各种文体教育实践活动,依托跨国婚姻和劳务输出等方式都能够增进民族文化交往和交流,有效传承与传播民族传统文化,促进边疆各国、各民族间的和谐。

(四)创造和谐的边疆政治环境,推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在全球化语境中,边疆地区政治摩擦与合作、文化冲突与交流、经济纠纷与共赢,这些因素导致边疆地区与邻国接壤地区产生必然的联系,面对当今的国际政治格局,开展区域之间的合作,我们还有许多矛盾和分歧需要化解。面对这些矛盾和分歧,我们应该本着“聚同化异、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彼此能够借力发展,创造和谐的边疆政治环境。借助跨境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沟通,以共同的民族文化认同作为切入点,构建“跨境民族文化圈”。这种形式能够有效开发和利用跨境民族文化的共同资源,通过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产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形成绿色合作模式,推动民族文化品牌兴起。例如2016年,第二届“中蒙俄智库国际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参会的蒙古国学者、俄罗斯学者都提出了一个相同的构想,那就是借助民族文化优势进行区域合作,积极发展民族医药产业、跨境旅游等新兴产业。因此,“跨境民族文化产业圈”的这种文化交流方式对建立真诚互信的交往平台,营造健康、和谐的政治环境和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边疆地区与邻国间的关系的加强离不开跨境民族文化的交流,通过文化交流与沟通能够增进跨境民族之间更加团结、和谐共处,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边疆地区人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社会生活环境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陆晨,樊葳葳.跨文化视角下跨境民族的身份认同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5(7):9-12.

[2]何跃,高红.论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的软实力[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28-133.

[3]曹萌.东北跨境民族文化传承研究及其战略实施[J]. 民族教育研究,2013(6):116-120.

[4]阿斯曼.文化记忆[M].,金寿福,黄晓晨,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郭家骥.云南周边跨境民族文化交流互动与边疆繁荣稳定[J].云南社会科学,2015,208(6):122-127.

[6]施琳.何以为邻?:“跨境民族”之关键概念辨析与研究范式深化[J].西亚非洲,2019(3):37-57.

[7]李伟山,孙大英.论中越边境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带的开发[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117-121.

[8]戴波,赵德光.中缅、中老、中越少数民族跨境婚姻行为的经济学思考[J].世界民族,2016(2):54-65.

[9]陈炜,黄碧宁.广西跨境民族文化旅游合作的驱动机制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J].贵州民族研究,2019,40(8):100-108.

作者简介:张艺(1973-),女,壮族,云南昆明,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地区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文化认同文化交流
《作家文化交流散记》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海外新华侨华人社团与国家“软实力”建设研究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隋唐至北宋时期河洛地区与周边区域的文化交流
美国黑人影片中的文化认同焦虑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