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联合放化疗与单纯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效果比较

2020-12-07 09:28张晖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32期
关键词:吉非放化疗生长因子

张晖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肿瘤二区,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非小细胞肺癌为临床常见恶性肿瘤,现多认为其发病与环境、辐射、吸烟等不健康习惯相关,患者首发症状主要为咳嗽、咯血、胸痛、胸闷、声音嘶哑,其中,咳嗽占比为35%~75%,咯血占比约30%,胸痛占比约25%,胸闷占比约10%,声音嘶哑占比为5%~18%,部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会发生脑转移,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1-2]。当前,临床针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主要采取放化疗。相关研究指出,在放化疗基础上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可提高疗效,抑制病情进展,促使患者恢复[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5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放化疗应用的价值及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58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29例)与放化疗组(29例)。联合组:男17例,女12例;年龄为25~63岁,平均(51.68±5.49)岁;病灶转移时间为1~3个月,平均(1.92±0.43)个月;体质量指数为17~24 kg·m-2,平均(21.59±1.16)kg·m-2。放化疗组:男16例,女13例;年龄为26~63岁,平均(51.93±5.28)岁;病灶转移时间为1~3个月,平均(2.08±0.45)个月;体质量指数为18~25 kg·m-2,平均(21.74±1.02)kg·m-2。两组体质量指数、性别、病灶转移时间、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

1.2.1纳入标准 (1)经影像学及临床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2)一般资料完整;(3)依从性良好;(4)无血液系统疾病;(5)经基因检测,适用吉非替尼;(6)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排除标准 (1)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合并其他恶性肿瘤;(3)既往未接受过放疗;(4)严重肝、肾器官功能障碍;(5)既往有吉非替尼、顺铂、多西他赛药物过敏史;(6)放化疗禁忌;(7)患有其他严重肺部疾病;(8)合并严重感染;(9)合并心力衰竭;(10)有严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神经疾病,无法配合完成本研究。

1.3 治疗方法

1.3.1放化疗组 接受单纯放化疗。第1阶段,对头部病灶实施常规三维放射治疗,6 MV X射线常规全脑分割式照射,每次3 Gy,每周5次,总剂量为30~36 Gy,或每次2 Gy,每周5次,总剂量为36~40 Gy。第2阶段,MRI或CT复查缩野,对脑转移病灶区行局部三维适形放射,采用6 MV X射线常规分割式照射,每次2 Gy,每周5次,若合并转移病灶则局部加量,加量总剂量为10~16 Gy,总照射剂量为50~64 Gy。化疗方案:于放疗后第2天进行第1周期化疗,放疗结束后进行第2周期化疗。第1天,75 mg·m-2多西他赛(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032)静脉注射;第1~2天,20 mg·m-2顺铂(德州德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236)静脉滴注。1个周期为21 d,治疗3个周期。

1.3.2联合组 在上述常规放化疗药物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65]治疗,吉非替尼在全脑放疗后口服,每次0.25 g,每日1次,若患者出现不耐受或病情进展则停止用药。

1.4 观察指标

1.4.1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检测病灶完全消失,维持4周以上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治疗后检测病灶体积明显缩小,且≥50%,维持4周以上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治疗后检测病灶体积缩小<50%或增大<25%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治疗后检测病灶体积增大≥25%,或出现新增病灶为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将CR、PR计入总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2不良反应 记录四肢关节疼痛、腹泻、皮疹、恶心呕吐等发生情况。

1.4.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VEGFB)。具体方法:取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转速为3 000 r·min-1,时间为10 min)取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EGFA、VEGFB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吉泰依科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联合组总有效率较放化疗组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放化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2.3 血清VEGFA、VEGFB水平组内比较:治疗前两组血清VEGFA、VEGF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A、VEGFB水平均降低,且联合组低于放化疗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A、VEGFB水平比较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死亡率较高,放化疗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放疗易导致肺部原发病灶、颅外病灶无法得到有效照射,在血-脑脊液屏障保护作用下,部分化疗药物无法有效作用于病灶处,效果欠佳。因此,临床仍需探讨更为有效的方案,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4-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水平高低与细胞生长、浸润、迁移等密切相关,其水平过度表达则易导致肿瘤细胞接受细胞生长信号,加快细胞增殖,导致肿瘤转移。吉非替尼为特异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竞争性与相关受体结合,从而阻断细胞生长信号,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及肿瘤增殖、转移,达到治疗肿瘤目的[6-7]。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总有效率较放化疗组高,提示吉非替尼联合放化疗可提高疗效。分析原因在于放化疗可杀死肿瘤细胞,吉非替尼能遏制肿瘤增殖,联合治疗可发挥协同作用,故能提高疗效。同时,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放化疗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可见在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基础上加用吉非替尼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显示,血清VEGFA、VEGFB可促使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转移浸润,通过检测其水平可评估患者病情程度[8]。本研究中,治疗后联合组血清VEGFA、VEGFB水平低于放化疗组,可见非小细胞肺癌脑癌转移患者接受吉非替尼联合放化疗可降低血清VEGFA、VEGFB水平,控制病情进展。

综上可知,吉非替尼联合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癌转移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血清VEGFA、VEGFB水平,控制病情进展,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吉非放化疗生长因子
探讨浓缩生长因子(CGF)在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治疗中对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的合成工艺探讨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用生长因子美容险毁容
吉非替尼通过促进H3K27甲基化水平抑制恶性周围神经鞘瘤细胞的增殖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吉非替尼的含量
骨髓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表达
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SCLC)的观察
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手术前后放化疗的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