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汽车制造业中的实证应用分析*
——以NJ某汽车制造企业为例

2020-12-07 05:09薛蓓蓓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制造费用成本法成本核算

□ 薛蓓蓓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社科系,江苏 南京 211135)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飞速提高,诸多制造行业都已开始采用自动化式生产,各类制造费用日益增加,导致许多制造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了改变。由于汽车制造业中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极大,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就不能准确计算汽车制造企业每种产品应分摊的制造费用。由此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产品定价。因此,如何准确核算每种产品的成本,在准确核算每种产品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经营方针政策,在激烈的价格战中变得极为重要和迫切。

1 案例背景

本文案例分析的对象是一家中外合资的大型汽车制造企业,该公司占地大约60万平方米,资产投资总额将近30多亿元,主要生产的产品为家用经济型小轿车,此公司下设共有四家分厂:分别为车身、轮胎和发动机及组装厂。该公司由于是中外合资企业,所以其主要生产设备和流水线均从国外引进,实现了自动化生产。目前案例研究对象生产的轿车型号共有5种,由于其良好的品牌效应和消费者认可度,所以其产品在市场上也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是由于汽车市场的饱和导致该公司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和经营决策的正确性都迫使该公司的管理高层意识到科学准确的核算每种产品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优化产品的生产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为此,该公司决定尝试以作业成本法对该企业的制造费用进行核算。

2 实证分析步骤

2.1 基于生产工艺流程的作业中心划分

确保作业成本法精确有效实施的核心在于作业的准确确定,正确的认定作业是企业基于作业成本法精确核算产品的充要条件。为了准确的确定作业,我们遵循了如下两个最基本的原则:第一,所选的作业中心一定是产生增值的作业且有成本发生:第二,在作业中心确认过程中结合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将确认的作业按照同质性的原则进一步确定为作业成本中心。基于这样的原则最终形成如表1所示的作业中心。

表1 作业中心的划分明细表

2.2 将耗费资源分配到作业成本库

2.2.1 下料作业中心

表2 下料作业中心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2.2.2 成型作业中心

表3 成型作业中心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2.2.3 钻清作业中心

表4 钻清作业中心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2.2.4 天车作业中心

表5 天车作业中心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2.2.5 铆接作业中心

表6 铆接作业中心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2.2.6 焊接作业中心

表7 焊接作业中心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2.2.7 油漆作业中心

表8 油漆作业中心费用分配表 单位:元

2.3 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的费用分配到每种产品中

根据实地的调查了解并结合相关班组提供的计划工时总表得出各个作业中心耗用的工时。然后,根据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基本原则“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的指导下得出了各类产品的作业成本。具体内容见表9所示。

表9 各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制造费用)分配表

3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核算结果与传统成本法的核算结果对比分析

从表10中分析数据可知两种成本核算方法下核算结果:产品1和2在标准成本法下被高估;产品1差异率为-6.74%,产品2的差异率为-2.52%;而产品3、4、5在标准成本法下被低估。产品3的差异率为26.78%,产品4的差异率为72.29%,产品5的差异率为12.44%。分析结果表明企业采用的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偏颇。而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最终核算结果,有助于企业决策者及时发现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适时的调整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决策。

表10 两种核算结果比较情况表 单位:元

4 启示及建议

实证研究分析的结果表明:第一,要想确保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中的顺利实施,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完善和规范。只有完善和规范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实施过程中作业的确认准确有效;第二,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是为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提供了保障。由于作业成本法既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也是一种管理技术,因此,企业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对于我们区分和划分费用的边界提供有力的保障,从而有助于实现对成本的控制;第三,要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实施作业成本法比传统成本法所需的数据既庞大又繁杂,为了满足核算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企业需具备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

猜你喜欢
制造费用成本法成本核算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浅析通过产品质量统计的改进规范质量成本核算
浅析建筑业营改增对工程成本核算的影响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利润差异探究
中职成本会计教学探究
光伏企业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构建研究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与作用分析
浅谈变动成本法
成本核算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完善对策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核算差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