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 丹,彭永涛
(江苏大学 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中小型制造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构成了新兴经济体最具活力的部分,对于创造就业、增加储蓄以及引导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制造企业数量众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战略和决策制度较少,机动性强、体制更加灵活的特点。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小制造企业也面临新的发展困境,比如缺少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的能力,质量不稳定等[1-2]。为利用目前的发展优势和减弱前进障碍,已有中小制造企业采取了服务化措施进行转型升级,以弥补实体产品的不足获得竞争力、满足具有不同偏好客户群体的需求以增加销售额。
随着消费市场产生变化,客户对产品的要求从拥有权向使用权进行转变,即从产品主导逻辑转向服务主导逻辑[3],制造企业的角色也由“产品生产者”转为“服务提供者”,Vandermerwe和Rada(1988)首次提出制造业服务化。由于制造企业服务化进程不尽相同,其在进行服务化时会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服务主要针对维修服务、研发服务、客户服务、金融和保险服务、性能服务、采购服务这六大方面展开,制造商通过客户的感知价值提供其所需的服务。
在服务化的初级阶段,制造企业主要向客户提供支持产品的服务,目的是保证产品的正常使用。面对市场波动较大,新产品的生命周期难以长时间持续的问题,制造商首先考虑加入基础服务延长产品生命周期[5],或用服务质量的提升弥补实体产品质量的不足。随着产品-服务连续体的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和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提供越来越多的定制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提升其体验满意度,制造企业在进行基础服务的基础上向为客户提供产品服务集成解决方案转变[6](Sebastian Forkmann,2017),通过扩展产品范围、将产品与服务进行捆绑开发与销售等向客户提供产品服务包[7]。
为了保持自身核心生产力的竞争性或为了克服距离性问题,大型制造企业选择将部分非核心业务(如产品零部件或简单产成品等)活动外包给中小制造企业。在大型制造企业实施服务化的过程,中小制造企业仅仅提供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其定制化的使用要求,此时中小制造企业的供给和大型企业的需求之间出现矛盾[8]。为了满足终端客户的异质化需求,大型制造企业要求中小企业也提供部分服务以利于最终的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并要求其供应商、承包商和客户都参与到价值创造活动中[9]。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交通、通信技术的有力支持,外国的组件供应公司带来的竞争压力也成为中小制造企业引入新技术和提高其供应能力的动力,或者有些中小制造企业有机会被国外先进制造公司选为组件供应商,并能够获得外国公司的最新技术及管理知识[10]。中小制造企业通过设计和提供符合下游客户要求且具有质量保证和功能效用的服务,区分与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增加下游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建立长期和谐的合作关系,从而获得稳定甚至持续增长的订单[11]。当中小制造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持续满足大型企业的订单需求时,两者之间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供应-需求忠诚,帮助中小企业锁定客户[12]。
在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中,客户需求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几乎所有的新产品在设计和生产上都有一定的共性[13]。通过提供能满足客户特殊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高质量、独特、超出客户预期),制造商对客户更具吸引力。强大的市场导向以及客户作为“共同生产者”提供的必要知识成为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重要因素[14],市场中的客户越来越多的表达自己的需求,各类形式的服务使得制造企业从支持产品转向支持客户,客户作为操作资源能够参与共同创造并为企业带来难以模仿的价值[15]。在客户参与共同创造时,制造企业与客户之间可以通过共享、聚合等方式重新组合知识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16]。
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来说,多品种、单件小批量生产经营模式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客户需求从单一产品向差异化定制转变,驱动企业的生产模式正在从传统的库存订单模型转变为由客户订单拉动的制造模型,催动中小制造企业发展规模扩大。这种生产模式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区间,促进了市场多样化,带动了中小制造企业和新兴企业的兴盛,甚至能促进整个制造行业的进步[17]。客户信息的流入可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灵活性,并通过新的制造和运营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最小化企业规模的限制[18]。
图1 客户需求的变化和制造模式的变化过程
为向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以服务型制造企业为核心构架产品服务供应网络的特征愈加明显。Eloranta和Turunen(2015)[19]指出服务型制造依赖于网络服务业务,利用网络的复杂相关性来解决组织间的管理和协调问题,通过灵活设置外部资源和能力,以获得服务网络的价值创造,此时集成解决方案的商业模式的关注重点不应该是产品或服务,而是网络中所有各方之间的互动和关系[20]。
中小制造企业单靠自身的能力无法实现服务化的成功实施,必须探索在整个价值网络中服务创造价值的机会,一旦公司感知到这些机会,就开始将企业的基础功能和资源重新配置,这种配置通过与合作伙伴和客户建立共同目标来实现,当对集成需求和人员关系的理解达成共识时,即可以形成能够创造价值的网络系统[21]。通过价值网络,企业和客户之间分享共同创造的目标,并实现产品和服务的交付。Alina Nastasoiu等人(2019)[22]指出,客户忠诚度计划(LP)有可能推动差异化并保持竞争优势,通过个性化设计、模糊奖励以及提供其他服务设计客户忠诚计划,为参与者带来价值,使竞争对手无法超越。故为了更好的融入或价值创造网络,中小制造企业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了解客户需求。
在制造业服务化以及服务型制造的大背景下,中小制造企业的服务化需要考虑到利益分配的经济均衡问题。中小制造企业想要成功的进行服务化,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必须借助各平台或网络与市场中的其他利益参与者进行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除了成本、资源的协调外,更需要慎重考虑的是利益的分配问题,只有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下保证达到利益参与者各方的满意,才能保证复杂网络的平稳运行以及网络参与方的长期合作与共赢[23]。利益均衡总是意味着进行某些投入而得到的结果,这种结果符合利益参与者的预期。姜奇平(2019)[24]指出现代经济学以同质性为经济人理性假设的前提,而此时,同质化的工业经济已经处于落后状态,正在转向复杂性升级的工业经济,网络经济学为其转型提供了新的范式。此前,戈伊尔的专著《社会关系——网络经济学导论》首次真正的提出网络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均衡。姜奇平指出网络经济学中的均衡包括专业化均衡、分布的均衡。Oz Shy(2011)[25]讨论了与网络经济有关的各种主题,在网络效应下的消费者需求、网络技术的进步、信息网络以及双边市场等,并指出消费者感知的实用性增强(减弱)时,会导致消费者需求偏好表现出对网络外部性(网络效应)的正(负)影响。
当今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利用信息共用、资源共享等手段,在原材料提供商到需求市场整条供应链上的整体竞争。由于供应链组合过程中的交叉性,形成了从制造商到需求市场巨大的供应链网络。大量学者利用变分不等式的方法研究了产品供应链网络中的利益均衡问题。比如Nagurney等人(2002)首次利用变分不等式理论分析供应链网络成员上的利益均衡关系;Daultani等(2015)[26]讨论了带有运营风险和机会主义风险的多目标的供应链网络均衡问题;马军(2015)[27]构建了基于风险管理的动态供应链超网络均衡模型;杨玉香(2016)[28]构建了包含多污染物、多污染接收点的供应链网络均衡模型;而Meng Yu等(2018)[29]等则证实了网络结构中存在唯一的均衡价格使得此网络能够保持全局稳定。这些研究都有助于我们从网络全局均衡稳定的角度看待中小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化的问题。
图2 中小制造企业服务转型驱动与障碍分析
受到自身发展阶段和客户需求差异的双重驱动,制造业纷纷将服务作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中小型制造企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力量,也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投身入服务化转型进程之中。大型制造企业依靠自身业务部门的完整性以及资源获取的优势,在服务化进程之中处于先驱地位,此时具有业务外包活动的大型企业需要其承包商也进行相应的服务提供以顺利实施服务化策略,而其在进行服务转型过程中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也为中小制造业服务创新提供了借鉴。中小制造企业拥有灵活、反应便捷以及多样化生产方便等优势能很快迎合各层细分市场的需求,但由于中小制造企业自身存在资源不足、能力有限等限制因素,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完成服务化目标,故不得不利用网络与外部资源进行合作共享,分摊服务转型风险。根据以上梳理,本文认为未来中小型制造业的服务化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展开:
第一,中小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中作为大型制造企业承包商的研究。已有学者指出,为了满足客户的异质化需求,大型制造企业纷纷实施制造业服务化策略,此时作为大型制造组件承包商的中小制造企业仅仅提供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大型企业定制化生产的要求。为了顺应大型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潮流及更好地融入其价值创造模式中,中小制造企业需要根据大企业的订单同时提供生产和服务以满足其使用要求。而处于价值网络边缘的中小企业如何寻求与服务提供商长期稳定的合作,以何种方式向大型企业提供产品+服务仍需研究。在此种网络下,何种条件才能保证价值创造各方之间维持长期稳定的利益均衡关系是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重点关心的问题。
第二,中小制造企业服务化过程中进行产品服务集成的研究。大型制造企业在进行服务化时,多设立独立的服务部门提供服务,将产品与服务进行绑定为客户提供集成解决方案。但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资源等限制显然无法复制大型企业的做法,与外部同质企业建立商业联盟、联合市场中的服务资源进行产品服务集成为中小企业面对终端客户多样化需求的明智选择。中小型制造企业是否具有将产品与服务进行集成的能力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向客户提供集成解决方案,在进行产品服务集成时,制造企业与服务商之间的协作和矛盾以及处理方式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探索制造商、服务提供商、终端客户的价值创造均衡条件更能为中小制造企业的决策提供指导方向。
第三,加强我国本土化中小制造企业服务化研究。中小制造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依赖于显著的地理位置的差异和政府的扶持政策,江苏、浙江等地区的中小制造企业的蓬勃发展已形成了明显的地方特色经济,如何在中国情境下运用中小制造业服务转型途径值得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