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化工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肩负的使命也从人才培养拓展到服务于科技、经济、地方发展等更为深远的领域。高校教师作为人才的培育者,也要适应人才培养结构调整的需要,做到不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是具有相关行业企业实践知识的专门人才,应用型教师如果脱离社会实践必定会降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由于目前高校教师主要来源于高校,没有行业企业经历、背景,而高校师资队伍培养多是去高校进修、去研究机构搞科研。针对教师理论知识充实实践能力较弱的现状,探索一套适应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训模式,是推动高校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目前这一培训都是在各省师培训中心统一组织下进行,和教师资格证的取得挂钩,培训内容多围绕高等教育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几方面开展。培训主要采用集中面授培训形式,结业采取闭卷考试。教师岗前培训,在新教师获取教育理论知识、教育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岗前培训,对新任教师来说老师们更注重的是考试合格,培训中心对考试合格者颁发的合格证书是新教师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主要依据之一。但也存在前培训集中学习时间较短,培训形式不够丰富,但较难满足来自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教师的个性需要,缺乏针对性。
(二)高校自主培训模式:
高校自主培训方式形式多样,主要包括系统讲授、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培训对象也主要是新入职教师,培训时间基本是按计划安排在几个月或一年时间内分阶段进行。培训内容基本以师德师风、规章制度、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学术研究方面为主。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研讨相结合、名师示范与学员观摩相结合、导师引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新教师更快地融入教学完成角色转换。
通过有组织、有系统的培训研修,使教师对分析、设计、实施课程和教学活动的方法,以及其他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工作方法有所提升,进而提升大学教师应具备的教育能力。
无论是新教师岗前培训还是高校自主培训,培训目标和主要培训内容,目前都缺乏对高校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
应用型高校发展的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应用性强的教师队伍,要提高教师队伍的“应用性”一方面要从人才引进方面着手,通过政策引导引进有行业企业背景和行业经验的教师、聘请行业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一方面要探索应用型教师培养模式,建立加强教师应用性能力培养办法,实现教师应用型教学能力提升。
(一)建立常态化、多样性的应用型高校教师培训模式。既要对兼职教师高校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又要对高校教师实践应用能力培训。应定期选派高校教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使教师了解行业企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工作要求,培养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
要改变流于形式的培训现状,目前许多高校教师对参加培训兴趣不高,一般是为了满足晋升职称需要,一些高校博士入校后就直接投入到教学实践中了。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参加培训的重要性,随着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深入发展,对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要求和创新能力要求提高,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研究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这是一个动态、持续的终身学习过程。
(二)营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建立稳定的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基地,使高校教师不定期到行业企业锻炼成为常态,为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背景下的网络学习资源,通过多种形式为教师应用型能力提升提供新鲜血液。尤其应该与行业企业建立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高校教师能更快速、准确了解企业前沿和社会需求。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三)深入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教师需求信息,掌握教师迫切需要获得的知识,开展专项知识技能培训。高校负责教师培训部门应拓展与教师交流沟通渠道,随时随地可以接收教师的信息反馈,评价培训效果,以便提升培训组织能力,提高培训效果。
总之,应用型高校教师培养,需要建立终身学习理念,在挖掘教师自身潜力的同时,高校应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探索多种形式并存的培训模式,提高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专业实际,积极探索新时代应用型高校教师培训模式,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教师队伍,为学校转型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