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俊
(四川汶川七一绵虒小学校,四川 汶川 62300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具有阅读的能力,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以上。”由此看出,课外阅读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对于农村小学生,怎样完成这样的阅读量,怎样养成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方法指导尤为重要。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知识如烟波浩渺的大海,书籍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其中,有健康的书籍,也有不健康的书籍。读一本好书就像与高尚的人交谈,而读坏书比不读书还要糟糕。所以,选对书籍尤为重要。
1.根据年段来选择书籍。一、二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少,对直观的图画比较感兴趣,所以,推荐学生阅读绘本,如《狼大叔的红焖鸡》《三只小猪》《逃家小兔》《苏菲生气了》《大卫不可以》等,也可以推荐图文版的《小猪唏哩呼噜》《安徒生童话》等;三、四年级的孩子喜欢看带有小小故事性的文章,作为低段到中段的过渡,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桥梁书,比如《白釉砂锅的故事》《毛哈拉商店》等,也可以推荐他们读故事情节相对简单的趣味性强的故事,比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水妖咔咔莎》《一千零一夜》等;五、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阅读积累,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更喜欢读一些名著,如国内的《草房子》《青铜葵花》《将军胡同》《西游记》等,推荐适合孩子阅读的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等,有助于他们对于故事情节的构造方面增加一定的认识。
2.选择知名作家的作品。既然是知名作家,他的文学修养一定不低,作品的质量有了可靠的保障,这样的作品对孩子的成长有启迪作用。
3.选择知名出版社的作品。知名出版社出版的作品更规范,纸张的质量、图画的着色、字迹的大小、清晰度都是符合要求,不会粗制滥造,对于学生视力的保护,成长的健康更有益处,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
4.选择知名译者的作品。外国作品在译者翻译的过程中,会因为译者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学修养不同,同一部作品翻译出来也就会有差异,知名译者的文学修养高,翻译经验丰富,所以选择知名译者的作品对作品品质也有保障。
5.选择获奖作品。当我们对一本书不够了解时,可以通过看书籍得过的奖项来评价一本书的价值。比如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如果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等知名奖项的获奖作品品质都有保障,且适合小学生阅读。
书是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这个知识经济初显端倪的时代,读书是扩大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保障,是孩子了解世界的窗口,是孩子获得人类精华的捷径。因此,选择一本好书更是尤为重要。
1.“三读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浅显易懂的书籍采用浏览法,即“随便翻翻”,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二是探索性的速读。为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或搜集某方面的知识时,可“一目十行”,采取速读法。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谋篇布局,欣赏好词佳句。品味性的精读如同我们吃东西一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读,甚至熟读成诵。
2.“不动笔墨不读书”法。读书难,读书动笔更难。孩子们惧怕读书要动笔,除了觉得麻烦外,主要原因是他们无从下笔。那么怎么样才能让孩子们乐于动笔呢?一定要根据不同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指导他们进行动笔。低段学生可选择简单的圈点勾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喜欢的句子、词语。摘抄喜欢的字词作简单的读书笔记。中段学生除了已习得的动笔方法后,要提高要求,学着在阅读时作批注,尝试写出自己的见解、感受,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引发的联想,还可以写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读书笔记除了简单的摘抄,还可以写出感受、体会等。当然,从中段开始,孩子们还可以将自己摘抄的好词佳句、阅读感受等做成口袋书,方便翻阅熟读。高段学生则开始尝试再创作,如进行续写、改写、扩写、缩写等。当然,不是每本书都必须这样要求,可以选择性地运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法,切不可因为繁重的读书笔记任务而让孩子们觉得课外阅读索然无味,甚至望而却步。
3.素读法。适当让孩子不带任何目的的读,尽情享受阅读时光,不用圈点勾画,不做读书笔记,不完成读后感,只需要完全享受读的乐趣。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犹如夜航中的灯塔,能为孩子照亮,更为他们指明方向。以上方法是我在平时的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梳理总结的,要培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好习惯,这些方法要持之以恒,且让老师自己跟着孩子们一起读,收获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