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彬晏
(重庆市开州区职业教育中心,重庆 400000)
第一,课程设置不规范,文化课挤占专业课时间;第二,老师专业能力不足,专业水平有待提升;第三,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浮于表面。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下面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策略。
在现在的课程设置当中,很多职业学将专业课和文化课的上课时间对半划分,甚至更多的偏重文化课,然而实际上的情况是,很多学生因为对文化课不感兴趣,到职业学院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能够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专业技能,以便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能够拥有一席之地,不被社会淘汰。然而中职学校大幅度的设置文化课,挤占了专业课的上课时间,导致学生无法在学校的时间学习到足够专业知识,本来在学校的时间就只有2年,文化课的大幅度挤占,专业课的时间就更加稀少,导致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技能和素质培养更是受到限制。因此,在这个供求关系的基础下,应当缩减文化课的时间,比如说,很多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上完英语课之后,对一些英语知识根本没有印象,因此,可以减少英语课的安排时间,一周安排2节课,利用这样的时间给学生多一些专业课的时间或者让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再比如,对于数学的学习,很多学生对不喜欢数学,上课根本不会学习,直接取消数学课,减少不必要的文化课时间。
老师是指引学生前进的明灯,一名老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在学生学习前行的道路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作为一名中职教育的汽修老师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还需要有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和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要加强师资队伍力量的建设,为老师提供条件让他们参加国家级、省级等骨干教师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的一些技术骨干人员和专家等人员到学校给教师和学生上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聘请他们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这些人才了解企业最新发展状况以及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培养学生相应的技能。同时,学校要注重对于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全面开展对老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并针对老师在专业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加强老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同时,鼓励老师考取职业资格证、技能等级证等,逐步提高中职校汽修教的专业素养,提高学校师资能力。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学校要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必须要抓好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比如,学校可以将学生派遣到企业进行实习,采取定期走访、开宣传讲座的形式关注学生的动态,学生在企业当中的实习情况,学校再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调整人才方案,采取多样化的办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与学校签订就业协议,为企业培养所需的应用型人才,节省企业的招聘与培养员工的成本,还可以招到素质更高的员工。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利用双方的资源,形成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企业可以从学校获得符合自己企业需要的紧缺人才,学校可以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师资不足对教学的限制,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的教学理念。学生还通过在企业的实习,更好的把教学所得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合,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使学生能在毕业后有一技之长,提高就业率。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要想培养出技术型、应用型的人才,适合企业现在的经营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需要建立崭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加大专业课的时间,加大对学生在汽修课上的实践操作能力,取消一些没有必要的文化课,从而提升学生对汽修专业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老师的业务能力,学校还需要鼓励老师参加培训和考取相关执业证,促进老师学生的共同进步。在此基础上,增加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机会,在学生走出校门之前,让他们能够在企业当中进行实战工作,让学生能够在“学中做,做中学”,将来在工作中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要求,增强自身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