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斌盛
(杨庄船闸管理所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5)
思政工作是我国特有的工作内容,依托思政工作的特色和优势,能够起到引领思想、净化心灵、教育提高的作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思政工作,面临着重要的调整与改变,思政工作管理的核心是人,本质在于改变和引领人的思想,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更好地契合了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职工的特点,使人性化管理中所蕴含的真心实意、真情实感,传递到每名职工的心灵深处,达到教育与服务的核心目标。因此,必须在实践中加强思政工作的人性化管理,提升事业单位职工的精神境界。
以人为本是新形势下的核心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在事业单位的思政工作实践中,面向的主体仍然是以人为本,因此加强思政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将更多的人文关怀融入其中,以此提升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尤其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工作指向的变化,使职工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为此,在思政工作中应注重为职工排忧解难,利用思政工作优势缓解压力,帮助其获得更好地心理提升。一方面,思政工作人性化管理应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确立以人为本的服务内涵,基于充分关心与尊重的基础上,从思想上引导职工直面困境,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锚定人生的航向与追求,将思政工作人性化管理功能最大化。另一方面,思政工作人性化管理应注重情感引领,将思政工作亲情化,即将事业单位职工作为亲人一样,凡事趋向于人性化关怀,让职工充分感受到源于组织的关爱,加大思政工作的纵深拓展,将工作与生活中的困难作为牵引,不断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只有通过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变革,思政工作才能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创新历来是思政工作的坚定追求,同时也是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开展的主流。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要想快速构建起全新的思政工作体系,势必需要依赖更加多元化的方法,以最大限度提升思政工作优势和质量。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加入,将产生“强心针”的作用,其对事业单位思政工作创新的作用不言而喻。一是导向作用,事业单位属于国家事业发展基石,所涉及的职工数量众多,尤其是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存在思想偏离的职工大有人在,严重制约着事业单位健康发展,因此借助对思政工作的人性化管理,将深化对思政制度的完善,并利用人性化管理的引导优势,快速帮助职工树立是非观念,规范和提升其职业素养及道德追求。二是协调作用,在传统的事业单位思政工作中,侧重于对大是大非的阐述,而在单位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未实现教育引领的平衡,导致职工的价值取向与单位发展矛盾。而在人性化管理视阈下,将更加强调职工与单位之间的关系,理顺单位发展与职工成长的思路,改变传统的短视思维,增强职工成长对单位发展的依赖性,进而实现事业单位战略的统一,促进强大凝聚力形成。三是服务作用,随着新经济形态的形成,事业单位发展与职工利益需求之间,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特别是应关注各方利益间的平衡,以满足职工的实际需求,激发其工作主动性。因此在思政工作实践中,应运用人性化管理模式,全面掌握职工的现实需求,从物质、精神等层面,为职工创造良好环境,使思政工作实现全面渗透。
毋庸置疑,事业单位思政工作人性化管理,属于现阶段思政工作的精髓所在,必须要持续深化人性化管理的概念,加快对思政工作的职能转变,逐步将思政工作的教育人、创新人、限制人的思维,向关怀人、依赖人、成就人转变。一方面,要积极转变思政工作思路,将以往“硬性教育”摒弃,而是更加注重实施“柔性管理”策略,即重视从思想层面的真切引导,而非传统教育中追求“口是心非”的结果,从本质上实现思政维度的拓展。基于实际的层面上来说,事业单位应拓宽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将思政工作与日常职能联系起来,以多元化的形式实现融合,如利用座谈、探讨、征文等形式,让职工参与思政工作大讨论,用职工的视角和需求营造思政氛围,重塑良好事业单位思政环境。另一方,要不断发展思政工作纵深,竭力在职工工作积极性上下功夫,建立全方位的激励机制,既要让其得到思想上的洗礼,也要从实际中取得收获,以点带面地提升集体意识和服务观念,保持思政与工作的一致性,完成与新形势下思政工作需求的契合,提升思政工作人性化管理的效果。
总而言之,思政工作人性化管理模式,逐步活化了事业单位思政工作氛围,通过与新形势的特点和规律的把握,更好地提升了思政工作的质量,也使职工获得了情感与生活上的体验,更愿意参与到思政工作之中,在潜移默化中获得了引领与改变。由此可见,不断推动人性化思政工作发展,将为事业单位带来极大益处,有力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