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虹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杨家庄小学,青海 西宁 81000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国各行各业都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当然我国的教育行业也不例外。教育行业作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行业,它直接关系着我国人才的培养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科目中最基础的一个科目,是学生们必须要学好的,特别是小学语文的阅读。所以在当今社会中老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帮助学生们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的理解,那么老师就要注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群文阅读模式,并努力找到相关有效的策略。
群文阅读法并非是局限于书本文章,教师也可以把一些课外文章同书本文章相结合,组成一个新的阅读主题。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同一作者的几篇文章,让学生去分析作者写作的目的,分析作者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力;再如,教师也可以设定几堂课外群文阅读课,让同学们在课堂中自主的阅读他们喜爱的文章,最后自己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新颖的语文阅读课,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教师通过多元化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阅读中让学生感受到快乐,积累丰富的知识语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锻炼学生对于文章的分析、理解、归纳和总结的能力,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法,语文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学生更加热爱阅读,全面的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阅读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凭借多文本的独特优势,群文阅读能让学生懂得求同、比异、整合等阅读策略,让其在复杂的情境中提高思考能力。求同就是找出文本的共同点,比如“正话反说”这一议题的四个文本都是采用“正话反说”的方式,只是各自的表达效果和使用情境不同,但透过这些表现,能够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读完这些文本,为了加强或印证自己的认识,学生还可以再找类似的文本进行阅读。比异就是找出文本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事实的差异,也可能是表达方式的差异,或是情感的差异。比如表达方式都是“正话反说”,但是由于在不同情境中使用,产生的表达效果也不尽相同。整合即文本所叙述的事实或问题是相同的,但角度不同,或者呈现的是“碎片”,需要读者“拼装”“加工”。比如探讨“正话反说”的使用情境,就需要通过对四个文本进行整合、归纳。在整合中,学生常常会有一些疑问,这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阅读其他文本,主动地进行拓展阅读。
指利用真实或虚构的事情来打动人心的作品,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能够向人们阐释清楚一些道理。学生阅读故事类文章,更容易在文字的感染下,获得情感上的升华。教师立足故事,对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阅读资源和情感。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的文章选取一般是以主题为依据的,每个单元都有着不同的主体,单元中的文章形式也各有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按部就班地以单元为顺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对同一类文体有深入的了解。共享形式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为学生创造专题式、共享型的阅读条件,即打破单元界限,甚至是年级段的文本界限,针对同一类型的文体进行深入学习。这样的阅读方式,不但有利于学生语文思维的拓展,还帮助学生温习旧知识,加强记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需要时刻明确自己的责任,教师不仅是教材的教学者,更是教育资源的开发者、重组者以及拓展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被教材所局限,要勇于打破教材的桎梏,实现教材内外阅读资源的共享。不要给学生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要让学生意识到,看得到树木,就一定有一整片森林。教材之间的共享,能够使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价值取向产生共鸣,拓宽学生阅读事业,将原本一个比较有局限性的文章,扩展出成倍的教学效果。
突破传统阅读教学的束缚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本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对传统阅读教学进行重建是非常有意义的。当然,重建传统阅读教学,不仅是内容上的重建,更是方式上的重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点,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对某一类文章有自己的阅读策略,读通读懂尤为重要。在共享视角下,如果教师能够将封闭式课堂变得开放化,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将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样重要,学生在学校中进行学习,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学习毫无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结合,往往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家校之间的共享要建立在家校共建的基础上,家长与学生之间针对阅读内容进行分享,不但可以知道彼此的感受,更有利于家庭氛围的营造。特别是五六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独立思想也已经初步形成。群文阅读可以让这些学生与家长之间渐起沟通的桥梁,增强双方之间的沟通,共同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能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提升综合素质。教师也应当通过教学实践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进,构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新样态,为推动教育改革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