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昭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天津 300467)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的应用场景较为丰富,是工作学习的必备工具,因此应将其置于使用场景,帮助深入了解和领悟数学的本质。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步阶段,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应该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但是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小学生面对那些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无法产生兴趣,教学效率很低,所以需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进行教学改革,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这对教育事业发展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通过运用促使生活产生很大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贯彻生活化理念,不要一味地枯燥讲解,可以结合具体内容,设置相应的生活化教育情景,达到变抽象为生动形象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而且这样也更加符合小学年龄段学生的形象化思维,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和思考,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习数学[1]。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时、分、秒”内容的教学中,就可以在介绍基本知识之外,引导学生们真正观察钟表的指针行走情况,边观察边记录,思考三根不同时针之间行走的关系,当他们发现秒针走一圈之后分针才走一小格的时候,就会明确时和分的换算关系,同时也懂得了为何1小时等于60分钟,这样的学习加深了印象,而且还会感觉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再比如在讲解“千克、克”知识的时候,也可以为学生展示菜市场的标签,比如白菜每500克售价0.98元,这样就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建立起来了联系,是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开展丰富的生活化教学活动,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知识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而且还有助于培养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全面增强教学效果,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2]。例如在“元、角、分”知识的教学中,对于人民币面值的认识和交易活动与生活联系紧密,小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的面值数额,并且能够正确计算,能够运用人民币购买东西,计算商品总价和找零金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我是小小销售员”的游戏化教学活动,学生们扮演销售员和顾客,可以将学习用品当做商品,标注相应的价格,比如本子2元,橡皮5角等等,学生们模拟商店购物的场景,比如“小红拿着10元钱去买学习用品,买了2个本子,1个橡皮,一共花了多少钱,她带的钱够吗?”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但学习到了数学知识,了解各种人民币面值,能够计算商品价格,而且还会增加学习的兴趣,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起来,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育的目标不是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较高的成绩,其根本在于运用,当小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学习到知识之后,应该在具体生活中进行运用和实践,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吸收,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新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3]。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就需要转变落后的教育观念,要关注生活实践应用这个方面,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接受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为他们的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提供帮助和指导。例如在“三角形”相关知识的教学中,三角形的一个特征就是具有稳定性,但学生对此不好理解,此时教师就应该告诉他们这种特征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比如晾衣架就是三角形的,当衣服挂上面的时候不会掉落,这就是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设计原理。等腰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属于对称图形,可以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运用事例,培养他们善于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良好思维。
总之,生活化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方法,也是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小学数学教师要关注教学改革的开展,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起紧密联系,帮助学生更兴趣的学习数学,促使新课程改革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