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新
(河北省永清县三圣口乡初级中学,河北 永清 065600)
目前的初中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长期的孤立成长与父母的溺爱导致大多数学生责任心不强、狭隘、交流能力差,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转变学生责任心差、合作能力弱等各方面的缺点成为当前学科教育中的工作重点。合作学习能打破学生的孤立成长的状态,将学生团结在一起,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开展合作学习的热潮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紧锣密鼓地开展开来。
划分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第一步骤,也是关键性的步骤。在划分学习小组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划分,确保学生在后期的合作学习中能够互帮互助,共同成长。为提高分组的科学性,老师可在分组之前进行物理测验、物理实验及物理探究等多方面的测试,考察学生的综合物理成绩,并根据学生综合物理成绩的高低将学生划分为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3个等级;同时找该班级的班主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特长等各方面的情况,为分组提供科学依据。了解学生学习、个人性格、特长等方面的情况之后,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为5~6人。学习小组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的组成比例为1:2:3;同时再结合学生的性格、特长进行组员的搭配,如小组成员有性格活泼的学生、同时再搭配性格沉稳的学生,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对于5~6人的学习小组而言,规范的学习方式,统一的学习节奏能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因此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还要规范合作学习的流程,指导学生正确的合作方式。小组成立之后,选出一名小组组长与一名副组长,负责平时学习活动的组织与维持。如《动能和势能》这一课时的学习中,小组成员合作设计该课时的学习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确定学习目标后,以该学习目标为中心,组内成员进行课前的自学,并将导学案上的教学任务分配到每一名组员的手中。如学生A负责查找动能、势能的概念,学生B则负责查找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学生C与学生D则负责完成相应的小实验等,将整个课时的导学案任务分配给组内成员。学生完成各自的学习任务之后,组长组织成员进行组内的讨论与交流,形成最终的答案,并由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发言。该课时结束后,组长组织组员开展一次较短的终结小会,组内成员逐一发言说明本次合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等,也为下一次的合作学习提供借鉴意义;同时也帮助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正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促进自身的发展。
在合作学习的实施环节,老师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开展组内合作、组间合作的机会。如在《浮力》的学习中,可进行组内的合作,老师将实验任务分配至组内的每一个成员,观察与物理的浮力有关的因素,组内完成实验之后开展组内的讨论并形成最终的实验结果。开展组间讨论,与相邻的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两组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并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在学生开展组内合作实验、组间讨论时老师要在旁边进行引导,促进实验的安全进行,讨论的顺利开展。此外,还可将同一内容的项目分配给两个小组,促进小组间的合作,如在影响物理浮力的因素实验中,可将物体材质、重量、形状与浮力的关系交给A小组进行探究;而液体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与浮力的关系交给B小组进行探究,两个小组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探究,促进探究活动的高效进行。学生在小组合作、组间合作的过程中能学习到其他学生解题的方法,拓展自身的解题思路,有助于自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此外,学生之间的互助交流有助于学生的交流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自身的学习能力,了解自身各方面的长处与短处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老师要建立多元化的物理考评机制。对学生物理成绩进行评价时,要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表现将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作为考评的项目,提高学生对小组合作的重视程度。此外定期开展总结小会,由学生进行个人评价、小组评价及组间评价,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评价的科学性。总结小会评定一个阶段内的优秀成员、优秀学习小组并给予优秀成员与优秀小组一定的奖励,为合作学习注入不竭的动力。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考评机制,提高学生对合作学习的重视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促进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同步发展。
合作学习为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注入了活力,促进了物理教学的顺利开展,并在开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交流、合作、组织等各方面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对当前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一项创新性尝试,在开展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就要求物理老师要不断地总结合作学习方法的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应对物理教学工作中面临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