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冰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山东泰安271200
民歌艺术本身就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千百年来的传承和发展中,积淀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也凝聚着民族的魂魄和风骨,流传了大量的经典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都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学习价值和借鉴价值。而音乐作为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也应当受到更加高度的重视和关注,教师在传授学生技能与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渗透民歌艺术的元素,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
传统民歌艺术的发展年限十分悠久,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在民间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记,传递着劳动人民的价值取向和审美素养,也陈列着劳动人民的悲欢喜乐,民歌艺术是我国民族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征。例如,蒙古族的民歌就十分粗犷且豪放,能够让人有强烈的辽阔之感。陕北民歌高亢激昂,能够让人感受到黄土高原的奔放和开阔。云南民歌较为清晰明丽,能够让人感受到愉悦的情绪。新疆民歌欢乐活泼,能够让聆听者享受盛宴[1]。也就是说,民歌艺术本身就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能够燃起浓厚的兴趣和好感,为后续的艺术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里,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欣赏不同类型的民歌,让学生能够加深对这一领域的印象和理解,构建更加完善的框架和体系。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独具魅力的民歌作品,可以是图片,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文字或者是影视资料。例如,在欣赏《牧歌》在作品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播放歌曲的同时,为学生展现出草原的风光,以及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光景,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另外,教师也可以邀请民歌艺术家走进课堂,为学生表演或者是传授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欣赏艺术的魅力。
民歌艺术在传承和演变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作品,而且也蕴含了丰富的知识和内涵,学生要想真正肩负起传承的责任,就必须要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要认识到民歌艺术发展的脉络和历史。对此,教师就应当充分利用音乐课堂这一平台,为学生介绍不同类型的民歌艺术元素,推动这两者的交叉渗透,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而且也可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上的熏陶和洗礼。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利用本土的教育资源和本土的民歌艺术资源,让学生能够燃起传承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民歌艺术知识的印象。同时,教师也需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按照音乐课堂教育的总要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重点进行总结,逐步完善民歌教育的知识点[2]。3 设计多样化实践活动
实践平台同样是展现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一方沃土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懂得引导和组织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充分展示出民歌艺术的魅力,让更多的学生都能够认可民歌艺术。同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本身就接触了大量的理论知识,要想让这些理论知识得以消化并吸收,就需要以实践活动为核心载体。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和课外的实践平台,为学生创造更加宽广的空间和阵地,引导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和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可以在理论知识讲解告一段落之后,引导学生针对民歌艺术进行交流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心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陈述给予总结和升华,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和意识层次。而且,初中学校也可以组织与民歌艺术传承有关的实践演出活动,或者是专题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展示出自身的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让学生真正肩负起自己承担的任务,主动参与民歌艺术有关的传承活动。
总的来说,持续性推动民歌艺术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这是传承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的应有之策,也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引导性欣赏,知识的交叉渗透,实践活动的延伸和拓展,这三个角度,论述了民歌艺术应用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初中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能够作为教师的参考依据,在未来,教师也需要进一步熏陶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