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生态环境局阳原县分局,河北 张家口 075800)
环境监测就是人们应用一些生物以及物理化学等技术来实现环境全方位监测功能的工作,环保工作中需要对已经污染的环境情况进行评测,还要对未来影响环境状态的因素进行预估,因此应用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作用就是为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而对环境质量进行公正的、严谨的评价,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效果的优化提供助力。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核心目标为采集环境质量情况及变化趋势相关数据,由此做出判断和评价,服务于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监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知识结构方面其工作运行基础为统计学科,数据分析监管还涉及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生态环境污染物有一定的浓度信息和空间排布规律,环境监测可掌握实时数据,从而明确环境质量状态,最终目标在于推动整个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健康发展。
1.环境监测实现了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实时监控。对于环境污染重灾区,环境监测可持续、稳定地检测出导致污染的因素和发生污染的要素,如对大气、水体、土壤的质量检测,具有时效性。全面分析数据结果有利于及时进行环境治理,预测环境变化趋势从而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借助先进的科学手段监测环境,一方面为污染治理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阻止了污染问题的进一步扩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维护和预防都具有重要作用。
2.环境监测为城市环境规划提供明确指导方向。经济与环境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二者并非相互对立,而是一体两面、互相推动的,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具有统一性。我国坚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将环境保护纳入基本国策,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系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实施环境监测有利于落实“三同步”及“三同时”,即城市环境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和同步发展,并且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投产,环境监测对城市的环境规划起到正确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3.环境监测积极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邓小平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马克思也提出论断“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由此可见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而环境监测正是一种应用高科技的监测手段,同样离不开科学研究的支持;与此同时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中的实践对科学研究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展迅速且成效较为理想,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物资,在环境容量、污染预测、排污许可、土壤调查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但由于各个地区差异性大,我国环境监测水平存在不均衡问题,部分发达地区环境监测站已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且不乏与国际水平相当的实验室,然而落后地区环境监测站尚不完善,正常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限制,从而制约了监测水平的提高;环境监测广度有待扩大,现有环境监测技术多以水、气、渣、声的监测为主,对于电磁辐射、放射性、生物资源及热污染等领域的环境监测拓展不足。
1.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是实施环境监测的必要条件,环境监测机构的管理者应重视工作团队的组建,根据实际情况规范管理制度,明确环境监测的基本职责和发展目标。此外,还应积极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要求,总结归纳管理经验,实现人力资源合理化分配,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充分的发展空间。
2.加强环境监测的监督
环境监管工作执行中仍存在较多的执法不严、同流合污等腐败现象,例如排污问题涉及相关企业的利益,环境监测机构可能虚报或擅改数据结果,扰乱工作秩序。因此,实施环境监测工作的同时需加强对相关机构的监督管理,借助管理手段,以法律为依据,对不良作风及时予以处罚处理,可充分保障环境监测工作的实效性。
3.坚持监测技术的创新
不进步则是落后,環境监测依赖于先进的各项科学技术,但现有技术难以满足监测数据精确、全面、高效和共享需求,因而要坚持监测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例如网络平台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环境监测信息的共享,为相对落后地区的环境监测提供借鉴,地区之间加强交流和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推动我国整体环境监测技术的进步。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还可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新时代下环境保护依赖于环境监测,环境问题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矛盾。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充分认识环境监测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落实污染治理、环境维护和预防,才能实现环保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