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三河市第二中学,河北 三河 065201)
通过分层教学法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广大体育教学者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并设计不同的目标和内容,来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这里的有效完成,不是例行完成,而是根据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科学应用,来分层施教和因人而异达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法的目标并不是难以实现的,只要努力、认真就可以进步,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踊跃参加体育课的热情,并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兴趣。此外,在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有效地指导,这样将时间更充分地利用起来,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锻炼。
科学合理的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要想做到合理地分层,就需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这里所说的了解不仅仅是指学生的体育成绩,还包括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特点等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的分层才能更具发展性,在教学时也才能更有针对性。
例如:在给学生进行分层之前,笔者已经进了一段时间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而不是在教学刚开始的时候就给学生进行分层。并且,在没有分层之前,在教学中已经通过跑步训练、游戏训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测试了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对每位学生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给学生进行了综合分层和多元分层。具体来说,按照学生的综合素质给学生进了总的分层,在教学时会按照综合分层进行教学。而多元分层是按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的具体分层,在综合分层教学中,会参考多元分层的各项数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并且,在正式开始分层教学前,提前给学生进行了心理预设,告诉学生,分层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促进你们的发展,不存在其他任何主观色彩。在一段时间的分层教学之后,发现学生的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由此可见,合理分层至关重要。
灵活调整是分层教学的重要方面。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一阶段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变化是非常快的。并且,学生本身的能力也是不均衡的。基于此,教师在初次分层后,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密切关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结合具体的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灵活地为学生调整分层,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篮球的“行进间四角传球”的教学时,因为班上很多男生平时都有打篮球的爱好,对于行进间四角传球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所以,需要对学生的分层进行了调整。首先,男生与女生分开,男生的篮球基础优于女生,若是一同训练,强度太低,不利于男生的提升;强度太高,女生可能承受不住,所以,必须分开。其次,将男生和女生在分别进行分层。对于男生而言,已经熟练掌握行进间四角传球的学生为一层,剩下的学生为一层。对于女生而言,因为班里的女生平时几乎都没有接触过篮球,所以,基础一样,所有女生一层。最后,分层调整完之后,对每一层的学生进行教学和提升训练,教学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所以,灵活调整不可或缺。
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在分层教学中自然也不例外。甚至,在分层教学中,评价对学生的影响的会更大。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时,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需要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提升学生对自己的认知。这样一来,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会有明确的改进方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障碍跑”的分层教学结束后,在学生进行放松拉伸的同时,笔者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了评价。总的来说,这节课学生的表现不错,但是还有一些方面能够做得更好。对于每个层次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以指出问题和言语激励为主。如:B层学生在刚开始跑的时候态度积极,但是训练到中途,有些学生因为太累而松懈了。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告诉学生,障碍跑就像是高中阶段的学习,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大家都信心百倍、非常积极,但是高中的学习难度加大,总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一旦在这种时候松懈,再想赶上进度就很难了。所以,不管是体育运动还是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贵在坚持,在之后的课程中,学生几乎没有再出现过懈怠的情况。所以,分层评价需要科学合理,还要注重激励,提升学生认知。
运用分层教学法时,高中体育教学有着一个经常会出现的教学失误,因为对人才选拔和培养的过度注重,导致大众学生的教学的培养被忽略,有些教学课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是必须要普及的。比如,田径、广播体操等,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教师需要对学生传授广播体操的有关知识、巩固学生学生广播体操的基础,让学生可以熟练掌控广播体操和队列等知识。在广播体操的一些训练项目中,例如徒手体操、广播操、队列等,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就会显现充分的身体技巧性和柔韧性,教师在训练体操方队时,可以在这些学生中选择一部分。再从选出一些优秀的学生,训练结束后进行器械体操的训练,实现“分层训练,普遍培养”的目标。为机械体操培养优秀人才。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差异化较为突出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心思较为敏感。教师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时还需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致力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