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芳草湖农场中学,新疆 五家渠 831300)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高考试题对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的考查越来越强烈的体现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
在2017年版的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这样来表述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
其中对唯物史观这样阐释“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光是这样看,我相信很多老师都不太理解什么是“唯物史观”,那高中学生就更不懂了,更别提用唯物史观来解历史题。回顾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我们发现教材中关于唯物史观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社会存在(即社会的系统与架构,与组成社会的各个要素)决定社会意识(即伴随体系架构产生的意识,诉求,思想等等),社会意识又可以塑造与改变社会存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要素所有者与生产力提供者之间的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及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揭示的经济组织形式)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到底要如何让学生感悟教材中的唯物史观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唯物史观呢?下面就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到的唯物史观来进行阐释。
比如我们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时,必须运用唯物史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在封建小农经济基础之上。古代中国是自然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占主导的农业社会,这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的小农经济不利于抵御自然灾害,因此这种经济模式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而中央集权制度能够凝聚分散的人力、财力进行重大工程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简单的说就是小农经济决定和支撑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而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保护和巩固了小农经济。
同样,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有了之前中国政治制度与经济基础关系范例的讲解,自然而然地抛出问题,为什么古希腊会确立起来民主政治的制度,而不是中央集权制度。大部分学生自然开始往古希腊的经济及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上去考虑。
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它的海外贸易特别发达,奴隶制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扩张性,有助于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社会观念,这些都有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反过来,古希腊民主政治进一步促进其商品经济的发展。
以近代欧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为例,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进行,工业资产阶级兴起并壮大,为了获得在议会的更多席位,推动了1832年的议会改革,议会主导权由大资产阶级向工业资产阶级转移,英国代议制不断完善。英国代议制的完善,维护了政局的稳定,反过来进一步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分析,可以从最浅表的层面帮助学生理解,我们经常所说的“唯物史观”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怎样感悟。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价格革命”,封建地主日益衰落,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迅速增强,西欧封建制度进一步解体。而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美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即国家干预相结合),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促进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同时,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社会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历史、社会和历史存在着必然的继承和发展关系的观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即唯物史观。
任何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必然有其前身或者前因。有了历史的观点,我们在看待、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就会更加全面、更加客观、更加符合实际
如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分析,重农抑商政策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商业抢夺农业劳动力,商业影响农业生产,封建统治者为了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而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该政策在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专制国家的经济基础。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但是,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到了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中国社会远远落后于世界。
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这与当时的社会存在有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私田私有,井田制遭破坏,以此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崩溃,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和强化专制中央集权制。礼崩乐坏、空前的战乱和社会变革为各个阶层的思想家们发表自己的主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百家争鸣”局面正是剧烈的社会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应。
通过唯物史观的感悟,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或探究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对知识点形成体系,尤其可以更加客观全面的分析问题,经过这样一轮的讲授,学生学的开心,教师也讲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