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浩 李余 王伟嘉 陈勤 李培培 巨亚荣
(陆军勤务学院,重庆 401331)
本课程重点建设的基本理念是“以计算思维为牵引、突出军事应用特色、面向不同专业要求分类指导”的理念。建设内容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设与课程新大纲配套的各类教学资源,改善课程教学条件,建设课程教学团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员授课能力。
以培养计算思维能力为导向,重塑课程知识体系,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四个模块:①计算机思维和程序设计模块。主要介绍计算思维的概念和本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常见策略和方法、Python程序设计简介,以及数据结构和算法基础。②计算机系统原理模块。主要包括计算机系统组成和结构、操作系统、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等内容。③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包括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发展新技术等内容。④计算机操作技能模块。主要介绍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具备制作常见文档的操作技能。计算思维培养贯穿整个课程教学的始终,重点是培养学员利用计算机解决各种问题的计算思维能力,为学员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奠定基础。
在计算机应用技术模块尝试采用“弹性”设计方法,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基本内容”和“弹性内容”。“基本内容”不分专业,需要所有学员掌握,一般为计算机领域的基本理论;“弹性内容”依据不同专业类别的具体需求有所不同,以学院的两个差异较大的专业为试点,如理工类的专业和管理类的专业,挖掘不同专业类别对本课程的深层次需求。课程教学结束后,通过对比各专业学员的课程考核成绩、学习情况、参加竞赛情况,跟踪学员后续专业学习和工作情况,综合评价改革试点的效果,逐步推广更多专业。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是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课程课时有限,把实验教学划分为课堂实验和自主实验。自主实验要求学员在课下开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教员随时检查学员实验进度并保障实验效果。为满足不同基础和学习能力学员的需求,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分层组织实验教学内容,把实验内容划分为基础性实验、提高性实验和综合应用实验。基础实验要求所有学员都必须完成,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主要以课堂实验形式开展;而提高性实验和综合应用实验,以自主实验形式为主,学员在课下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和学习兴趣,自主选取不同难度的实验内容,鼓励小组合作实验形式,让不同基础的学员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BOPPPS模型是北美高校教师技能培训过程中推崇的一个教学模型[2]。例如:“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一节的内容[3]。旨在使学员从总体结构、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研究计算机系统。课堂教学时教员如何从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和总结等六步曲来设计课堂教学,突出强调教学反思和教学互动环节。改变了传统以教员为主,学院被动为辅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法(FLIPPED CLASSROOM)[4]就是翻转整个传统课堂教学,使学员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员负责从旁引导,翻转课下与课上,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而课上组织讨论或开展小组学习。例如,讲授计算机的硬件组成,教员事先设计若干个问题让学员在课前分组准备和课上回答和讨论,例如:如果给定5000元,如何购买笔记本?要求学员在课前利用教材、因特网、视频课程等形式自主学习,买什么配置的电脑。教员只需对本次课学员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强调所涉及到知识中几个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提升。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结合我院各专业类别学习需求,建设与课程教学目标一致的教学资源。自编实验指导书、案例库、练习册,用于配合课堂教学。根据每章教学内容设计出典型应用案例,并整理形成案例库。建设多媒体教材、微课等数字化多媒体资源,便于学员课后开展自主学习。其中,多媒体教材应注重内容的全面性、知识的拓展性;微课制作应针对重点、难点、技能点进行设计,把“小知识点”讲透,把“操作点”演示清晰,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编写课程试卷库,主要用于课程终结性考试。
本文针对课程的新大纲、新内容和新教材,以及不同专业的学员,提出重点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的内容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设与课程新大纲配套的各类教学资源和条件教学,建设课程教学团队。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员授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