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温州市平阳县麻步镇树贤小学,浙江 温州 325403)
审题对于数学课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数学题目进行分析与信息加工,以此为基础来解决数学问题,并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解答。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审题能力培养之下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理解能力差异化,并不能统一进行审题能力培养,应关注个性化与针对性地培养设计。
第一,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日常身体能力的培养,使得小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审题习惯,从而在数学解题过程中无法正确寻找解题方向,得不到数学题目所传达的详细信息,必然影响了数学学习效率,从而降低了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与有效性的发展。
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过程中,很难关注学生理解水平的差异化,使得每位学生地审题有着不同的见解。而小学数学教师则在审题培养之中过分关注学生统一性,使得学生很难理解教师所传达的审题技巧,并随着数学习题类型的多样化发展,学生对于审题行为更加难以得到有效发展。这便是小学生理解水平与学习习惯的差异化,对小学生审题能力培养效果的影响,需要小学数学教师认真思考与设计符合学生理解水平的个性化审题训练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之中数学题目能够给学生带来最多的解题信息,也是小学生解题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关注数学题目审题技巧的培训。所以,在小学数学审题能力培养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数学题目中的字词含义,并深入推敲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规律和潜在价值,以此通过读顺题目的方式来达到快速理清关系的目的,进一步明确数学题目中主客关系、条件与问题等内在联系,使得有效信息能够展现在学生面前,提升解题效率。
比如,在小学数学题目解题教学之中,当遇到“8乘以3与5的和,积是多少?”题目时,小学生通常会考虑将题目列为8×3+5,教师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板书8×(3+5),让学生仔细观察再分别表述,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体会到了读题中准确理解重点字和词非常重要。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类型的题目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将题目中的关键词换换顺序来丰富学生对数学语言及数学题目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灵活性。
在小学数学有效阅读审题能力培养之中,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在教学之中发现,很多数学题目都能够通过列图表的方式来进行情境创建,以此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而通过对数学题目情境创设的多样化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在情境中关注数学题目中数量与情节间的关系,减少数学题目对学生产生的误区。
比如,小学数学中有这样一道题:“水果店有苹果160个,桃子50个,香蕉比桃子多20个,水果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因为香蕉比桃子多20个,所以,香蕉=50+20=70(个),所以第一个“?”处填70。而一共有多少个=160+50+70=280(个),故第二个“?”处填280。这样条理清楚,不至于搞错数量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学科本身具有实践性特点,因此,在进行有效阅读审题训练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关注数学实践性与动手操作性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亲身探究,从而在实践性结合理论,进一步完善对数学题目内容的理解,摆脱了随意猜想。
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相关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便会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学具进行摆一摆,说一说,以此理解“同样多”、“谁和谁比”、“多”、“少”等概念,从而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二是“画”。示意图或线段图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在解题时理清关系、明晰思路,把难以接受的知识化难为易,是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辅助工具。
在小学数学有效阅读审题训练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学会有效引入生活问题,通过问题来强调数学审题的实际性,解决学生问题需求。
比如,在小学数学“认识除法”一课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可设计提问内容:“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孩子们就会回答:“它们在分东西。”接着继续问“它们是怎样分的?”……问题明确,学生回答就会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