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
(乾安县第七中学,吉林 松原 131400)
学生自残自杀现象时有发生,为什么他们的心灵如此脆弱?为什么他们这样不珍惜人生仅此一次的生命?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如此脆弱的灵魂怎么扛起社会的责任,教育孩子珍爱生命迫在眉睫。
首先,青少年没有理想,对自己的理想模糊不清,这导致他们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积极昂扬的斗志。高中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应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襟怀。在人教版必修一教材中毛泽东写过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全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写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了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我们的青少年不就缺少这样一份责任与担当吗?
在《我有一个梦想》这篇课文中,马丁·路德·金用一系列的排比句──表明了黑人民权运动的目标,那就是斗争一定要坚持到底,每个人都要有顽强的斗争精神和意志,无论在多么困苦的条件下都要坚持下去。他充满激情地呼吁大家回到那些最黑暗的地方,坚持战斗,充满信心,胜利的那一天终会到来的。马丁·路德·金有一个伟大的梦想——自由和平等!
通过课文主人公感染学生,唤醒学生内心的激情。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勇于担当,有为理想而奋斗终生的决心。
其次,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渐渐地他们成了“小太阳”“小皇帝”,孩子所有的一切都由父母担当,他们缺少挫折教育。
在人教版必修二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囚绿记》,“囚绿”体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对爱和幸福的珍惜,然而无法囚住绿,说明“绿”的顽强与倔强,作者借“绿”表达自己的心情,赞美了这种坚忍不拔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处境艰难中的中国,不畏强暴,追求自由的民族精神的高度赞美之情。同时,这绿色的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坚忍不拔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他在常春藤上表达了受挫折而不气馁的情感和愿望。
在人教版必修三教材中,有一篇课文《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主要写一个饱经风霜的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连续八十四天在海上打鱼而毫无收获,第八十五天仍然去捕鱼,终于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然而在返航的途中,又遇到了大群鲨鱼的围攻,老人不畏困难,与鲨鱼进行了一夜的搏斗,结果当老人返回岸上时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鱼刺了。这部小说表现了一种不惧困难的人生观,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困难,我们都要一往无前。
人的一生会经历无数次的挫折,不可能一帆风顺,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生活给予我们的考验。
再次,青少年缺少感恩的心,以为自己的生命只是自己的。
《陈情表》中李密描述自己悲惨坎坷的命运。“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从小无父无母,是个孤儿,九岁还不能走路,多亏了祖母刘氏亲身抚养,自己才勉强活到今日,这样悲苦的身世,怎能不叫人心生怜悯!而这样的苦难还没结束。他和祖母相依为命,只有祖母是他的依靠,现在祖母卧床不起,他更应该侍奉左右,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学生也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你的生命不是独立的个体,承载着太多的希望和寄托。
首先以情为契机,感化学生,引导学生珍惜生命。
《我与地坛》以地坛公园为背景,通过作者与地坛的长久相处,将个人的情感和生命投射到地坛的一草一木之上,在冥思苦想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对自身经历的思考中,逐渐超越个人的苦难,去探寻生命的意义、死亡的意味和人生的价值,进而感悟生命和宇宙的生生不息,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面对人生的困苦而毫不退缩的勇气。
其次立足名著,教育学生人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部小说。主人公保尔所走过的道路,反映了苏联革命青年不畏困难、勇于奋斗、争取胜利的大无畏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去追逐自己的理想。
亲爱的孩子,生命里还有很多的精彩故事等待我们去发掘,不要轻言放弃。如果真的觉得累了,请拍拍身上灰尘,继续笑着走下去,千万别做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