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文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武林门儿童之家幼儿园,浙江 杭州 310051)
幼儿行为常规,是儿童自然生理特征与社会文化特征的结合,是为了保证儿童在幼儿园更加健康快乐生活的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但是我们教师在幼儿行为常规教育的实践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现就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简单的探讨。
教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儿”等同看待,认为常规教育就是为一日活动的顺利组织提供纪律上的保证。常常听到老师们的议论:“这个班级的孩子真乖,真好管”“某某班级的常规好,带班也轻松,不像某某班那么不听话”等等,常规教育成了很多老师管理孩子追求的方向。老师们都从自身的角度考虑到常规的管理,而忽视了常规教育真正的内涵——幼儿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许多幼儿园教师由于教育观念的滞后,还是固守着传统常规教育中所谓的规则意识,使幼儿行为常规教育的要求及方法都刻板的保留着,例如:仍然使用着“小嘴巴,不讲话。小眼睛,看老师。”“一二三,静下来。”这些琅琅上口的规则把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变成了“小机械人”。在班级生活中随时能听到老师说出“不可以大声说话、别打架、说话举手、不许插嘴……”等等限制性语言,还有那些包含着“不行、不要、不能”的指令性言语,说明了在教师心目中“常规教育的内容就是限制幼儿的不良行为,常规就是要遵守规则”。
在尊重幼儿为前提的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时常感受到常规带来的困惑,一方面,教师设法维护它的权威,因为它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尊重幼儿选择,对儿童自由发展的追求又使教师不能过分地强调常规,处于“为”与“不为”的矛盾中。
幼儿园教育在各类活动中都会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培养,但在常规教育中确实一刀切。如:集体排队喝水、集体排队洗手、统一入厕、几点入睡等等,都有一致的要求。但是面对来自不同家庭环境、个性等方面的差异,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大不相同。因此制定的常规要求该有相应的针对性,关注到个别孩子的差异,克服一味的整齐划一带来的和谐。
针对幼儿园常规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尽可能的寻找最佳解决问题的教育对策,有效地实施幼儿园常规教育,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由。促使幼儿健全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
许多幼儿园对老师和保育没有具体工作要求与衡量标准,老师们也将其工作视为命令式和随意式,凭自身的生活习惯和经验行事,造成了幼儿行为常规工作随意性大、效率低、效果差,造成教师开展行规的困惑,影响了保育质量。制度引领,统一操作,现场视导,是保障行规开展规范性的有效手段。
1.制度引领,确保规范。通过制度引领,确保规范的操作,因此我们制定了系列行为常规工作制度。如《幼儿一日行为要求》《幼儿园各类人员的保育职责》、《幼儿教师日常保育工作要求》、《教师保育工作的适宜行为规范》、《幼儿园老师一日工作流程》《教师的提示语》、《教师工作考核标准》等,规范教师、保育员的行为,确保孩子良好的行为。
2.全园培训,确保统一。在幼儿园的发展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幼儿园的兴衰成败,其中也包括保育员的素质。因此我们立足保育工作的实际水平和幼儿园发展的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坚持不懈地开展具有特色的园本培训,培训形式分为班级自主交流、个案跟踪交流会、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和一月一主题的全体教师会议。
3.现场视导,确保有效。不同形式的现场视导,使行规的开展更有序:(1)管理者的管理视导制:管理者对教师指导幼儿行为常规的过程进行现场的视导, 主要发现一日流程中老师们操作问题,和班级老师的配合问题,发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问题进行全园探讨,并做为园内教研案例研讨的主题,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要出发点。(2)示范班观摩视导:分上下午班教师进模范班观看各环节,教师、保育员的站位、提示语、营造的氛围等进行全过程的观察,让所有人员清晰正确、科学、规范的操作方法。(3)快乐收获视导:管理者把教师的教育过程的片段拍录下来,供老师、保育员分享开展行为常规后的成效,提升每个教师的成就感,并把家长的表扬信和表扬的语句拍录其中,细腻的常规教育背后收获肯定,同时个别好的做法学习,更提升所有班级组织保育各环节的水平和能力。
1.创设生活情景,体验常规井然有序。教师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和情景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教育,让孩子置身于真实的生活环境中,进行多样化的体验,进行不同的结果对比,找到正确的行为方式。我们把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具体行为片段记录下来,进行播放,让孩子们说一说,录像中的他们做的怎么样,什么地方做的好,等等。或者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孩子们玩的片段进行描述和模仿再现,让孩子们来说一说。
2.幼儿自定班规,环境融入提醒,体现常规教育自主性,自然性。真正有利于促进幼儿自由发展的教育是在教师的民主管理下实现的。他们把常规的重点放在学习习惯、为他人服务、安全教育等方面。让幼儿讨论,在协商和争辩中共同制定规则。这种形式有利于在集体中形成尊重、信任的气氛,让每个幼儿都感觉到自己的意见是重要的,自己制定的规则他们愿意去遵守和维护,并逐步体会到规则带来的秩序和自由。
让幼儿时时刻刻处在环境中,同时创设班级环境的温馨氛围,采取幼儿喜欢的故事讲述法,儿歌朗诵法,歌曲表演法,榜样示范法,使孩子们自然地融入到常规教育中。
3.关注个体需求,力求常规教育因人而异。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一举一动,尊重个别孩子的差异。比如,注意观察班级中哪些幼儿易出汗?什么环节易出汗?采用什么方法?根据观察采用干毛巾垫背部、调节运动量等方法。再如在锻炼环节中,对哮喘病儿和肥胖儿实施不同的保育策略。哮喘病儿不能迎风跑,适当减轻运动量。对肥胖儿适当增加运动量。同时在幼儿园创设宽松的氛围,减少生活环节排队的次数,增加小组活动时间,让孩子们有事可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统一的管理。
只有保持家园共育的一致性,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同样的环境,一致的行为。才能让幼儿学会良好的行为和习惯,掌握良好的常规。家长和老师们首先也要从自身做起,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楷模。同时广泛向家长宣传,深入挖掘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庭对幼儿的教育作用。
总之幼儿园常规教育要体现它的价值和理性,追求它的本真面目——解放儿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由。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园的教育从需求出发,使教师在幼儿园常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有效地实施幼儿园常规教育,促使幼儿健全和谐地发展,从而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