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慧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安庆 246000)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孕育对语言、文学、大众传媒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大众传媒对五四精神的传播。《新青年》作为当时的大众传媒报刊之一,能从众多报刊中脱颖而出,成为标志性刊物,主要源于它所宣扬的五四精神。因此,从其中探究五四精神对内涵,对当代青年对精神引领有种重大作用。
五四运动时期出现的报刊,作为五四运动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传播工具,在近代中国文明史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据统计,在五四运动实践的一年时间内,全国涌现的新思潮报刊就有400余种,其中,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最为突出。五四运动中的积极分子也正是以报刊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的旗帜,向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发起攻击,开始探求振兴中华的根本道路。
《新青年》的创立与发展。虽然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使其受到西方国家文化的冲击,但却没有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中国仍然长期处于和外界隔绝的封建社会中,在这样的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先进知识分子力图为国家、民族寻找到一条新的出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新青年》创立了。
1915年,在陈独秀的带领下,于上海创立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新青年》初期在哲学、文学、教育等领域揭露封建专制下的罪恶,从而宣扬科学民主的思想。1917年初,《新青年》实行改革,推行白话文,带动发起了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反帝反封建思想的主要阵地。
五四运动的产生。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渐扩大,以袁世凯为首的封建军阀腐败不堪,勾结帝国主义,搜刮民财,为统治阶级服务。1915年,在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袁世凯不顾国人,接纳了其中大多数要求;1918年初,日本向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提供了大量贷款,并协助组建和装备一支中国参战军,其贷款还被用于安福国会庞大的贿选开支,后来,为交换向日本借款的公文,北洋政府欣然同意日本对山东权益的占有;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与日本虽同为战胜国,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并未被收回,反而被日本扩大。这一系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羞辱激发了中国青年学生、工人等一般市民的爱国之情。同时,随着之前《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动,自由民主、反抗封建传统的新思潮逐渐深入人心。在这样的思想基础奠基下,五四运动应运而生。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点,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蕴含的五四精神,在五四时期代表着中国主导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潮流。启发并鼓舞着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新青年》作为弘扬五四精神的主要传播媒介,依据其探讨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新青年》中发表的刊物来看,五四精神的科学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倡导爱国主义精神。5000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却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并且绽放风采,就是因为有传承至今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立足之本,是每个中华儿女对民族怀有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对独立富强而现身的奋斗精神,是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在五四运动期间,以青年知识分子为代表通过《新青年》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是绝无仅有,将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才使得他们在饱受国耻时,勇于站出来,将自己的一腔热血付诸行动。陈独秀在创刊词《敬告青年》一文中,首先提出的就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这不仅仅是对青年自由自主的要求,更是警示青年,要团结一致,挣脱帝国主义的束缚,维护国家的主权,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倡导思想解放、进步创新。1916年,陈独秀与李大钊针对康有为和孔教会主张“以孔子为大教,编入宪法”进行了批评。并写到:“文明进化之社会,其学说之兴废,恒时时视其社会之生活状态为变迁。”李大钊也指出:“社会、道德都是进化发展的,孔子之道施于今日之社会为不适于生存。”这说明,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是不断的进化发展的,而古代先贤圣人的思想,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可以借鉴但不能成为主流思想。因此,社会思想解放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中华民族还应发扬进步创新精神,提高学术开放意识,广采博纳,吸取其精华,营造现代化建设的良好时代氛围,不断推进思想解放和人们观念现代转型的进程,为顺应不断发展的社会而做好思想理论储备。
倡导民主科学。在《新青年》的发刊词中,陈独秀从“自由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退隐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这六个方面表达了他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科学的强烈愿望,希望青年学生们能够积极进取,走出封建传统,为建设祖国而奋斗。同时,五四时期的民主与科学不仅体现在打破封建专制,走向社会民主,还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1918年,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一文中,针对当时各帝国主义国家和北洋军阀政府宣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公理战胜强权”,指出“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我们庆祝,不是为那一国或那一国的一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不是为打败德国人庆祝,是为打败世界的军国主义庆祝。”其中暗含着民主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社会的结果,是资本主义失败,劳工主义战胜。文章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内容还没有进行系统的介绍,并且在介绍的内容上也有不够恰当的地方,但它们却在相当程度上表达了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的若干观点。
五四运动的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探索事物的本质规律。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民被封建专制的社会束缚着,很少对新事物进行探究认识,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予其坚定的信念,使其不再迷信盲从,勇于追求真理,提升国人对民主的认知,使民主科学精神得到进一步的发扬,为中国现代化转型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