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军 宋智勇 崔子清 李欧璠 张子航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山西 孝义 03230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物质生活也日益丰富,必然产生众多的闲置物品。同时,大学生普遍多才多艺并掌握有一技之长。但是,往往面临闲置物品不需要,且拥有的才艺、技能和经验也因平台和机会不够多而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窘境。这些不再需要的物品、无处施展的知识技能,均可以被视为大学生闲置资源。如何能更好的整合、优化、配置高校内的大学生闲置资源,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遗憾的是,针对校园的标准化闲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认为,在手机移动端开发设计大学生闲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如相关APP应用、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在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了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支持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探索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并鼓励发展一批共享经济示范平台。各地也纷纷出台各种政策,不断研究完善支持共享经济平台发展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这些政策,为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国家导向的推动下,近年来,共享经济发展如火如荼,涉及的行业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探索出的一些新的业态形式,也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更多的社会大众认知、接受、受益。可以说,共享经济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高校理所应当成为弄潮儿,通过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促进大学生闲置资源的共享,让学生培养充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习惯的同时,又可以让学生为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贡献一份力量。可以说,大学生闲置资源共享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的开发,顺应潮流。
(一)高校有着庞大的学生基数。国内高校在经过多年的扩招扩建过程中,在校人数一路攀升,每所高校学生总数惊人,均以万人为单位,特别是一些学生规模较大的超级大学,本专科各层次的在校生可以达到数万人,这些学生无疑都是该平台的潜在用户。而且大学生闲暇时间也比较充裕,有较多时间可以登录平台点击浏览,也必然会带来巨大的点击量。潜在的用户和点击量足够多,就为平台能够推广带来了有利的条件。
(二)大学生闲置资源足够多。庞大的学生基数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费潜力,也使得高校拥有足够的闲置资源来源。在闲置物品方面,通过每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大学生普遍会有复习资料、绘画工具等学习用品,下一学期可能不再需要而闲置。特别是一些大学生理性消费约束能力不足,对市场上新推出的商品有购买冲动,另外现在便捷的网购也加剧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只要看到自己心仪的物品便开始“剁手”下单,待新鲜感过后,便很少再使用。有些学生则跟风消费,看到同学们买,自己也盲目跟着购买,而不考虑自己是否真正需要使用这些购买的物品,这就导致高校内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同宿舍学生一块购物时,每人均购买了同类的箱包、饰品、电子、文具、体育休闲用品,甚至是宿舍吊椅等,在发现自己很少使用购买的物品后又开始心生懊悔;在才艺技能方面,通过大学期间学习专业知识、参加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参与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与体育活动,同时基于自身特长爱好,高校大学生普遍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办事经验,如有些学生精通PS设计、有些则熟悉校园办事流程,在缺乏展示平台和交流机会的情况下,这些才艺本领便无法得到发挥,成为一种闲置资源。
(三)大学生对闲置资源有着较强的共享意愿。由于很多闲置物品只能堆积在宿舍内,造成宿舍物品越来越多,严重占据生活空间。这些闲置物品如果丢弃会觉得太可惜、想转卖又担心哪天还需要使用,想共享赚取些生活补贴却不清楚谁有意愿,陷入左右为难。对需求方来说,一些物品如校园活动所需要的正装,使用较少却有必要,直接购买不划算,而希望通过租赁方式,花费较少的费用就可以满足使用,但往往需求得不到满足。特别是现在很多高校采取按年级多校区办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对闲置物品的共享意愿,有些学生会认为,自己在所在校区只待一两年后便面临搬迁,与其直接购买一些学习生活物品造成搬迁费时费力,不如以租代购进行共享使用。在知识技能共享方面,一些学生也希望自己的本领得到更好的发挥,就以高校每年均会举办或参与的大创赛、三创赛、“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类竞赛来说,有学生愿意将自己的创意与人共享,但在PPT制作、文案撰写、市场调研等方面,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团队搭档来实现强强组队。另外,有些学生会以扩大自己社交圈为目的,愿意通过共享认识到校园内共同爱好、相同技能的同学,促进切磋交流。
(一)与校园跳蚤市场相比,具有比较优势。高校校园在开学、毕业季会定期举办一些跳蚤市场,但多数学生在市场上为了转手售卖闲置物品,很少有学生会抱着共享的意愿来参加。且跳蚤市场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只能定期集中开展、有共享需求意愿的学生需要在各摊位寻找符合条件的目标、无法展示知识技能服务等。APP应用、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移动互联网共享平台则不存在这些局限,闲置资源供给方可以在任意时间发布闲置物品、知识技能等资源的共享信息,闲置资源需求方也可以利用课间休息、等待同学、乘坐公交等各个场合的碎片时间来浏览共享信息,并获取共享需求,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共享平台在匹配闲置资源的供需双方、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二)与PC端网页相比,具有比较优势。目前,国内有一些较为知名的二手交易网站、同城网站,这些网站规模较大、信息丰富、覆盖地域面广,也可以发布一些共享交易信息。但是对大学生来说,存在无效信息太多、有效信息真假难辨、缺少担保交易等顾虑,特别是网站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同校共享服务平台趋于空白,造成同校学生数量少,发布共享信息无法引起注意,效果较差。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普及率比电脑更高,大学生浏览网页的行为,普遍由传统的PC端转向手机端,更习惯了利用手机查找信息,而传统网站在手机端界面的亲和性和操作性较差,如点击手机浏览器再利用输入法输入网址不够快捷、网站界面对手机显示不够友好、手指切换网站页面时容易误点误触其他栏目信息等问题,造成用户体验差。移动互联网共享平台则专门针对手机端设计,界面简洁,整体看起来赏心悦目,导航功能也简单明了,模块分类明确,且互动及时,只要学生发布的共享信息被别人关注并回复,即在手机端显示消息推送,可随时查看,用户体验相对较好。
(三)与其他手机端应用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虽然二手交易APP不断出现,但是这些APP应用更多侧重于交易,忽视了共享需求。特别是这些APP主要面向社会群体,对只愿意在校园内进行资源共享的学生来说,圈子太大、功能多余、信息杂乱、安全度低,造成同校学生用户规模少。一些二手交易共享服务公众号和小程序也不断兴起,但普遍存在开发设计不成熟、用户市场不明确、未被广泛关注的问题。基于同校大学生的移动互联网共享平台,以服务同校学生为宗旨,只需要开发大学生有需求的基本功能模块,而不用考虑其他社会需求。这样,共享平台可做到简洁实用、针对性强。
(一)开发简单。APP、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手机端应用的开发难度小、门槛低,特别是小程序和公众号,甚至不需要开发软件,有相关技能的大学生就可以单独或团队完成开发。另外,由于平台专注于服务同校学生,面向市场专一,这种专一性也有效降低了开发难度,这样必然会连带降低了开发成本。
(二)推广省力。一是由本校推出的共享平台更加信赖可靠,学生不会产生抵触心理;二是该平台实用性强,校园内人人皆会面临使用需求,因此推广不会遇到太多政策阻力,甚至可能获得校方教职员工的肯定与支持;三是校园推广形式和途径能够多样化,既可以通过班级群、微信群、宣传栏推广,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甚至学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进行宣传;四是推广所需的人力成本几乎可以不计,校园内热心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大学生比较多,平台开发方组织一些学生成立相关团队开展义务推广活动也相对较为容易。
(三)易于接受。由于平台偏向于公益性,因此界面往往清爽、简洁、条理,不会有烦人的广告推送。平台的闲置资源供需方都是同校大学生个体,同学之间距离较近、联系方便、信息真实,共享信任程度高,共享交易风险低。另外,平台还可以通过调查和收集大学生的意见予以不断改进完善,更加符合大学生的使用习惯,获得更加贴心的用户体验。
在手机移动端开发设计大学生闲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不仅可以有效整合、优化、配置高校内的闲置资源,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还有助于学生养成节约资源、理性消费的习惯。移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相信该平台的发展前景广阔,值得高校开发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