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凤
(河北省承德市第十二中学,河北 承德 067000)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成长阶段,他们天性活泼,热衷于群体游戏,他们热情好动,对于区别于刻板文化科目的体育课有着高度的学习热情。因此,我们必须利用这一优势在中学的体育课堂中融入体育游戏的设计,来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与趣味性。
首先,体育游戏是一种有意识且目的性较强的活动。体育游戏的第一特点就具有很强的目的性,这是由于体育项目教学的针对性所决定的,体育科目的教学通常是讲授体育常识、基本技能以及开发身体潜能和思维智力。因此,体育游戏是对于体育教学行为活动的补充和调剂,能够有针对性地对体育科目进行再一次的创造和完善;第二,竞赛性质增强了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体育游戏本身具备一定的规则,这种规则带有教育和限制的双重作用,这也是体育游戏竞赛性质的一种体现,在这种趣味性的竞技游戏中,学生可以更好的增强体质,加深对于体育学习的记忆能力;第三,体育游戏具有一定的幻想性与非生产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高峰期,从初中生的生理特点来看,初中生在这一时期的身体状况会发生急剧的变化,在生理方面首先是身高的迅速增长,其次是体重的增加以及骨骼硬度、肌肉力量的逐渐变大。因此,合理的体育游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身体耐力素质,更好的满足中学生身体发育的需要。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通常运用慢跑以及做热身操作为学生学习前的热身准备活动。尽管这种方式具备一定的热身效果,但是其形式仍然显得简单与枯燥,一成不变的热身模式往往让学生们丧失学习动力,出现不同程度的抵触情绪。而体育游戏的趣味性能够高度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有力的将学生的思维真正带进体育课堂。特别是体育游戏的竞技性能够点燃学生的体育热情,增强学生的体育兴奋性,这种用游戏形式开展的热身活动,能够使学生迅速的活跃起来,并快速地进入课堂教学中,从而强化和巩固体育教学的实际成果。因此,体育游戏在体育的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有着强烈好奇心与猎奇欲望,他们的思维特点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种新奇有趣并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并从中收获游戏的快乐。然而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决定了他们在控制能力方面的不足,无法长久的从事某个活动。因此,体育游戏的加入能够更好的活化课堂,寓教于乐,增强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使有限的体育教学事半功倍。
中学生思维特点的兴奋性、灵活性以及不稳定性决定了着他们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体育课的复习技术过程中,运用游戏形式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体育动作技术进行再次演练,从而将那些需要反复练习的动作难点、重点变得妙趣横生,有助于巩固学生对于技术难点的记忆,从而更好的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传统课堂的身体素质练习往往十分单调枯燥,动作较难,负荷量也较大。因此,我们要运用体育游戏的方法来有效的增加素质练习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虚席热情。体育教师首先要依据不同体育项目的基本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游戏的设置。在开展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游戏的运动量,在让体育游戏充分发挥出热身作用的同时尽量避免学生的负荷量过大。
体育教学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思想方面较为单纯,思维的可塑性很强,因此,在体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务必要保证内容的积极与健康,要富含趣味性和思维性,良好的思维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应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鉴于中学生热衷竞争并且好奇心较强的天性,教师必须要根据这些心理特点,有意识的选择那些趣味盎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游戏内容。游戏的形式要侧重于竞技,才能更加受到学生的欢迎与认可。
在体育游戏的组织过程中,对抗性游戏以及投掷性游戏往往会让课堂达到活动的高峰,然而这两类游戏虽然游戏性较强并且十分热闹,但是却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体育教师必须要在游戏的过程中做好安全措施,提示学生要注意游戏活动的自我保护。在游戏之前,教师要严谨地做好动作标准示范,对于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违反安全原则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和纠正。游戏进行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基本动向,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体育游戏进行到尾声并且已经起到了辅助体育教学的作用之后,教师要及时的结束游戏。这时教师要对于游戏的全程进行必要的总结,并且公平的对于游戏的胜负进行合理的判定。特别是对于那些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出坚强的耐力、遵守活动纪律、互相帮助的个人或者小组,要给予必要的表扬,对于学生在活动中出现的错误要在全班范围内言明弊端,尽量做到褒奖大于责罚,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参加游戏的学生都能够受到一定水平的思想教育。
结论:综上所述,体育游戏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体育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活化了课堂气氛,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育兴趣更能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作为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促进体育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完美结合,提升体育教育的实际成果,并最终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