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幼儿园学前教育占据基础性的位置。幼儿的身体、心理都处于初级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较低,如果老师只是采用最传统的方式讲解知识,那么学生是无法快速、准确地理解。然而,通过将游戏活动运用到幼儿园学前教育中,这既加深了幼儿对知识的理解,还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在游戏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时,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游戏活动这二者相结合起来,科学、合理地设计游戏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既要增加游戏活动的趣味性,还要增加游戏活动的教育性,便于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围绕这一理念,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位幼儿,分析每位幼儿的性格特征,了解每位幼儿的兴趣爱好,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设计出有趣的游戏活动。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自主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平时的学前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幼儿的自主能力,着重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给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看看哪位幼儿给布娃娃穿的衣服数量最多。通过让幼儿参与到“给布娃娃穿衣服”这一游戏中,便于幼儿掌握了穿衣服的要领,并且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自主穿衣服,这样的游戏教学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同时,所取得的教学效率也较高。
众所周知,幼儿的年龄尚小,并且他们的思维发展处于起始阶段,为此,在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通常是教师占据主导位置,这样的游戏活动无法调动起幼儿的主动性,当然,也无法活跃幼儿的思维,也无法推动幼儿思维的发展。基于此,在幼儿园学前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围绕着幼儿这一主体,想办法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时间里,教师不能只是教授知识,而是要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幼儿沟通、交流,这样做营造了和谐的教学氛围。
除此之外,教师要引导幼儿与其他幼儿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各自表述自己内心的想法,这便于幼儿之间相互认识,了解到哪些幼儿与自己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了解到其他幼儿的特长等。通过认识、沟通、了解,幼儿之间不再那么陌生,他们能自主选择朋友,并且在游戏活动中,他们能和谐相处。作为一名幼师,其要创新游戏的形式,防止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一样的游戏,这会让幼儿产生厌倦的情绪,导致部分幼儿无法参与到游戏活动中。
传统的幼儿园学前教学中,尽管老师也会引入游戏活动,但是,几乎所有的游戏活动都是在教室内开展的。然而,在教室内开展游戏活动,既会受到时间上的制约,又会受到空间上的制约,这影响到幼儿在游戏活动所获得的乐趣,当然,还会进一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有效性。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不断拓宽游戏活动的范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拓宽游戏活动范围之前,教师要分析游戏活动场地的安全性,保证每位幼儿的安全。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结合下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游戏活动,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游戏活动的范围扩大到室外,这样做丰富了幼儿的知识面,又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当老师要教授幼儿过马路的生活常识时,教师要引导幼儿从教室走出来,深入到操场,并从操场中选取一块安全的区域,将相应的斑马线划在区域中,并且提前准备好红绿灯装置,接着,教师创设过马路的情境,让幼儿一个个安全有序地通过马路,这样做强化了幼儿的认知,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园学前教学中除了要思考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还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接受良好的教学内容,还要关注幼儿的心理问题,确保幼儿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长起来。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引入游戏活动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游戏活动,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提高学前教育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