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歌曲的高中音乐教学探究

2020-12-06 10:07陈欣欣
中学生报·教育教学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红色歌曲高中音乐教学探究

陈欣欣

摘要: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以音乐为媒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形式,培育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的核心素养,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红色歌曲蕴含着特殊的时代背景、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丰富的革命精神,不仅是珍贵的教育资源和精神财富,同时也体现着革命精神传承和文化底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红色歌曲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今年适逢中国共产黨建党百周年,作为音乐教育人更应将红色歌曲融入高中音乐课堂,通过运用丰富的红色歌曲文化资源,强化红色歌曲育人功能,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红色文化,培育高中生爱党、爱国和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红色歌曲、高中音乐、教学探究、传承弘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音乐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之一,音乐教育在德育和美育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红色歌曲为媒介,在感受歌曲艺术魅力和学会不同的艺术表现的同时,更应深入挖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

一、红色歌曲的特点

红色歌曲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结合的产物,是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社会主义新时代等各个历史时期广为传唱的经典歌曲,都是赞扬和歌颂革命和祖国的歌曲。歌曲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真实写照,更是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伟大精神的弘扬与传承,既振奋人心又深受民众喜爱,具有浓韵的感情基调和较强的节奏感,更具有独特魅力、深邃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

经色歌曲歌曲中蕴藏着如此悦耳的催人奋进的力量,有着独特的民族特性、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等特征。

1、红色歌曲的民族性。

没有哪一个歌曲作品不受到时代的制约而存在,也没有哪一个作品能够脱离民族性而独树一帜。一部优秀的歌曲作品,与时代与民族息息相关、相得益彰。中国5000年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源远流长。团结共进、和谐相处、互相依存的56个民族一家亲,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红色歌曲源于民谣,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融入造就是红歌别具一格的韵味。红歌既融合了每个地域的民谣和唱法,又寄存于生活、革命和建设中,传播并遍布祖国的各个地域,因此根植本土的红歌教育,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毛泽东曾经这样说过,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歌曲《松花江上》在日寇大举侵华的紧要关头,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乃至全国人民的悲愤情怀,唤醒了民族之魂,点燃了中华大地的抗日烽火。《北京的金山上》原是一首藏族民风的歌曲,后来结合藏族传统民歌、藏戏等的演唱风格进行新编歌词,旋律悠扬悦耳,在民族特色浓郁之中又添加了流行音乐的元素,歌词则充分展现了西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幸福新生活的情景,表达了百万翻身农奴对毛主席,对党,对亲人解放军的热爱之情,在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唱响,成了西藏的经典歌曲,传遍大江南北。经色歌曲既体现出了浓浓的民族风韵,又突出了音乐的民族精神。其之所以能在社会上广泛传唱,定是吸取了民族的精髓,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浓厚的民族文化。

2、红色歌曲的时代性。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奋斗史和复兴史,这一时期的红色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激昂的情感、细腻的歌词、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鲜明的时代印记。土地革命时期的红歌曲调慷慨激昂,内容真实感人,蕴藏了红色革命精神。有歌颂党和党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的《歌颂中国共产党》、《苏区干部好作风》等歌曲;有描写反抗压迫与革命斗争的《土地革命歌》等歌曲;有赞扬革命根据地军民鱼水一家亲《十送红军》、《红军百姓一家人》等歌曲。抗日战争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团结就是力量》、《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红色歌曲反映了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时代精神,是激励中国人们团结奋战、同仇敌忾和共赴国难的号角。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新时代的红色歌曲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展示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崛起历程,更是蕴含着对国家和民族挚爱之情,有反映新中国建设的《我为祖国献石油》《北京颂歌》,有反映改革开放的《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更有追梦时代的《我们都是追梦人》,有反映对国家和民族挚爱之情的《歌唱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祖国不会忘记》等等歌曲。

红色歌曲旋律优美,结构简短,歌词质朴,曲风明快,传唱广泛,脍炙人口,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的产生与近现代革命斗争有密切关系,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斗争和理想愿望,歌曲传唱的群众性、广泛性是红色歌曲的主要特征之一。例如,当时唱遍大江南北的《工农兵联合歌》气势磅礴、曲调流畅,发自肺腑,心声为曲;不用雕琢,自然成词;形象可感,感人至深;简洁明快,便于记忆;触动心弦,广为传唱。又例如歌曲《南泥湾》旋律优美抒情,朗朗上口,热情歌颂了开荒生产建立功勋的八路军战士,歌颂他们把荒凉的南泥湾改造成了美丽的“江南”。歌曲也吸收了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加上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融抒情性与舞蹈性为一体,更加生动感人,深受群众喜爱。歌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南泥湾精神,成为激励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拯民于水火的精神源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再例如《我和我的祖国》歌曲采用了抒情和激情相结合的笔调,将优美动人的旋律与朴实真挚的歌词巧妙结合,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衷心依恋和真诚歌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每个人和生他养他的祖国的血肉联系,在词曲结合上“恰到好处”,是一首具有永久魅力、深受人们喜爱的抒情歌曲,成为能汇聚亿万人民的爱国心和爱国情。这首歌不仅唱响爱国主义最美和声,更是汇聚起磅礴的“中国力量”,推动着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

二、红色歌曲的作用

1、审美感知作用。

审美感知指的是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红色歌曲融入高中音乐课堂,使学生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音乐素养和人文修养,吸纳和传承优秀文化,陶冶情操,涵养美感,引导学生对崇高人文精神的追求,增强对真善美的讴歌与塑造能力。一首首红色歌曲能让我们重温党领导全国人民的革命史、奋斗史、创业史,一首首红歌能让人耳熟能详、感人肺腑、催人奋进,歌曲表达了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敬仰,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红歌动听的旋律,优美的歌词,高昂的情感,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手段,让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同时,更是催人奋进,具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例如红色歌曲《保卫黄河》“……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歌曲明快豪放和浓厚的民族风格。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使歌曲充满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2、艺术表现作用。

艺术表现指的是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表演和音乐创编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情操的熔炉”。我们要激发高中生参与音乐表演热情,提高学生音乐表现水平,让学生音乐教学中接受熏陶、感受乐趣和丰富校园生活,在特定情境中充实心灵、发挥创造力、培养自信和获得成就感。红色歌曲兼具艺术价值高、审美情趣强、思想内涵丰富、能调动高中生演唱积极性等特点,可把红歌糅合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和爱国热情,感受艺术熏陶。

3、文化理解作用。

文化理解指的是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加强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高中生认识到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借助红歌丰富的内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红歌文化。红色歌曲之所以成为经久不衰,核心在于生命力、传播力、号召力和影响力最强,具有强大精神力量,其具有独特文化自信价值、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理想信念教育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等等,尤其是思政教育价值,在当前形势下,更应加强红歌教育,这弘扬的是民族精神,激发的是爱国爱党热情,践行的是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的是文化的自信。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红色歌曲就是教育学生最好音乐教育资源,让中国红色歌曲和文化融进血液、铸入灵魂。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沒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那朴实的歌词、激昂的旋律,表达出亿万中国人民的心声,坚定人民跟党走的信念,鼓舞和激励着几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奋勇前进,唱出爱国爱党爱英雄真情实感,唱出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更唱出新时代建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伟大目标的时代号角。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透析笔者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红色歌曲就能给人一种激情,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唱出的是一种豪情,催生的是一股精神,激发的是一种动力,这正是我们当今时代急需的精神食粮。红歌精神体现出民族气节与风骨,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精髓,是高中学生最喜欢的思想政治资源。尤其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涌现的英雄人物和事件,形成了一系列伟大民族精神,创造了大量与之相伴的经典红歌,把不同时期不同事件人物的曲谱创作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同歌词创作的爱国主义精神融为一体,构筑起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谱系和红歌文化传承,比如反映五四精神的《五四纪念爱国歌》、红船精神的《红船精神之歌》、井冈山精神的《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长征精神的《红军不怕远征难》、延安精神的《延安颂》、抗美援朝精神《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雷锋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改革开放精神《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向往》、《走向复兴》等等。这些红色歌曲承载的伟大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永不过时,是砥砺前行的不竭精神动力。

三、红色歌曲的实践

学校将红色歌曲融入课堂教学、学校德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家校共育等教育路径中,构建起“多维一体”的红色歌曲教育育人机制。

1、立足课堂,以“歌”育人。

将红色歌曲引入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是实施音乐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于提升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和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高中音乐课堂要以红色歌曲为主线开展音乐教学,探索红色歌曲教学融入高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发挥用红歌文化精神滋润高中生的心田,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同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一是要精选红歌。对红歌的选择要坚持以“贴近学生年龄兴趣、贴近课程融合、贴近时政热点”和“艺术价值高与内涵丰富”为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拔动学生的心弦,深入骨髓融入血液,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和情感升华。二是要精彩演绎。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把高中的音乐课程内容分为音乐鉴赏、歌唱、演奏、创作、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六大必修模块。红色歌曲融入高中音乐课堂,坚持以红歌为引擎,整合鉴赏、歌唱、演奏、创作、舞蹈、表演六大必修模块,进行项目式应用学习,或围绕歌唱模块进行不同唱法的深度学习,如《黄河大合唱》采用多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歌颂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三是要精心设计。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紧紧围绕高中教材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采用不同的音频和视频,创设特有的音乐氛围和歌曲情景,巧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带领学生回到那个抛洒热血革命和建设年代,学习红歌知识和技能,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红歌魅力,发挥红歌铸魂育人功能,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2、立足德育,以“歌”育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这为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红色方向。作为红色资源之一的红色歌曲蕴含了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崇高的理想信念、厚重的先进文化、丰富的革命精神、崇高的人格魅力,具有超越时空的强烈感染力、说服力、震撼力和强大的德育功能。以歌润泽心灵,以曲滋养品质,充分挖掘红歌的资源,融入德育工作,利用德育主题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一是融入养成教育。古人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生活习惯培养,尤其是规则意识和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行动准则,成为人民军队纪律建设的基本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时,尤其是学习、生活、人际等规则教育时,要把这首红歌所展示的严守规矩、严明纪律和严格要求的内涵教育学生,让规则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二是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在维护国家统一、歌颂祖国方面,《歌唱祖国》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之心和民族之魂。《我的祖国》深切地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唱出了“这是美丽的祖国”的主题,激情澎湃,气势磅礴。《我爱你,中国》唱出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了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三是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团结就是力量》唱出了中国人民为创建和建设国家而团结战斗的坚强意志,这既是一面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旗帜,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人民正是唱着这首歌,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更要让学生唱着这首歌,感受“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力量,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和班级建设,激发学生爱国爱党爱校爱班的热情。2020年3月,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我们学校34名师生用钢琴“云合奏”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一经推出收获好评与点赞。西乡中学的师生们,用音乐与全国人民一起共同战“疫”,坚定必胜信念,奏出时代最强音。

3、立足活动,以“歌”促学。

海顿说过:“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通过多姿多彩以紅歌为主题的活动,让每一个孩子感受音乐的艺术魅力的同时,以歌颂党,以歌促智,以歌健体、以歌促学。一是融入重大节日。利用建党、建军、建国等重大节日和活动,举行红歌晚会、红歌班级大赛等活动,让学生唱响红歌,感受红歌艺术熏陶和革命先辈的革命精神,达到以歌润心育德、促智促学。二是融入社团实践。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理论性、艺术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社团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讲台变成舞台”、“小交流变成大传播”,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培养学生责任与担当以及对国家政治认同,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学校要将德育与智育、美育有机结合,整合学校、社会资源和学生特长,以红歌为表现形式,注重红歌社团的创建,形成了“红歌曲红社团”的特色品牌。三是融入家庭教育。学校以家校联动为平台,以红歌为媒介,形成“家校资源互联,育人渠道互通,成人成才互融”共同育人模式,共同织就红歌教育爱国爱党“网”。为拓宽红歌影响和辐射效应,我们要积极推动红色歌曲进家庭,开展了“小手拉大手”红歌进家庭活动,让学生在回家后充当“小广播、小老师、小教练”,带动家人唱红歌、弘精神和传文化。让这朵在革命和建设年代里孕育的红歌之花,在新时代的家庭里精彩绽放。

四、结束语

经色歌曲诠释了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灵魂与根基之一,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实质和多维的美育功能与社会教育功能的艺术形式。其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群众性等特征,发挥着“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和思政教育”的作用,红色歌曲融入课堂教学、德育教育、活动体验等育人渠道,是践行“以歌育人”审美教育、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绝佳载体。我们坚持“五育并举、全面育人”方针,加强和改进学校音乐教育工作,以音乐课程为主体、红色歌曲教育为翼,不断完善特色课程供给,满足育人需求和学生需求,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2]教育部:《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

[3]雷捷,陈丽明.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在音乐课程思政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20(27):101-102

[4]杨照民.红色歌曲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和意义【J】.陕西教育,2020(03):74-75

[5]孙娜娜.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映照下的经色歌曲发展脉络与时代价值解析【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0(02):32-37

[6]张雁.红色歌曲融入大学生音乐鉴赏教育的作用与途径【J】.教育观察,2020(12):111-115

猜你喜欢
红色歌曲高中音乐教学探究
浅谈红色经典音乐与大学生党课教育相结合的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