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艳兰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重点之一,包括各个方面的思想状况。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便是文化自信。无论是在国家层面还是社会层面,促进人们形成文化自信的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具有充分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中国才有真正崛起的可能,而形成文化自信背景需要结合与时俱进的观念,并且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和学习模式,重新塑造属于学生自己的校园文化和自身自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正向发展。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通过阐述教育核心内容以及革新要求,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探索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面临的困境,最终提出新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为其他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文化自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重要部署,为如何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會低于其他教育的重要性,而且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符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各界的要求贯彻落实新的思想观念[2]。树立自身具有的文化自信。尊重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属于中国的文化,并且不会对其他文化带有自卑感。思想政治教育在改革的过程中,也要保证教育的质量,强化教育整体时效性,强化大学生群体文化理论和自身的自信力。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带来一定的改变,革新确立自身定位以及发展目标要始终关注学生的关注点,想学生所想使自身发生改变,追求全新的精神文明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坚定文化发展道路,推进文化创新发展,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新时代的大学生也急需要拥有强大的国家自信力,最终才能真正地触及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相关建设,加强大学生对于自身传统文化的自信,充实自身精神力量,这样才能将真正的中国文化带向世界[3]。
一、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征
理论只有自身具有相应的逻辑体系,并且在现实中可以得到验证,才能够说服人,才能够得到群众的拥护,唯有准确彻底的理论才能让人们接受并且让人们所信仰,做好了这一点,那么无论反动力量有多强大,都不可能撼动理论的权威。而理论的权威性与逻辑性直接跟随着文化自信问题的根本,只有自身传统文化具有高层次的理论逻辑性以及相应的实践性,最终才能达到,需要广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着足够的理解以及深入研究,并且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解决文化自信问题的境界。坚定发展文化自信和保证自己宽广的胸怀,解释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老师也要给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和统一思想的引导,作为一个具有前瞻运用性质的理论课程,寻求自身的理论特点,在文化自信中探索理论本质,通过有逻辑性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讲好中国故事,呈现真实全面的中国,并且提升祖国文化软实力是目前非常迫切的任务。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许多外国事务进入中国,随着外国事务进入中国的也有许多其他外国文化,而在文化竞争的主阵地中,由于外国文化具有一定的新奇性,所以中国文化在竞争初期显示一种较为颓势的状态。单从党的十九大会议以来,只有从中国故事中发掘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然后结合当今世界进行相应改正和改良,并且由国家引导来进行弘扬发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迈向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绝对不能走虚无主义的老路,也绝对不能摒弃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将中国故事引进教学活动当中,让学生群体了解和发展国家故事。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改革探索和实践的理解,提升自身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各个领域做好进步和发展,并且高职院校也要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和资金投入,保证学生拥有强大的文化自信以及充分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6]中华文化拥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并且在人类发展中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经过了多年的文化教育,青年群体对于国家文化的认知和感知都有不同的发展,从内心层面对国家文化产生较强的认同感是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文化自信教育行业还处在一定的发展期。大部分学生的文化自信水平并不强,对于自身传统文化也抱有一定的悲观情绪,所以高校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入手,并且加强教育力量。文化是整个民族的根基,只有充分得将文化自信进行合理融入才能真正促进祖国的发展。文化软实力也与文化硬实力有着相等的关系,文化硬实力的发展一定是在文化软实力的坚实基础下,只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才是国家硬实力发展的保证,从这个层面来研究,坚定文化自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价值[7]。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者和组织者,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都是以思政课教师为中心来开展的,而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成败也与思政课教师自身能力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自身学习素养,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而思政课教师的理论素养、道德素养以及教育素养,都会对于其被教育学生产生重大影响,包括人生后期的所有观念以及思想方法,都与思政课教师有着莫大的联系,所以爱岗敬业的思政课教师可以真正地培养学生爱国的品质。而思政课教师也要塑造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形象,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把自己树立的高高在上脱离学生,教学往往都是双面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与问题反馈来进行教育更正和问题解决,并不能一味地按照自身的思路来思考,从而错失了与学生的交流机会,从而引发思想脱节。利用仁爱情怀和广阔的胸襟,引导学生的思想发展,利用崇高的人格影响学生关爱学生,促进教育者和学生之间构成平等互相信任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感知到教师个体以及思证教育的魅力。
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时,也要收集教育素材和合理编辑教育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适当增加教学方法,引领学生改变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8]这个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改革经验,长期的实践理论基础和实践与理论近乎完美的融合,逻辑严密,而且也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政治性,在时代发展中验证实证教育的科学性,从而学习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教育内容[9]。感知其中的科学性和文化性,信息自身的价值取向,将价值观应用到知识学习当中,明确自身的政治观念。
在分析新思想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核心思想逻辑体系以及自身理论存在的问题,将政治教育结合目前变化的局势做好保障和路径培养,让接班人具有坚定的政治思想理念,这也是高职院校工作者的坚定改革方向与祖国命运前途紧密相连。党的十九大以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强调从整体大局观出发,建立一个具有完善的逻辑结构和充分的理论体系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具有专门的主题核心思想落实领域发行关系中的行为导向,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
三、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10]可见,文化自信是整个精神文明构成的主要方式。国家的繁荣发展,社会的发展进步,都与文化自信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强大的文化自信基础,让每一个为国家利益而奋斗的人都能够专心致志的奋斗,而不会去被外部势力所动摇和改变。在目前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下,思想斗争非常剧烈,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阵线的前沿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和支持自身文化,并且相信自身文化的优越性。高校在开展文化自信教育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具有充分地基础知识积累,并且拥有正确的三观。大部分的大学生群体都应拥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文化自信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以及从自身精神层面上,对于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追求,形成的文化自信,拥有文化自信的学生,在面对外来文化的腐蚀时,可以有自己的判断力,坚定本国文化,提高自身思想理念与信仰,并且思政课教师应该呼吁学生群体坚定文化自信,认可文化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等教育政治会议中指出了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工作是紧密相关的,而这也象征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探索主要矛盾,或从矛盾出发不可以脱离问题的主要层面来解决,而且思想政治教育绝对不能边缘化,也不能避开根本问题来谈教育,这样的话无法达到既定教育目标以及相应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最重要的课堂,这个课堂肩负着培养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责任,并且学生的意识形态与文化教育有着推不开的关系,大学生群体是祖国的建设者与社会接班人,对祖国的发展与进步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有利于建设国家软实力,而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坚定学生的自身理念,并让学生为自己理念而艰苦奋斗,也能帮助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国家方针和政策保持一致始终坚定自己对于国家优秀文化的信心,并且培养才能为国家贡献力量。
四、文化自信背景下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在文化自信教育的范围下,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扬课堂的教育性,而且教育也应该依托互联网作为教育基础,推动互联网在教育过程中的正向推动作用。
首先,许多网络教育平台的涌现,延伸了学生学习和获得资源的路径,在现阶段过程中手机已经达到95%以上的普及QQ与微信也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可以缺失的一个工具,因此教育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教育形势,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实效性结合起来。其次,构建一个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监督管理合作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与教育者进行有效交流,正向引导学生以及做好线下监督管理,而互联网也是教育的载体,在文化自信背景下做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路径。
建设精神文明校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从德向善正向思考,并且持续实践,保持自身的思考不受外来环境的过分影响,自觉遵守道德法规,提高文化自信,最终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重大的联系,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创新,打好发展的基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对于思政教学的获得感,有助于大学生真正将思想政治教育应用于自身价值观当中,并且在生活中灵活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力,提高责任感,从而使大学生成为真正被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2019年3月18日
[2] 李光茂.文化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23):292.
[3] 李冉冉.文化自信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3):88-91.
[4] 曾术华.浅谈在文化自信视阈下的高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J].中文信息,2018(12):94,90.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17年10月18日.
[6]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中共党史研究,2016(7):5-12.
[7] 薛进文.以学术自信推进话语体系建设[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8-06.
[8] 李春梅,邬江. 融通中外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J]. 人民论坛,2016, 518(14):244-246.